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掌握欧共体、日本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
2.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3.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及原因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 战前水平。
(2)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 发展。
2.进程
(1)经济一体化
①1951年4月,法国、_________、意大利等6国 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 治基础。
联邦德国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______ _____。
④主要目标是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_____、人 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 发展。
欧洲共
同体
商品
(2)政治一体化
①法国总统提出奉行_________的外交政策,以 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 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1975年,共同体立法机构“________”成立,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 步加强,防务合作加快了步伐。
独立自主
欧洲议会
1.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精讲: (1)政治因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抵制和警惕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严重威胁到西欧的生存与发展。西欧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应付。
(2)经济因素:战后西欧各国通过努力,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同时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要求西欧各国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合作。
(3)国际因素:联合自强,重新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精讲: (1)扩大了地域和人口数量,带来了内部商品、劳务和资本市场的扩展,同时加强了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竞争力的新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3)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1.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解析: 本题主要从图中获取信息,两个核弹头代表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意味着美苏争霸的局面,而法德两国处于美苏争霸下作出的决定应该是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答案: C
1.原因
(1)经济上:以发展经济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 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以_________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 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科教:重视______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表现
(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 __________时期。
日美关系
教育
高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
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4)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 ______、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 助大国。
3.影响: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日本谋求“政 治大国”的目标,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 重要一极。
债权国
二战后,日本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有哪些?
精讲: (1)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2)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5)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等。
右图为1970年在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请思考,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对资本主义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提示: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 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正谋求政治上的相应地位。
答案: B
1.政治奠基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逐步 走上_________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
(2)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国际威望提高。
2.经济奠基: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 会主义_______奠定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
工业化
3.曲折发展:1957年至1966年之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挫折中取得较大发展。
4.遭遇重创: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极大损失。
5.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1)经济方面: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基本建设 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__________总额不断 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成为世界 第三经济体。
(2)科技文教: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3)国际影响: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 理会__________,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 贡献。
进出口贸易
常任理事国
[学习思考](教材P16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提示: 中国政治体制的先进性;市场的广阔;劳动力的富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3.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D.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答案: C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 _________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 希望保持和平中立。
(2)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 _______、纳赛尔积极推动。
2.诞生: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 府首脑会议。
民族独立
尼赫鲁
3.政策
(1)奉行独立自主和______的宗旨和原则,支 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 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2)反对________、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 界和平。
非集团
帝国主义
(3)主张国际关系_______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
4.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家的 崛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 地冲击了二战后的________。
民主化
两极格局
右图是不结盟运动的标志,请观察图片,指出它有何意义?怎样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含义?
探究提示: (1)象征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和目标。
(2)不结盟运动是不同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4.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它的兴起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而建立起来的,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在扩大。A、B、C三项说法均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
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变化原因及表现
1.变化: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主要原因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与抗衡: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日本的迅速崛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不结盟运动兴起,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中国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4)美苏争霸的相互削弱。
3.表现
(1)欧共体成立,欧洲走向了联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2)日本崛起,经济的发展使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进程。
(3)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振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该进程的特点不包括( )
A.从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一体化
B.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
D.是一种和平的联合,努力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全解全析:
答案: C
1.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
A.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战略
D.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解析: A项发生在1973年前的二战后;B项中的说法不合史实;D项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 C
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其原因不包括( )
A.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方针
B.重视发展教育
C.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
D.加大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力度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他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世纪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称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材料二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加强煤钢生产。……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1993年11月1日,欧洲共同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建成欧盟。目前欧盟已有25个正式成员国。
——《欧盟发展简史》
请回答:
(1)“欧共体”是由哪些机构合并成立的?
(2)据材料二说明欧共体的演进趋势。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列举;第(2)问依据材料提取信息概括出演讲趋势。
答案: (1)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演进趋势:从单一的经济组织向经济政治组织演变,合作领域扩大;规模扩大,成员国增加。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解析: 不结盟运动不是一个军事集团,排除A;世界多极化格局到现在也还没有形成,排除B;美苏“冷战”的瓦解是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与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排除D。
答案: C
4.促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结束 B.一五计划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越南战争爆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答案: C
5.“我们一致致力于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以这一目标为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不结盟运动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解析: 1961年,不结盟运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其行动纲领,故C项正确。
答案: C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