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优化总结课件+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和平与发展》单元优化总结课件+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53:36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要点整合
单元检测评估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要点整合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不同
作用 (1)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摆在首位,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复兴德国军国主义等,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国际联盟高举反共、反对民族独立旗号,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3)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联合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

因 建立
基础 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
联合国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组织
方式 国际联盟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
联合国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形势
特点 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历程
1.第一次高潮:二战之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二战之后的四五十年代,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世界人民掀起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第二次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形成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3.第三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1979年,北约集团通过决议,针对苏联在东欧部署导弹的情况,决定从1983年起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西欧人民反对在自己国土上部署新导弹,一场规模巨大的和平运动在欧洲兴起,并波及整个世界,形成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第三次高潮。
单元检测评估《和平与发展》测评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联合国筹建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四大国是
A.苏、美、英、法 B.中、美、英、法
C.中、苏、美、法 D.中、苏、美、英
答案:D
解析:联合国筹建时法国尚未光复。
2.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B.《联合国宪章》签署
C.《普遍安全宣言》发表 D.《联合国宪章》生效
答案:D
3.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B.以集体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C.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D.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
答案:B
解析:对于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联合国规定成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以和平方式解决。
4.联合国维和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A.维和部队的数量 B.重建有效的政府
C.对立各方的意愿与合作 D.对反对势力的打击力度
答案:C
解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5.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
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
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
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
答案:C
解析: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小国)加入联合国,给联合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宣言。但当时的国际局势特点则是美苏争霸。
6.国际联盟的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这些史实表明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 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 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 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为
①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都宣布要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美英等国家提议组建的 ④都受到美、英、法等大国的操纵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国际联盟虽然是美国倡议建立的,但由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没有参加国联。
8.《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得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A.强烈反对核战争 B.反对大国强权政治
C.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D.要求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答案:A
解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的会议,敦促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9.美国歌曲《随风而逝》反映出美国人民
A.要求美国成为世界主宰 B.反对种族歧视,要求民族平等
C.反对战争,渴望实现和平 D.要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答案:C
解析: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0.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的是
A.第37届联大 B.第38届联大
C.第39届联大 D.第40届两大
答案:A
11.读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和平鸽          1986年中国发行的“国际和平年”纪念邮票
A.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反对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 D.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文字和和平鸽的寓意不难得出答案。
12.自从2004年3月马德里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导致西班牙和一些拉美国家从伊撤军后,伊武装分子扩大对外国驻伊人员进行绑架的规模,以人质要挟外国撤军。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伊境内已先后发生了涉及20个国家的80多名外国人遭绑架事件。此外,日本、菲律宾政府等国也因欲出兵伊拉克而受到基地组织的警告。上述材料表明
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地区和世界安全形势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C.恐怖活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霸权主义行为
D.恐怖活动主要是针对干涉内政行为实施的
答案:B
解析:恐怖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以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实践证明,恐怖主义不仅不能打击霸权主义,反而给霸权主义者提供了进一步扩张的借口。
1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理由是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反对军备竞赛 ③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4.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党和政府正确分析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时代的特点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教益
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益
答案:A
解析:一个决策正确与否,应该看其是否适应当前发展潮流。
15.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当今的中国,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二、非选择题(16题15分,17题20分,18题20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3年9月24日 中国外长李肇星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呼吁国际社会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关于联合国的作用问题,李肇星指出,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中国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继续坚持和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存共赢。
材料二 关于发展问题,李肇星说,当前,迫切需要改变南北差距继续拉大的现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要承担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在市场、资金、技术、减免债务、贸易条件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支持。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政府认为当前形势下应该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造成南北差距扩大的根源是什么?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6分)
(3)联合国在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有何作用?(5分)
答案:(1)应继续坚持和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存共赢。
(2)根源是历史上亚非拉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掠夺。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它起到调节各国矛盾、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禁止核试验、推进国际裁军等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追求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请完成: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各是什么?(4分)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6分)
(3)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分)
(4)当今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哪些障碍?(5分)
答案:(1)和平问题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发展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目的,是当前人类继续生存的条件。
(2)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发展中国家努力改变落后面貌,争取经济繁荣和民族振兴;冷战结束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首选目标。
(3)和平与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证。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狭隘民族主义泛滥;地区霸权主义盛行;宗教和领土纠纷;南北差距拉大等。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 (中美)双方决心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经济、文化、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继续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共同作出重大努力。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三 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21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双方同意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中美……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力。
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上处理两国关系。
……中美两国同意两国元首定期访问首都。
两国同意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通讯联络,以便直接联系。
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
请完成:
(1)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中美双方在合作领域方面有何变化?(9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5分)
(3)你认为江泽民访美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6分)
答案:(1)材料一中,只是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进行讨论,并只限在人民之间进行联系和交流;材料二中,合作领域扩大到经济等方面,并扩大到政府之间的联系;材料三中,合作领域十分广阔,又扩大到高层对话和磋商,以及法律、环保、能源、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等方面。
(2)材料一中,同意通过不同渠道,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材料三明确规定,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
(3)成果: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它意味着双方认同了必须增进合作,共同对付国际上的挑战,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献力,也意味着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