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件+教学案(人教版历史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件+教学案(人教版历史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53:3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七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瓜岛战役:1942
意义: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马里亚纳战役; 菲律宾战役
结果: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北非战事结束:
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两栖登陆,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2)意大利投降:
1943,7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意大利政变,新政府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1)库尔斯克战役:
时间:1943,7
结果: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2)苏军基本收复国土1944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开罗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
参加国:中、美、英。
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承认。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
参加国:苏、美、英
内容: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
德黑兰会议
3、“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1944,6)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指挥。
4、意义
从此法西斯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
2、目的
为了加速战争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戴高乐重返巴黎
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年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2.盟军的进攻,柏林战役
3.德国投降(1945,5,8)
内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处理和战后世界事宜的安排
柏林战役和德国投降(1945.5)
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盟军对日本的打击:
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波兹坦会议:
(1)背景
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2)内容
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
波茨坦会议上的英美苏三国首脑
斯大林
艾德礼
杜鲁门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日本东京附近的海面进行
阶段 战争特点 重大事件
爆发阶段 (1939、9----1941、6) 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 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的有利态势 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
德国突袭北欧西欧(1940年4、5月)
敦克尔克撤退
法国败降(1940年6月)
不列颠之战(1940年7—10月)
扩大阶段 (1941、6—1942、6) 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席卷世界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莫斯科战役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初)
转折阶段 (1942、6—1943、2) 战争形势发生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
胜利阶段 (1943.2——1945.8)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为战后世界作安排 北非战场胜利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
法国光复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
波茨坦会议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
二战知识归纳:“1、2、3、4、”
⑴一个阴谋: ⑵两个集团:
⑶三个三
①三个登陆:  ②三次突袭:
③三大转折: ⑷三个四
①四大盟国: ②四大战场: ③四个会议:
二战知识归纳:“1、2、3、4、”
⑴一个阴谋: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指向社会主义苏联。) ⑵两个集团:轴心国集团 反法西斯同盟 ⑶三个三
①三个登陆:北非登陆  西西里登陆 诺曼底登陆  ②三次突袭:突袭波兰  突袭苏联  偷袭珍珠港 ③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⑷三个四
①四大盟国:中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②四大战场:西欧战场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 ③四个会议: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参加国 参加国首脑 会议内容
开罗会议 1943.11 中、美、英 罗斯福(美)、
丘吉尔(英)蒋介石(中) 发表《开罗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德黑兰会议 1943.11 苏、美、英 罗斯福(美)
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通过了三国对德作战中一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会议决定1944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罗斯福(美)
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议 1945年夏 苏、美、英 罗斯福(杜鲁门)、斯大林丘吉尔(艾德礼) A、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B、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3.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
4.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⒈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⒉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
意义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知识整理
1.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美军在夺占 后,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1945年初美军收复了 。日军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2)西北非地中海战场:1942年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 ”的两栖登陆, 年北非战事结束。7月盟军在 登陆。连续遭受惨重打击的意大利退出战争。标志着 。(3)苏德战场: 战役后,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4年1月起,苏联基本收复国土,并进入东南欧。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实施了代号为“ ”的战役,在美国 将军的指挥下,美英盟军在法国的 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3.法西斯的覆亡:1945年4月 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 月 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 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出兵中国的 。日本于 (时间)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四次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召开时间 与会国 会议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二、 单项选择
5.下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B.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 )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惨败 B.中途岛战役日军惨败
C.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惨败 D.意大利1943年9月投降
8.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和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 )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
  B.英美对日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了根本改变
  C. 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
D.英美为了中国的领土而对日作战
9.“……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这段话中的“三国”是指( )
A.苏、美、英 B.中、美、英 C.中、美、苏 D.中、苏、英
10.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是 ( )
A.北非登陆 B.海湾战争 C.诺曼底登陆 D.西西里登陆
11.下列各项,发生在二战期间意大利投降至诺曼底登陆之间的是 ( )
A.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B.苏军攻人德国境内
C.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 D.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开罗会议
12.1944年,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其战略意义是             〔 〕
A.希特勒的“闪电战”破产了 B.标志着反法西斯力量转入战略反攻
C.构成对法西斯德国的两面夹击 D.直接打击法西斯集团的核心
13.1943年提出战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即后来的联合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是 ( )
①美国 ②苏联 ③中国 ④英国 ⑤法国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三、拓展探究
14.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20世纪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取得的功绩就是有力的证明。
请回答:
(1)指出联盟形成后采取的四次重大的反法西斯军事行动。
(2)概括联盟形成后,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共同举行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及成果。
(3)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15.从1943年至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参考答案:
一、1.瓜达尔卡纳尔岛 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 火炬 1943 西西里岛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库尔斯克 2.霸王行动 艾森豪威尔 诺曼底 3.美苏 5月8日 东北 1945年9月2日
国际会议 召开时间 与会国 会议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美、英、中 签署《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所侵占的中国领土
德黑兰会议 1943年 苏、美、英 开辟第二战场;就处置战败国和战后成立国际组织交换意见。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对加快战争进程,对德处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做了安排。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二、5.B 6.D 7.D 8.C 9.B 10.C 11.D 12.C 13.B
三、14.(1)军事行动:北非战场获胜和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进入德国境内和攻克柏林;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重大会议:德黑兰会议,决定对德作战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击败法西斯,战后成立联合国;波茨坦会议,决定根除德国军国主义,重建德国民主政治,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15.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举行并发表《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由美英军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减少伤亡,力图控制苏联的影响,争取在战后的欧洲取得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