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专题复习与测评(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专题复习与测评(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1·厦门高一检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依据《天朝田亩制度》,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表明(  )
A.原来的城市政策具有空想性
B.领导人开始腐化堕落
C.领导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D.太平天国由攻转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取消商业活动,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太平天国后来又设立店铺,同时也证明了原来经济政策行不通,具有空想性。设立商店本身不可能体现领导人腐化、发展资本主义和军事斗争的防守。
答案: A
2.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时代的局限性,大兴土木只是其阶级局限性的一个表现。
答案: A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解析: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因而是比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故C是正确答案。
答案: C
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解析: 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是公认的革命领袖,因此,同盟会具备资产阶级政党的条件。
答案: D
5.《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  )
①人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②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并未真正实施,所以它的影响主要在于启迪、解放人们的思想,而不在于人民从中取得了什么真正的政治权利,通过“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6.“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所给材料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C;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即材料中的“皇帝倒了”。
答案: D
7.(2011·浙江杭州高一月考)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
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解析: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
答案: D
8.下面有四幅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A项反映对英国政府迫害学生的愤慨;B项反映对不参加罢市者的讽刺;C项反映商人罢市的要求;D项反映了五四运动的胜利表现,拒绝和约签字,惩办卖国贼。
答案: D
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指的是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C
10.下图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图片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 本题以图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理解能力,北洋军阀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
答案: D
11.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这就是指井冈山会师。
答案: D
12.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解析: “星火燎原”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史实,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
答案: B
13.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要探寻82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最应选择的地点是(  )
①上海 ②南昌 ③井冈山 ④遵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注意题干中“1927年”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符合题意的是②③。
答案: B
14.(2011·安徽合肥一中高一检测)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能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联系的是(  )
①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③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④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④是对长征意义的正确表述;③是对遵义会议意义的正确评述。长征只是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③错误。
答案: C
15.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入手回忆所学知识,三大战役消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这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A、B、D都不符合题意,A是战略防御阶段结束的标志,B是人民解放军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D是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军事行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胡绳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请回答:
(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6分)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8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材料二、三指出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依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并不矛盾。材料二、三是从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而言,材料一是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而言。(6分)
(2)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颁布了《临时约法》。(6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刚刚当选后,到台北参加庆祝会时发表演说,就两岸关系、台湾内部政策及涉外政策作出了阐述。他表示会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与大陆恢复协商,并炳持着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共识,与大陆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应该和解休兵,相互协助、尊重,相信两岸会找到和平共容之道。他又提出四川大地震,台湾人民不分党派都提供援助,希望四川灾民安置早日完成。他希望两岸周末包机和开放旅游能令两岸关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请回答:
(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中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图一、图三所反映的两个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有何明显不同?图三、图四所反映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9分)
(2)近代国共两党曾经两次达成的“共同利益的平衡点”分别指什么?各取得了什么重要成果?(8分)
(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归纳;第(2)问是指国共两次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第(3)问得到的启示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答案: (1)图一是坚持城市中心论,图二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图一时期国共分裂对峙,图三时期两党合作抗战;图三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图四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9分)
(2)①平衡点:反帝反封(或新三民主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平衡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共同抗日);成果:抗战胜利。(8分)
(3)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3分)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