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课标要求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2、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一)局部战争
3、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
6、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如何体会《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实质?
(二)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1、原因:与英美法矛盾日益加深,为了维护共同利益
2、旗号: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
3、过程: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7年三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
法西斯军事侵略同盟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1、背景: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2、核心内容:
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二)亚非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国的抗日战争
2、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3、西班牙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三)作用
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没能遏制二战的全面爆发。
三、英、法、美、苏的对策
(一)英法的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含义:
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为代价,企图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2、表现:
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制造慕尼黑阴谋
3、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1)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受到极大的削弱,导致了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3)因一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利用了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了“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5)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三)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
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四)苏联的避战自保政策
——《苏德互不侵害条约》
1、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大国的这些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原因
背景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奇怪战争” “静坐战争”
2、德国突袭北欧
1940.4-6丹麦、挪威
3、德国突袭西欧
1940.5-6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4、英国由绥靖到抵抗
德国
苏 联
比利时
丹麦
荷兰
挪威
卢森堡
波 兰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建立东方阵线
英 国
法
国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0年4、5月间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埃塞俄比亚
地中海
红
海
印度洋
厄立特里亚
索马里
非 洲
地 中 海
直布罗陀海峡
大 西 洋
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想想德意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西班牙?导致了什么影响?
原因:
1、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
2、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3、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影响:
1、西班牙内战(民主革命)演变成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2、导致了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的颠覆
【思考】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英国首相)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上的希特勒、达拉第等人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法军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向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卢森堡
丹 麦
比利时
荷兰
挪 威
丹 麦
丹 麦
挪 威
挪 威
荷兰
荷兰
比利时
比利时
卢森堡
卢森堡
英法军队撤退后的敦刻尔克海滩,一片狼籍
1940年6月14日清晨,德军第4军的步兵师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使一败涂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法国沦陷后,法国爱国者纷纷起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夏尔·戴高乐将军于6月17日流亡英国。
希特勒及其部下在巴黎市中心埃菲尔铁塔下走过
在1940年6月,贡比涅森林的那节车厢里,将会雪耻德国在一战的失败,在同样的车厢里,现在是反过来接受夙敌法国投降的时候了。还没进车厢的希特勒居然兴奋的跳起了吉格舞(奥地利的一种民族舞蹈)
色当
斯特拉斯堡
巴黎
维希
日内瓦
马赛
诺曼底
法
国
1940年6月17日战线
根据停战条款德国占领区域
丘吉尔就任英国新首相
丘吉尔视察被炸地区
德空军轰炸伦敦
“不列颠之战”
德国轰炸机飞临伦敦上空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到拒绝后,发动以空战为主的“不列颠战役”,企图以炸迫降。英国军民毫不屈服,英勇反击,使希特勒不得不放弃计划。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德国开始把战争的重点转向苏联。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课程标准]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________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来,德、意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______________。1939年,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日本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________。
4.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扩张。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吞并了____________。
5.德、意、日结成同盟。德、意、日三国于1936~1937年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轴心,以反共产主义的名义结成同盟,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愈加迫近。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
2.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顽强抗击入侵的意军,沦陷后继续坚持____________。
4.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____________”奔赴西班牙作战。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不包括禁运________等战略物资。
③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发起27个国家缔结《______________》,以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名义,纵容法西斯扩张。
④绥靖政策的顶峰——______________: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美国推行“中立法案”
(1)原因:处于孤立主义思潮中的美国,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2)制定和修改:1935年制定“____________”,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修改“中立法案”,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内容:德国为了在进攻西方时避免两线作战,频频向苏联示好,提议两国和解。双方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影响:该条约使德国免去了____________的后顾之忧,得以发动战争;使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
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奇怪战争”与“静坐战争”
(1)表现: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2)恶果:波兰沦陷后,德国顺利进攻北欧、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沦陷。1940年6月14日清晨,德军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1940年6月22日,________投降,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4.“不列颠之战”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到拒绝后,发动以________为主的“不列颠战役”,企图以炸迫降。英国军民英勇反击,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知识点一 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1.下列法西斯侵略活动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
①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②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③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④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希特勒为“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
B.正式确立战争经济体制
C.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
D.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知识点二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3.二战之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局部战争,但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下列对这一结局出现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力量弱,且各自为战
B.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了同盟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4.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以佛朗哥军队轰炸格尔尼卡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其目的在于( )
A.揭露西班牙政府的腐败
B.展示自己艺术上的成就
C.控诉法西斯分子的暴行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知识点三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5.如果对下列两幕场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主题应当是( )
A.纵容侵略,危害和平 B.遏制战争,共谋发展
C.伸张正义,惩治邪恶 D.铸剑为犁,稳定经济
6.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知识点四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7.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迅速败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军事思想保守,指挥失误 ②推行绥靖政策,准备不足
③敌我力量悬殊,兵力短缺 ④意军对法宣战,趁火打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二战爆发前后,英国对德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是( )
A.英国对德宣战 B.丘吉尔出任首相
C.敦刻尔克大撤退 D.不列颠之战爆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
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二 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三 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出哪两个国家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三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10.识读下列两幅二战初期的历史图片,请完成:
(1)图一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
(2)图二所示现象的背景是什么?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3)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谈谈你对二战初期法国对德政策的认识。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1936 2.民族革命战争 3.全面侵华战争 4.捷克斯洛伐克 5.反共产国际协定 柏林—罗马—东京
二、3.游击战争 4.国际纵队
三、1.(2)②石油 ③不干涉协议 ④慕尼黑阴谋 2.(2)中立法案
四、1.(2)两线作战 3.(2)法国 4.空战
对点训练
1.B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发生在1936年5月,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发生在1936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发生在1938年。]
2.D [德、意、日法西斯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名,行对外侵略扩张之实,故D项符合题意。]
3.D [依据题干可判断A、C两项是交战的双方,故正确;B项是纵容侵略也可确定正确;而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4.C
5.A [慕尼黑会议是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免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对于美国“中立政策”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②表述错误,20世纪30年代处在二战的边缘,国际形势日趋紧张;④应该是美国不仅关心美洲事务,还要争夺世界。]
7.B 8.B
综合提升
9.(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2)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3)没有。因为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
解析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意大利为侵略埃塞俄比亚,在外交上依托德国向英法施压,而英法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实施避战自保,从而采取了绥靖政策。
10.(1)反映的问题:法军消极抵抗德军进攻。主要原因:法国对德宣战后,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背景:德军占领巴黎,法国宣布投降。原因:法国军事思想保守,判断失误;英军为保存实力,撤回英国本土;意大利趁火打劫,进攻法军。
(3)法国对德宣战,但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致使法军坐失良机,最终导致法国沦陷。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题
1.概括一下什么是绥靖政策。
提示 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做出妥协或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这个词一般用于贬义,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的外交政策,其实质是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其结果是满足不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提示 (1)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是:欧洲局势日趋紧张,战火可能向东蔓延;《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时刻警惕出现新的“慕尼黑阴谋”;英、法、苏谈判陷入僵局,德国竭力拉拢苏联。(2)苏联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维护自身安全。德国的目的:避免两线作战。(3)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同盟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备战时间。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根据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苏联同法西斯德国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面有关该协定的材料,分析《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日的侵略扩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提示 德、日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主要是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这样,“反共”就成了它们结盟的最好招牌。这一策略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英、法等国没有认清德、日的根本企图,采取了祸水东引的策略,纵容法西斯侵略,最后养虎遗患。
解析与探究
1.阅读材料一、二、三,分析英、法对法西斯实行缓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牺牲局部利益,维护和平;反对共产主义,防止本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2.阅读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有什么后果。
提示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削弱了英法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德国随即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增强了经济军事力量。
自我测评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经过。
提示 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进行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法西斯国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国民经济军事化提供了物质保证;法西斯国家结盟;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德国等采取突袭的“闪电战”等。
3.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有哪些表现?
提示 意埃战争中没有对意大利进行石油禁运;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案”有利于德、意法西斯国家;慕尼黑阴谋;“奇怪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