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正文(共案) 个案 月 日
【课题】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课程标准】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中东各国为和平解决阿以之间的矛盾进行的努力、收到的成果和遇到的阻力与困难。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等殖民势力退出中东,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再次上升为这个地区的主要矛盾。埃及、叙利亚等国的联合,巴解组织的成立、奉行的宗旨和展开的活动,使以色列深感受到极大威胁。于是准备并实施了对埃及等国家的主动打击,引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借助战争占领了大片领土,使阿以之间矛盾扩大,由此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但是这两次战争和前两次战争都没有解决阿以之间的矛盾,反而给双方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使双方认识到需要新的方法解决矛盾,于是埃以开始启动和平进程。但是和平进程并不平坦,一些问题如巴勒斯坦归属问题、土地问题等问题并没有解决,过程中领导人被刺,都说明中东进程任重道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进程、结果;十月战争爆发的原因、进程、结果。中东的和平进程,在和平进程中的曲折。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中东走向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和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从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东战争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就必须强大,从而使学生增强使命感,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以谈判进程的重大事件;难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以及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教学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影响及中东的和平进程。教学时注意:要让学生把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原因弄清楚,要让学生明白中东和平进程的障碍是什么等问题,并能总结出促使各方走上和平之路的原因和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曲折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接受性学习和学生主动性学习两种方式,以老师讲解和引导为主,学生对于中东战争的经过、和平进程则由学生自己看书掌握。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本课与上节课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导入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围绕前两次中东战争设计问题导入,前两次中东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是不是双方都达到了目的?指出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以色列则乘机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大批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流落他国,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 “巴勒斯坦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由此导入新课。【讲述新课】一、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和前一节课所用的相同)来了解后两次中东战争的情况,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这四次战争有个比较。战争又称起因时间参战国结果影响第三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表格内容讲解】(一)六日战争1.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教师活动】大家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时,不知有没有注意一个问题: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中东地区出现了新变化?(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后思考指出)【教师活动】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1959年亚西尔·阿拉法特组织加沙的巴勒斯坦青年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 法塔赫最初决定通过武装斗争打倒犹太复国主义,解放全部巴勒斯坦领土,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国家,在公正、平等基础上保证巴勒斯坦全体公民的合法权利。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是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 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所以,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变化:美苏的支持。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1967年4月,以色列和叙利亚发生武装冲突,埃及支持叙利亚,在海上封锁以色列。美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担心卷入要求埃及不打第一枪。以色列乘机发动进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2、六日战争(由学生通过表格完成)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 五战争”或“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可是抵抗。至10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 五战争宣告结束。这就是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二)十日战争1、战争的情况:为了收复“六 五战争”中的失地和洗刷耻辱,阿拉伯国家积极准备新的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1973年10月6日14时,苏伊士运河东岸以军防御工事的沙垒中,突然发生两声巨响,埃及蛙人在前一天晚间埋入水下的两个炸药包爆炸了,它揭开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序幕。埃军初战得胜,占领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地区,10月16日,以军三个旅群向埃发动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坦克战和炮战。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埃、以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都表示接受停火,但以军的进攻却没有停止。同时,以军向北推进,企图攻占伊斯梅利亚,包围埃及第2军团,但未能成功,以军又集中兵力,回师南下,迂回包围第3军团。23日凌晨,以军沙龙旅,依靠夜间偷运过河的人员和物资补给,向阿塔卡地区发动猛攻,当日晚,以军占领苏伊士城郊外的炼油厂,切断了苏伊士城西南和南面第3军团部队的联系,基本完成了对埃军第3军团大部分部队的包围。美苏均不希望战火进一步扩大。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双方停火协议。10月24日,双方实现停火。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使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部分地区。之后,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埃及、以叙之间的缓冲区,中东战争告一段落。2. 以石油为武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正在此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1、中东和平进程:1)、埃以和谈:首开中东和平进程的埃及总统萨达特⑴埃、以和解进程:1977年,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谋求和平谈判;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后建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埃及率先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提问:何为“戴维营协议”?学生思考后回答:1978年9月6日,应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举行最高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会议持续了12天。终于在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戴维营协议”的签署,为埃、以双方在次年正式签订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打开了通道,加速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历程,有力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④萨达特遭暗杀:和平的代价(1981年)。1978年《戴维营协议》以归还埃及领土2)、巴以和谈:为巴以和解作出杰出贡献的阿拉法特和拉宾:①80年代巴解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埃、以、美戴维营会谈开启中东和谈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大批犹太人定居点,迁入犹太人定居。此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国,定都耶路撒冷,表示愿意和以色列谈判,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②1993年巴以签署和平协议即《奥斯陆协议》,允许巴在加沙地区自治1993年9月,巴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达成了和解协议,即“奥斯陆协议”。为照顾美的斡旋作用,以总理拉宾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规定巴在加沙和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巴以双方相互承认,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1994年5月5日,开始实行预期5年的巴自治。虽然“奥斯陆协议”只是为巴以全面和解勾勒了粗线框架,但它毕竟开启了和谈之路的新起点,之后的谈判气氛总体良好。③巴以接受2003年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1995年11月,拉宾总理在巴以和谈的关键时刻遇刺身亡,中东和平进程遭受重挫。1996年6月大选中,立场强硬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持。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对巴以和平倾注了许多精力和热情,并促使巴以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协议。1998年10月23日,经过巴以双方9天的艰苦谈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白宫签署了一项“以土地换和平”的临时和平协议(怀伊协议)。但在这以后,以色列的态度依旧强硬。2000年7月,在美国总统休假地马里兰州戴维营,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就巴以和平的核心问题举行了商讨。然而,由于双方在耶路撒冷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所以导致进行了15天的谈判功败垂成。尽管阿以之间矛盾冲突不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但通过谈判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接受。2005年2月8日,在美幕后撮合下,在埃及和约旦的直接斡旋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与以总理沙龙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4年来的首次历史性会晤,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停火协议立即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多数人充分意识到,暴力不能解决问题。2、曲折的中东进程【探究延伸】中东和平 ( file: / / / F:\\Article\\Search.asp Field=Keywords&ClassID=&keyword=和平" \o "点击搜索所有关于[和平]的文章" \t "_blank )进程艰难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民族因素、宗教因素等等;双方就关键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比如,就巴勒斯坦的归属和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巴以难以达成一致;大国的干预;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的兴风作浪。2、表现:中东问题的复杂性、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表现在:①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的针锋相对;②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仇视;③“路线图”计划陷入困境,难以贯彻执行;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大国插手中东事务,希望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不公平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满。【本课小结】中东地区历经5次战争4次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直接战争结果都是阿拉伯人失败,不但丢失的土地一寸没有夺回,反而丢失了大片约旦河西岸的肥沃土地,丧师辱国之恨必然铭刻在每个阿拉伯人的心中。由此可以看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尖锐矛盾就是因土地而引发的和宗教无关。现在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力支持以色列一些阿拉伯极端主义者把其视为宗教冲突,但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阿拉伯土地被占的问题,所以才有“土地换和平”的计划。尽管巴以和谈还要面对重重困难和阻力,但历史告诉我们,推动中东和平的努力必将最终进行下去,因为这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课后研讨】尽管巴以和谈还要面对无限风雨,但无论如何,人们盼望有关各方加大力度,切实采取实质举措,尽早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推动中东和平尽可能取得实质进展。巴以和平路在何方?你认为掣肘巴以和谈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查找一下资料,归纳一下有关原因,给大家做一下阐述与交流。思路:综观巴以问题,有六类原因,掣肘和谈。涉及到难民回归、边界划分、耶路撒冷最终地位、定居点拆除、水资源分配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巴以一贯归于缁铢必较,这些都是阻挡巴以和谈彻底突破的棘手硬伤。另外巴以双方和美国、阿拉伯世界等相关方面都存在强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以色列和新上台的哈马斯都难以作出实质性妥协,巴以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随时存在。【板书结构】一、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战争又称起因时间参战国结果影响第三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一)六日战争1.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2、六日战争(二)十日战争1、战争的情况2. 以石油为武器二、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1、中东和平进程:1)、埃以和谈:首开中东和平进程的埃及总统萨达特⑴埃、以和解进程:2)、巴以和谈:为巴以和解作出杰出贡献的阿拉法特和拉宾:2、曲折的中东进程1、原因:2、表现:中东问题的复杂性、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共19张PPT)
一、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1、背景
(3)巴解组织成立,开展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
(2)埃及和叙利亚一度合并,威胁以色列
(4)美苏超级大国的卷入(维护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利益)
(1)阿以矛盾的发展
A、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中东石油成为争夺热点
B、美国扶植和武装以色列
C、苏联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提供经济和援助
2、经过
时间
交战国
1967年6月5日——6月11日
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一、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你从表格中得出怎样的信息?
西奈半岛
加沙
戈兰高地
3、结果
阿拉伯国家受到重大损失
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大片领土,并拒绝归还
美苏“携手”干预
一、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二、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1、起因
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耻辱
2、经过
时间
交战国
1973.10
埃及、叙利亚VS以色列
3、结果和影响
(1)埃及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了戈兰高地部分地区。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之间的缓冲区。
(2)“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又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斋月节里,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饭,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活动。所以,以色列认为阿拉伯国家决不会在这一天发起进攻。而赎罪日是犹太人的绝对休息日,从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烟、不听广播。大多数官兵都留在军营中,前沿士兵很少。埃及和叙利亚就选择了这一天突袭。
这次战争阿拉伯国家取得局部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连绵不断的中东战争:四次中东战争
名称 起因 双方 结果
第一次1948 巴勒斯坦战争 以色列建国 埃及等/以色列 以胜
第二次1956 苏伊士运河战争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埃及/英法以 埃胜
第三次1967 六日战争 以色列袭击 埃及叙利亚/以色列 以占埃叙领土
第四次1973 十月战争 埃及叙利亚收复失地 埃及叙利亚/以色列 埃叙夺回部分领土
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无法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
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
中东战争的后果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1、中东和平的努力
①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
②1978年,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
③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
(1)埃、以和解
(2)巴、以和解
巴解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
——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拉宾: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
拉宾身上所带的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词
1993年9月13日,拉宾和阿拉法特历史性的握手
2、中东和平进程的曲折——任重而道远
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1982年,以军侵入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1995年,积极推动中东和平的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
1993年,巴以双方和谈
1998年,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
2000年,布什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
……
2006年7月,黎以战争爆发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解决中东问题的困难
1、耶路撒冷问题
3、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4、外部势力插手中东事务。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由于历史的和宗教的原因,缺乏信任和沟通。
2、中东地处边缘要害地带,关系复杂,涉 及国家多。
3、中东问题的启示
(1)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
(3)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4)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战争的原因:利益冲突与文明冲突
“文明的冲突在今后将愈来愈重要。世界将很大程度上由七八种主要文明群体(西方文 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的相互作用而演变”。“当前的冲突核心将是西方与儒教-伊斯兰文明之间的矛盾。”
——[美]塞缪尔·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