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美国罗斯福新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
1919—1922年,“凡—华体系”建立
1923~1929年,资相对稳定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政权建立
20C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大战迫近
中国:
五四运动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合作抗日
相对稳定
走向战争
整体感知:
I know 3 trades. I speak 3 languges. Fought for 3 years. Have 3 children. And no work for 3 months. But I only want one job.
请同学们看一段英文资料:
听到股市崩溃的消息(漫画)
我破产了我不想活了
股票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1、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
市场供需的矛盾
导火线:
股市的崩溃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⒉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上表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哪些方面?
领取救济的失业人群
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几百万的小农破产,物业人口颠沛流离。
一个失业的英国工人
3、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
破坏性大
持续时间长
美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
部门:金融业
工业
农业
地区:
危机中日本东京平民窟一景
$1
$100万
100万股股票的现金价值(贬值)
$ 1000万
$10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⒋危机影响:
国内:激化社会矛盾
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法西斯兴风作浪,引发社会危机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
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⒌摆脱危机的道路
美国:
通过国内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德日:
走上法西斯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原
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历史原因:20年代繁荣建立在不稳定 基础上
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影响
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如何摆脱危机?
经
济
危
机
改革
自由放任
(失败)
加
深
危
机
罗斯福
新政
转嫁
无法解决矛盾
社会动荡加剧
法西斯
道路
英法紧随美国之后
德日紧随意大利之后
法西斯(Fasces )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仗,形状为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最早出现了以此命名的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权。一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与30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希特勒(1889—1945年)出生于奥地利。受过初中教育,曾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取(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有美术天才)。一战期间,加入德军。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逐渐控制了该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1932年取得德国国籍。次年取得德国国家政权,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希特勒被关押了9个月。当时,他35岁,他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一部夸张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在书中,他发泄了对民主政体、共产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还详细说明了战败的德国怎样才能成为“全人类的君主”。“种族纯净”是取得这一胜利的关键”
希特勒被大多数德国人看作是一
个爱高谈阔论而又毫无危害的狂
热者;而当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失
业时,他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
爱戴的元首,因为他为他们的不
幸提供了替罪羊,为个人和国家
愿望的实现提供了行动纲领。
希特勒演讲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戏剧般的表情,引起听众们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⒈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制裁
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复仇情绪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垄断资本家的选择;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1933.1.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兴登堡任命仪式)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迫害犹太人
1933年“国会纵火案”
德国法西斯对内恐怖独裁
种族主义暴徒的实验室
为躲避迫害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曾一度住过两万名犹太人,60多年前被誉为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处决犹太人
2.建立
(1) 标志:
(2) 影响: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法西斯专政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内外政策:
(1) 对内: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文化领域:
④民族政策:
恐 怖 独 裁
国民经济军事化
思想文化专制
极端民族主义
1933年,制造……,打击……, 进而取缔了……;
实行……;
用……钳制人们的思想
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
法西斯独裁统治
(2) 对外:
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2.扩军备战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裕仁天皇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⒈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广田组阁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头怪兽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建立
经济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
广田弘毅上台
内外政策
政治:军事法西斯专政
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法西斯势力抬头
“二·二六”兵变
“九·一八”事变
为什么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国与德、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启示?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是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没有沉重的封建包袱,有较浓的民主色彩
德日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带有较强的专制残余势力
2、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3、凡-华体系的影响:美、德、日在战后格局中处于
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这一格局,德、日则要冲破它。
4、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德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严重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
⒈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⒉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⒊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
[问题探究]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⒋统治阶级的支持
同
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
斯专政;
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 的天皇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 权的法西斯化,通过由军部控制内 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 家的法西斯化。
[问题探究]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异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案
一、课标要求:简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具体直接原因,时间标志;认识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英美与德日的不同选择);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及影响;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二、知识结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过程、特点、原因(根本、具体、直接)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英美与德日的不同选择)
3、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原因、过程、影响
三、知识细化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生产 化和生产资料 占有制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⒉爆发标志:1929年 月美国纽约 暴跌
3、经济危机的特点: 、 、
二、危机冲击下的各国选择
1、危机影响:国内——激化 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兴风作浪,引发社会危机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向 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 战;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2、两种选择:一方面,美国等国强化 ;另一方面,德、日走上 。
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建立原因⑴历史原因:①缺乏 传统;②《 和约》对德制裁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复仇情绪;⑵现实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垄断资本家的选择;③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2、重大事件:①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 大党。② 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 为政府总理(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③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④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3、影响: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⒈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①缺乏民主传统②华盛顿体系压制⑵现实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 势力的推动
2、重大事件:(1)1931年,日本发动 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 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
3、影响——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4、统治政策;
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 大陆的地位之同时,向 海洋发展”,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 侵华战争。
四、为什么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国与德、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是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没有沉重的封建包袱,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德日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带有较强的专制残余势力
2、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3、凡-华体系的影响:美、德、日在战后格局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这一格局;德、日则要冲破它。
4、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德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严重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
五、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1、同:①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②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③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④统治阶级的支持
2、异:①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的天皇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通过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②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首先针对的目标是国内的革命力量。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首先发动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四、巩固提升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
A.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B.社会生产与社会购买力发展不平衡
C.市场虚假繁荣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2、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纳粹党的 ( )
A.爱国主义倾向 B.复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 D.沙文主义倾向
3、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的束缚力的事件是
A.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B.希特勒宣布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C.德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希特勒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4、1933年德国颁布的禁止组织新的政党的法律规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作为惟一的政党存在于德国。”这一规定表明
A.德国是一个由工人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德国不容许资产阶级政党的存在
C.纳粹党要独掌国家大权 D.希特勒禁止成立新党,允许旧党存在
5、广田宏毅内阁的《基本国策纲要》,对外宣传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含义 0分( )
①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欲动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③欲发动对苏联的战争④表明要夺取东南亚的立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7、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ACDCD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