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1.2(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1.2(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该文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主要是从黎民免于战争的角度考查秦统一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分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史实能力。①为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②③④均为秦朝设立。
答案: B
3.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C.实行分封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解析: 由题干和漫画提供的信息可知,A、B、D均符合秦朝历史,而C项实行分封制是在西周时实行的。
答案: C
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海内皆臣”说明秦已实现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答案: C
5.(2011·安徽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联考)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 由引文中的“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等信息及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要求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B项中的“军功”、C项和D项中的“分权”等表述均与此不符,故A项最合适。
答案: A
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分封制度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秦在统一后吸收分封制的教训,确立了郡县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7.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帝为核心,集一切军国大权于一身,皇权至上。D项正确。而选项A只涉及皇帝帝位的继承权问题,选项B是中央官职,是皇帝的奴仆,选项C是地方行政制度,它服从于中央,听命于皇帝,A、B、C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 D
8.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解析: 从材料中的颂词来看,秦始皇封禅是从维护皇权的角度来显示皇帝的威严,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C
9.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解析: 秦朝时负责监察的官员是御史大夫。
答案: B
10.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解析: 第(1)问从多角度提取,概括其措施。第(2)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只需准确地把握材料中层次的内容,提炼总结即可。
答案: (1)政治上:废除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作用: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