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53:36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导 言
战争古已有之,但20世纪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战争的动因、目的、性质、规模、样式、手段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力可多次摧毁地球上的文明和毁灭人类的本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20世纪下半叶,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危机层出不穷,世界并不太平。纵观战后世界历史,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维护和平的斗争汇成了时代潮流。
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课标学习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
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原因的背景材料
1.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皮洛夫(德国外长)
2.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3.教材P3:(一战前),德国与殖民帝国英国的矛盾最为尖锐。
思考: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
争夺殖民地(世界市场)
思考:上述地图揭示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1870年 1913年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
一战前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
类 别 英 德 美 法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8.1 1.9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9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2 3 1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1 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3
思考:这两页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促使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19C末)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导↑致
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根↑源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矛盾实质:对世界市场(殖民地或霸权)的争夺
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
从三大矛盾的对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大矛盾
发展
同盟国:
德意奥
协约国:
英法俄
两大集团
主要矛盾:英德矛盾(为什么 )
法德矛盾的缘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国内各阶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是什么 ):
争夺巴尔干半岛






世界市场殖民地
争夺北非突尼斯
争夺巴尔干半岛
普法战争的后果
争夺巴尔干半岛
1882年正式建立,核心德国
1907年最终形成,核心英国






世界市场殖民地
争夺北非突尼斯
争夺巴尔干半岛
普法战争的后果
争夺巴尔干半岛
1882年正式建立,核心德国
1907年最终形成,核心英国
1882年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形成
1892年另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初步形成,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1907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___协定》






世界市场殖民地
争夺北非突尼斯
争夺巴尔干半岛
普法战争的后果
争夺巴尔干半岛
1882年正式建立,核心德国
1907年最终形成,核心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列强错综复杂的三大矛盾,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重要知识点:英国外交上的“光荣孤立”政策
——核心:欧洲大陆的“均势”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2.请用不同颜色或条纹分别标出同盟国和协约国。
3.三国同盟形成于________年;三国协约形成于_______年至______年。
读图填空
1882年
1907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并深深影响着世界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问世的新式武器有:
潜艇、飞机、坦克、毒飞等
一战中的武器
首次使用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
1880 1890 1900 1910 1914
沙俄 79.1 67.7 116.2 128.5 135.2
法国 53.4 54.2 71.5 76.9 91
德国 42.6 50.4 52.4 69.4 89.1
英国 36.7 42 62.4 57.1 53.2
奥匈 24.6 34.6 38.5 42.5 44.4
意大利 21.6 28.4 25.5 32.2 34.5
日本 7.1 8.4 23.4 27.1 30.6
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单位:万人)
欧洲列强扩军备战比较表
英 法 俄 德 奥
1872-1912年军费开支增加(%) 180 133 214
335 155
大战爆发前后军队人数(万人) 77/
378 144/
533 75/
382 20/
230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战争突破陆地的限制,扩展到空中和海底
新交通使战争突破到更大范围内进行
新通讯工具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主要交战国君主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1819-1902 )直到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崇尚战争和强权的威廉二世:
“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这反映了什么?
德皇威廉二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
在20世纪初的德国,一位俄国人记录下了这样的情景: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竖立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在乐队的吹奏声中,模型被点上火,倒塌的墙垣发出隆隆的响声,教堂的钟楼和十字架歪歪斜斜跌落在地。可德国人却在鼓掌和喊叫。当最后一堵墙倒在火堆中时,乐队立即奏起德国国歌,人们的狂热已经无法控制了。
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德国:军国主义尤其严重
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和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英法的极端民族主义幽灵
极端民族主义:“民族优越论”
普林西普被捕
我们要消灭
祖国的敌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
普林 西普
萨拉热窝市郊
萨拉热窝市政厅
斐迪南夫妇被刺杀
普林西普(1894-1918)
塞尔维亚爱国青年。1914年6月行刺斐迪南大公,事后被捕入狱判20年徒刑。1918年在狱中病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在他当年埋伏站立的地方用混泥土嵌下一双脚印。
皇储:王位的继承人,一般是君主子女或近亲属
斐迪南大公(1863-1914)
奥匈帝国皇储,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侄,1889年被立为皇储。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加深了俄奥矛盾,引发了危机。1914年被刺身亡。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长期统治巴尔干的国家:奥斯曼帝国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俄国与奥匈帝国
战争的必然性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思考: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中哪些是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是
A.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的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斗争
3.19世纪晚期,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
A 争当欧洲霸主 B 是否支持斯拉夫人独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D
C
D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是
A 俄奥矛盾 B 法德矛盾
C 美日矛盾 D 英德矛盾
4 一战爆发前,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 三国同盟的建立 B 法俄协定的签订
C 英法协约的签订 D 英俄协约的签订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有
A 德国和奥匈帝国 B 意大利和土耳其
C 土耳其和保加利亚 D 意大利和日本
D
B
C第 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使用说明 1.课前依据导学案的引领,认真读书,完成知识补全;并在书上勾划重点知识,标出疑难问题,从细微处牢牢把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通过知识探究题突破重难点知识,提升活学活用的能力。
3、完成综合探究的题目,以备课上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通过阅读有关材料,提高阅读材料、利用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和读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3、探究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战争的关系;
2、认识极端民族主义在当时的欺骗性和对一战爆发的作用。
【教学重点】列强对世界的争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①世界性的战争为什么到了20世纪才第一次出现。②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
【知识结构与基础落实】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经济因素)
1、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背景及影响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 的深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 经济的大发展造成严重的 趋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寻求 和- ,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新浪潮。
2、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的表现及影响:
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三国跳跃式发展,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其中 和 的矛盾最为尖锐。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因素)
1、三大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主要矛盾一: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二:法德矛盾(矛盾的缘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
主要矛盾三: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2、三国同盟 原因 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过程 1879德奥结盟
1882《三国同盟条约》
3、三国协约 原因 三国同盟威胁法俄, 德国咄咄逼人,
英国力不从心, 放弃孤立, 寻求盟友。
过程 1892《法俄军事协定草案》
1904《英法协约》
1907《英俄协约》
3、影 响 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科技条件)
1、传统武器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式武器的研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运用

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思想因素)
1、军国主义
成因: 近代以来,欧洲战争不断,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0世纪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2、极端民族主义
表现 : 德国 ,俄国 ,列强宣传
3、影响: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
五、一战爆发的原因(总结)
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⑵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日益加剧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战争,使世界大战具有物质上的可能。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世界大战具有思想上的可能。
⑸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合作探究】
1、结合相关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趋势,并简要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国……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以帮助。
——引自1890年《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状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仅依靠英国的恩惠而取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1911年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来……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引自1911年7月2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
(3)材料三,英国对德国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巩固应用】
1、“一战”前夕,英、美、法、德四国工业产值在世界的高低位次是:( )
A、英 美 法 德 B、美 德 英 法 C、美 德 法 英 D、英 法 德 美
2、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 ( )
①英、德是欧洲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英、德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最激烈③英、德矛盾导致了国际关系的新变化④英、德矛盾的激化导致了战争的发生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一战前夕法德矛盾的实质是 ( )
A、争夺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D法国企图报仇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英、日同盟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签订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6、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军事力量明显消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尚失 D、英德矛盾激剧上升
7、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在一战时期的表现不包括: ( )
A、潜艇、坦克、飞机出现扩大作战空间 B、电话、电报促进了军事通讯现代化
C、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使战争更加残酷 D、传统武器被淘汰
8、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 )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极端民族主义泛滥④由于科技进步创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三国同盟建立时所针对的敌国是 ( )
A.俄国和法国 B.俄国和英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日本
10、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的标志是 ( )
A.法俄协约建: B.三国同盟建立 C.英法协约建立 D.英俄协约建立
11、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 ( )
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 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
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 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 (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冲突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13、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 )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线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想把别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得到陆地”的邻国指哪个国家?“得到海洋”的另一个邻国指哪个国家?
⑵皮洛夫讲此话时德国的经济实力如何?
⑶此时德国在国际上最主要的对手是谁?争夺的焦点是什么?
史海泛舟
科技进步的福与祸
老子说:“祸兮、神福兮、祸之所伏”。科技的发展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祸害,它是一把双刃剑。
1、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手段的科技,随着它的改造能力的增强,也改变了自然的组成与结构,改变了大自然的循环系统。这就必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例如化学农药的使用,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破坏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物圈。
2、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实现,同时使对级源和原料的消耗量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增。众多公害件就是由“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造成的。
3、科技发展使人口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造成人口增长。1900年世界人口约有16亿,1999年增至60亿。人口的剧增要大量消耗耕地和其他资源,人们消费的高档化,如使用汽车、冰箱等都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4、高科技使战争与社会冲突的破坏性与杀伤力加大了,它们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生存的地球造成长期的贻害,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就是这样。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