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件+学案(人教版历史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课件+学案(人教版历史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2-20 17:41:08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大炮、战壕与士兵,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征。
这副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选修3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
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俄军夏季攻势
美国
中国
参战
第三阶段
1917
1918
德国投降
奥匈
投降
第一阶段 1914
第二阶段
1915--1916
阶段
西线
东线
南线
马恩河 战役
东普鲁士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国退出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右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
施利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他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利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右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
德皇威廉二世对
战争的胜利信心
百倍,他对即将
开往前线的士兵
宣布:“叶落之
前你们就能返回
故乡”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 1914
1、西线:
德 法
马恩河战役
进入相持阶段
马恩河
时间:1914年9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
巴黎
马恩河战役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 1914
1、西线:
德 法
马恩河战役
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

(德)普鲁士
 
 奥地利
3、战局:
德“施里芬计划”破产,陷入持久阵地战
俄败
俄胜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 1914
三、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1、东线: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2、西线:1916(最关键)
①凡尔登战役 1916.2
德军意图:
经过:
结果:
影响:
②日德兰海战:1916.5
影响:英海军仍掌握制海权
  迫法退出战争
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德计划失败
最具决定意义、一战转折点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 1914
三、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1、东线: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2、西线:1916(最关键)
①凡尔登战役 1916.2
   ②日德兰海战 1916.5
③索姆河战役 1916.6
协约国意图:
经过:
影响:
   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英首次使用坦克
一战规模最大战役
战局向有利于协约国方向转化
“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 1914
三、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1、东线: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2、西线:1916(最关键)
3、战局:
交战双方相持不下,元气大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1)一战中出现了哪些新式武器?
问世的新式武器有:
潜艇、飞机、坦克、毒气等
(2)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思考: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马恩河
凡尔登
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 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折点。
巴黎
凡尔登战役
日 德 兰 海 战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马恩河
凡尔登
索姆河
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
兵力: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巴黎
索姆河战役第二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设计: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性。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
【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在东西两线的交战情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二是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知识归纳】
三大战场 西线: 对 。东线: 对 。南线: 对 。
1914年东西两线作战 德军在西线实施“ ”。双方在 地区展开大战。宣告了德军“ ”战略的破产。此后西线进入相持阶段。东线:德军大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俄军打败奥军,双方开始形成对峙局面。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 。
1915年东线中心 德、奥东线一举击溃 的计划落空。
1916年 西线鏖战 德国打败 的计划再次受挫
最大规模的战役,未决胜负,但双方均力不从心
最大规模的海战, 掌握制海权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这次大战有哪几场重大战役?
○这次大战为什么这么残酷?
【疑难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这一转变为什么对协约国有利?
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方面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兵源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决战。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
【视野延伸】
坦 克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姆河畔,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的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并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英俊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神威大显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当时它用油布遮盖着,就像一个大箱子,于是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水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的机枪和 密布的铁丝网、纵横的壕沟组成了比较完善的防御体系,交战双方往往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谁主动进攻谁就会吃大亏。面对这种战局,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前进,又能防守,还能运动的新式武器,用来突破对方的防御阵地。当时英国在对德战争中,人员伤亡较大,吃尽了苦头,所以对研制这种武器最为积极。1915年2月,英国海军大臣在海军中秘密设立了一个“创造陆地巡洋舰委员会”,他认为这种新的陆战武器,也应该像海上巡洋舰那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坚固的装甲和良好的机动性,于是它依照海上巡洋舰的模样,设计了一种新式武器的蓝图。它长20米,宽24米,高达四层楼,装着三个直径达12米的大轮子,连同武器弹药重达1200吨,这种庞然大物实难建造。后来英国新人根据根据澳大利亚的一种实验型车,经过重新设计研究,终于在英国海军军部里制造出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并于次年9月将这种能攻能防的武器投放市场。
【自我测试】
1、促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
A.索姆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2、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的目的是 ( )
A.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B.支援日德兰海战 C.支援马恩河战役 D.支援俄国
4、一战中主要战线是 ( )
A.东线、南线 B.西线、东线 C.南线、东线 D.西线、南线
5、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6、首次动用新式武器——坦克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7、一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 ( )
A.东线 B.西线 C.南线 D.欧洲战场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 ( )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9、凡尔登战役中动用的武器有 ①飞机 ②飞艇 ③坦克 ④毒气弹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发生于1916年的战役有 ①日德兰海战 ②凡尔登战役 ③马恩河战役 ④索姆河战役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索姆河战役
12、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因为 ( )
A.此役双方伤亡人数达到七十多万 B.使用了坦克
C.动用了新式武器 D.规模最大
13、下列战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凡尔登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 ③日德兰海战 ④马恩河战役 ( )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矢战线 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第二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ABA 6-10 BBCDD 11-13 DAB
二、问答题:持久的原因: A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B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C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B同盟国则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