(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
A.雅尔塔体系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认再现能力。雅尔塔体系划分了美苏双方的势力范围,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B、C、D为冷战表现。
答案: A
2.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的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凯南所指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经济的竞争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科技的竞争
解析: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合作的基础消失,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对立,双方必然走向对峙,而由于当时人心思定的局势,美国采取“冷战”的对抗方式。
答案: C
3.“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 D.尼克松宣言
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向世人表明了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别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与材料中所述是相吻合的。
答案: B
4.二战后,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华约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解析: “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指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前者成立于1949年,后者成立于1955年,故两个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应该是在1955年。
答案: A
5.美国国务卿腊斯科谈到美苏争霸的一件大事时曾说:“我们互相瞪着眼、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方先眨眼了。”这件事应是( )
A.柏林墙的修建 B.古巴导弹危机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表述符合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对峙,结果苏联首先做出了退让。
答案: B
6.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美苏两极对峙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两极格局瓦解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图片四个事件都和美苏冷战争霸有关。
答案: A
7.“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相互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联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以后欧洲联合的相关问题。做题时注意一点:即任何国家的外交出发点,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加快本国发展的步伐。
答案: A
8.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这场“别国的战争”指的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三次战争只有A项发生于1950年6月到1953年底。B项发生于1961~1973年。C项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而D项为冷战是指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方位的对抗而非采用直接的战争手段。
答案: A
9.2010年11月亚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下列各项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是( )
A.中国在1953年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C.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在当代,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因此D符合题意。
答案: D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变联合国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A.西欧、日本政治经济势力的崛起 B.欧盟的建立
C.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D.第三世界的崛起
解析: 第三世界的崛起,表明在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答案: D
11.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能体现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①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1973年中东战争中日本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外交政策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美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①③是多极化在教材中的表现,较易判断。②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分析其内容可以得出,日本随经济地位的提高敢于对美国说不,逐渐成为多极化中的一员,④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12.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支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解析: 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不能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民族危机,最终矛盾总爆发,不得不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A
13.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但政治联系削弱
B.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C.欧盟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主导世界
D.国际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从军事角度说,世界是“单极世界”;但从经济角度说,世界是“多极世界”。
答案: D
14.1993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
B.主张与北约合作,默许北约东扩
C.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D.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
解析: 普京上任后,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答案: C
15.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
①两极格局结束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20世纪末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未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也未形成多极化格局。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摘引的三句话,分析出美国战后的政策是“冷战”政策;第(2)问从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实力地位相对衰弱,正面临苏联、日本、西欧、中国等“四大力量中心”的挑战等,美苏两极格局发生动摇,多极化趋势出现;第(3)问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意义”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 (1)外交政策:“冷战”政策。体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8分)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原因: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等。(6分)
(3)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6分)
17.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活动主题:走进美俄天地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图四)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3分)
(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3分)
(3)“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4分)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4)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5)从图三、图四中你能获取美苏争霸什么信息?并再举两例。(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二战时美苏面临的共同敌人进行回答;第(2)问结合“冷战”开始的标志进行回答;第(3)问根据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回答;第(4)问从两大军事集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的角度回答;第(5)问结合图片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3分)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分)
(3)苏联败下阵来,苏联解体。(4分)
(4)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
(5)信息:大力发展核武器,进行军事竞争。举例: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6分)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