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史记》载:夏桀“召汤而囚之夏台(监狱)”。这说明夏朝( )
①已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 ②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③已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④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实行专政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夏朝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体现了“天下为家”。
答案: A
2.山东省的“富民兴鲁”政策深得民心,齐鲁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来源于( )
A.山东半岛自然地理特征 B.宗法制下嫡长子的族姓
C.母系氏族公社母系的族姓 D.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西周分封时,今天的山东有齐和鲁两个主要的封国,故山东称“齐鲁大地”。
答案: D
3.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 )
A.大宗的长子 B.大宗的庶子
C.小宗的长子 D.小宗的次子
解析: 依据大宗、小宗的概念和宗法制的内容,可以判断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大宗的长子。
答案: A
4.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太庙及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不是供奉神灵的地方,故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而其他三项均为宗法制的特点。
答案: B
5.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创立的一个“世界”不包括( )
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解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而不是奴隶制王朝。
答案: A
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些文物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商朝 D.周朝
解析: 封泥上出现了“郡”和“县”的名称,应是指郡县制,联系所学可知答案为B。
答案: B
7.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解析: A项中的“皇位世代相传”与分封制是统一的,故错;B项不全面,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的一部分;D项不是主要特点。
答案: C
8.《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解析: 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因此不同朝代《百家姓》的第一位分别以皇帝的姓作为开端,体现了皇权的独尊。
答案: A
9.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解析: 汉武帝时任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答案: C
10.(2011·上海模拟)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
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天子耳目”“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可知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官吏。
答案: C
11.“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
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解析: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因而说刘墉是宰相是错误的。
答案: C
1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解析: 材料很形象地反映了清朝军机大臣的工作特点:一切围绕皇帝,听命于皇帝,只是皇帝的办事员,没有任何实权,不能决策任何军政大事。
答案: A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④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从中央机构来看确实是越来越完善,但发展到顶峰的专制制度对社会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故排除③。
答案: C
14.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 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答案: C
1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的基本史实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所学知识①②③④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图中A处所示的地区属于哪个行政机构管辖?(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4分)
解析: 第(1)问,从官员的选拔制度与任用标准来比较“区别”;从官僚政治变革的角度回答“意义”。第(2)问,由图片中的名称“行省”即可判定;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及制度创新等角度回答“意义”;由A所处的位置来判定所属的管辖机构。第(3)问,根据材料的内容不难回答。
答案: (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8分)
(2)元朝的行省制度。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宣政院。(8分)
(3)特点: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评价: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繕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儤杂记》
请回答:
(1)结合示意图,说明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9分)
(2)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8分)
(3)自秦至清,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什么?(3分)
解析: 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三方面作答;第(2)问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第(3)问围绕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作答。
答案: (1)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机构,负责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9分)
(2)明朝取消宰相职位,权分六部;明朝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8分)
(3)削弱相权,强化皇权。(3分)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 http: / / www. /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