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中东战争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1.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
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
经过了5000年的风风雨雨,“和平之城”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吗?由于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一直处于周围大国的争夺,占领之中,多次易主,备受战火洗劫,曾多次被毁又重建。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先后37次被征服,18次被夷为平地 ,但始终得以奇迹般地重建,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1.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
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
2.犹太教、回教、基督教认定的圣地
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古城,至少有五千年历史,是以色列的首都.自三千年前大卫王的王国建都于此以来,取名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耶路撒冷的魅力在于她的神秘和神圣的宗教色彩,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教——犹太教、回教、基督教认定的圣地 .
哭墙”墙体高约19米,长约50米,由约600块巨石组成。
犹太圣殿
这里已成为犹太教最著名的圣地,每天都有大批信徒面对西墙感悟教义,缅怀先宗。在西墙祈祷必须男女分开,男左女右,中间有道栏杆隔着。 墙边经常“满员”,信徒们或站着,或坐着,面壁祈祷。
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
西墙(哭墙)前站岗的以军士兵
4 月19是大屠殺紀念日, 在上午10點, 全以色列人都會起立默哀1分鐘, 在去耶城的巴士上拍下的這一幕
基督教圣地
传说基督教"救世主"耶稣生于耶路撒冷南郊的小镇伯利恒,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传播上帝"福音",后被犹太教当局拘送罗马总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受难后第三天复活,40天后升天。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伦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时,下令在耶稣蒙难、安葬和复活之地建造了圣墓教堂,又名复活教堂,耶稣的坟墓和坟墓的进口都在此教堂之内。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教会,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苦街是基督教的圣地,基督教教徒又叫它为"悲哀之路",传说耶稣受难前,曾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从这条路走向刑场--著名的公元4世纪建筑"圣墓教堂"。
阿克萨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部,主要标志是金色的穹顶。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圣寺。它是耶路撒冷最大的清真寺,朝向穆斯林的第一圣地麦加.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大圆顶,镏金装饰,高高矗立于蓝天碧空,在耶城的骄阳下熠熠生辉,更是庄严辉煌。
穆斯林的圣所
圣殿山上的萨赫莱清真寺,传说穆罕默德踏石登天的地方. 是他当夜登天时脚踩的那块圣石所在地
耶路撒冷长期以来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为了制止三教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1948到1949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区。约旦守住东部的老城。在东、西占领区中间布设砖墙、铁丝网、地雷,隔绝来往。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夺取老城,全部占领耶路撒冷,拆除东西界墙,驱逐阿拉伯居民,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1.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
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
2.犹太教、回教、基督教认定的圣地
3.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二、5次中东战争
战 争 时 间 起 因
参与国 结 果
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部分领土,却无法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
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
五次中东战争的后果
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
中东和平的努力
①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萨冷
②1978 年,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
③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
1 埃、以和解
2 巴、以和解
①巴解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
②《巴勒斯有限自治宣言》即《奥斯陆协议》
③ 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 ,巴解组
织和以色列表示接受
中东和平进程的曲折
1. 1995年,拉宾遇刺
2 .利库德集团执掌政权,在中东问题上态度强硬
拉宾: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
拉宾身上所带的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词
1993年9月13日,拉宾和阿拉法特历史性的握手
萨达特别墓碑上的铭文是这样的: 以宽大仁慈的真主的名义 你不要认为那些为了真主而被杀害的人是死 了,因为他们与真主同在。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 他为和平而生 为原则而死于 (穆斯林阴历)一四O一年十二月八日, 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六日, 他的胜利第八周年之际。
解决中东问题的困难
1 耶路撒冷问题
3 、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4 、外部势力插手中东事务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由于历史的和
宗教的原因,缺乏信任和沟通.
2、中东地处边缘要害地带,关系复杂,涉 及国家多。
1.下列事件中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的是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中东战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2.在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是在第几次战争中
A一 B 二 C 三 D 四
3.为打破中东战争僵局,2003年,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宣布一份分阶段实现中东和平的计划是
A 《戴维营协议》 B “和平计划”
B “以暴抗暴” C “中东和平路线图”
4.埃及和以色列握手言和,开始通向和平而努力的标志是
A 《戴维营协议》的签署
B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C 《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D “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5.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哪位总统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
A 萨达特 B 萨达姆 C 拉宾 D 阿拉法特
6.美国曾经是引发了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但也曾为中东和平做也过努力,由此可见 美国制定海外战略的实质是
A 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B 维护美国在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 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 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第19课 中东战争
【课标要求】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重点难点】重点:五次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难点:了解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之间、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殖民者之间、英法和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认识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自主学习】
(参考历史图册P37、38)中东概念:欧洲人以 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位于 、 、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 、叙利亚、黎巴嫩、 、约旦、科威特、 和 等17个国家和地区。三大教都产生于此。是世界经济的“ ”。
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中东问题,主要指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中东问题的核心是 问题。
1. 三教圣地和一地两族
材料一 阅读与耶路撒冷相关的图片:
图一犹太圣殿“哭墙”图二圣墓教堂 图三苦路第九站 图四阿克萨清真寺 图五萨赫莱清真寺
材料二 “耶路撒冷”是希伯来语的称呼,合起来意为“和平之城”。……曾50多次被围困,36次被征服,18次被夷为平地。所幸每次都在废墟上得到重建。时至今日,它仍是一个难分难解的结。——《圣城耶路撒冷》《文史天地》 2005年第12期
回答:①结合材料一分析,耶路撒冷是哪三教的圣地? 。
②结合材料二和课本知识分析,和平之城何以变成了灾难之城?(提示:宗教、地理因素)
③“时至今日,它仍是一个难分难解的结”指的是什么?(提示:一地两族)
2.英国分治
材料三 “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1917年《贝尔福宣言》
回答:①巴勒斯坦当时居住着哪族人?
②此宣言表示英国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宣言中“不得伤害其他本地民族利益”的条款能否实现?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3. 联大决议
材料四 1947年,联大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国家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百度百科
材料五 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国家的分裂或统一,应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联合国尊重当地居民的意志和选择,即所谓“民族自决权”
回答:①联大181号决议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吗?结合材料五简单说明。
②你认为决议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分配公平吗?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决议前的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2/3强,得到43%的土地;犹太人人口仅占1/3,在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起草时犹仅拥有当地6%的土地,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土地肥沃,淡水资源充足。
4.地理特殊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石油海洋”:储量占世界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 。
课堂探究一引起巴、以冲突的原因有哪些(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提示:①历史原因: 冲突焦点:一地两族;宗教;
②外部原因:地理特殊;大国干涉;
③现实原因:英国分治;联大决议;
二、五次中东战争:
1、中东战争:是二战后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自 年到 年共爆发5次较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前苏联与美国争夺加剧、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尖锐化的表现。
2、概况:
战次 又称 起因 参战国 结果
第1次1948年 以色列建国 埃等国VS以 获胜利
第2次1956年 苏伊士运河战争 VS英法以 胜利
第3次 年 以色列突然袭击 埃叙VS以 以占埃叙领土
第4次 年 十月战争 埃叙收复失地 VS以 夺回部分土地
第5次1982年 黎巴嫩战争 巴解黎叙VS以 以胜利
3、影响:
阻碍了中东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色列占据了 的几乎全部领土但无法使阿拉伯国家承认其 地位; 也无法收复失地。
三、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
1 .埃以言和:
材料六 1978年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获诺贝尔和平奖,获奖颁奖词为:当战争英雄难,当和平英雄更难;当中东地区的和平英雄难上加难。萨达特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回答:①萨达特因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请你模拟写一下对他颁奖的理由:
②为什么说“当和平英雄更难” 、“当中东地区的和平英雄难上加难”?
2.巴以和谈:
材料七 拉宾(左)、佩雷斯(中)和阿拉法特(右)接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时拉宾的获奖颁奖词为:是战争英雄,更深知和平之宝贵;“给和平一个机会”,推动巴以双赢。
材料八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奥斯陆协议》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百度百科
回答:①材料七为什么说拉宾“是战争英雄”?他怎么“给和平一个机会” 的?
②拉宾因什么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请你结合材料八模拟写一下对他颁奖的理由:
③拉宾为此协议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此协议换来了中东的和平了吗?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
3.艰难性:
材料九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材料十 以色列建立大批定居点,中东和平“路线图”,陷入困境:手中拿着的地图是“中东和平路线图”,挡在路上的房子门前树立的标示为:以色列定居点.原载美国《费城每日新闻》
材料十一 巴以和谈中断近7年,双方谈判代表2007年12月12日在耶路撒冷举行重启和谈后的首轮谈判。但和谈长期陷入僵局。…中新网2010年3月2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报道,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表示,陷入僵局的以巴和谈有望在接下来几天内重新启动。
课堂探究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由于历史的和宗教的原因,缺乏信任和沟通,双方就关键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巴以难以达成一致,历史遗留问题太多。特别是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其它如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
②以色列建立大批定居点,中东和平“路线图”,陷入困境:手中拿着的地图是“中东和平路线图”,挡在路上的房子门前树立的标示为:以色列定居点.原载美国《费城每日新闻》
③巴勒斯坦“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兴风作浪:如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
④中东地处边缘要害地带,关系复杂,涉及国家多。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特别是大国插手中东事务,希望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4. 课堂探究三中东问题:路在何方?
转变教育观念,放下手中的武器,每一步要面对孩子;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方式才能解决;
调解要全面公正合理,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手中,巴以双方要增强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打击防止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兴风作浪……
【课堂小结】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埃以言和
外部原因 五次中东战争 巴以和谈 曲折艰难 路在何方
地理原因
根本原因
【知识链接】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公布之日至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色列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
第二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底):以色列军队最大程度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方出台第一部宪法;建立具有临时边界的巴勒斯坦国;推动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第三阶段(2003年底至2005年):对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内容包括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建立正式的巴勒斯坦国。
【自我测评】
1、下列事件中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的是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中东战争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2、在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是在第几次战争中
A、一 B 、二 C、 三 D、 四
3、为打破中东战争僵局,2003年,联合国、欧盟、美国、俄宣布一份分阶段实现中东和平的计划是
A、《戴维营协议》 B 、“和平计划” C 、“以暴抗暴” D 、“中东和平路线图”
4、埃及和以色列握手言和,开始通向和平而努力的标志是
A.《戴维营协议》的签署 B.“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C .《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D .“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5、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开始谋求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中东问题的是
A.萨达特 B.萨达姆 C.拉宾 D. 阿拉法特
6、材料一:(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贝尔福宣言”(1917年)
材料二:右图为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的分治方案。
请回答:①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实际上是英国实行的什么政策?一战后列强又在此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前者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②之后关于中东地区又有何决定?该决定有何影响?
③根据所学知识,英国支持犹太人立国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CCDAA
6、①“分而治之”政策;“委任统治”政策;更为隐蔽;殖民统治。
②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很快导致了巴勒斯坦战争。
③A英国殖民势力衰退 B美苏德的排挤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