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课件+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课件+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54:48

文档简介

高 二 历 史 导 学 案
课 题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导思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预习重点 苏德战争、珍珠港事件、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莫斯科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预习方法 阅读分析、归纳比较
课前练习1.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提出了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一方针最早的实践是在A中国人名抗日战争B俄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中C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中D苏德战争中2.1936年俄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其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这一事实表明①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其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英法美绥靖政策④反映了国际形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3.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4.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是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使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合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5.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做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力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课前预习一、德国进攻苏联 1、条件:德国为挑起二战作了充分的准备;初期阶段,希特勒控制了欧洲14国,完成了东侵苏联的战略部署。2.过程:(1)不宣而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德军侵苏标志着欧洲东方战线的开辟,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设问:苏德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是什么?(2)苏联初期失利:①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以前不会侵略苏联,对来自各方面的德国将进攻苏联的情报置之不理。②大批指战员在大清洗中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③苏军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主力部队 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探究:为什么德国在1939年9月征服波兰后没有直接进攻苏联?因为此时侵苏准备尚未完成,而且西线的法国虎视眈眈,一旦进攻苏联,会陷入和一战一样的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到1941年夏天,情况不同了。德国已征服欧洲大陆14个国家,控制大量人力、物力,钢产量4000多万吨,军队总数1000多万。征服法国后,入侵英国计划受阻,希特勒便把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往东方,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3)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2月初,苏军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被歼50余万人,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它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极大的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设问:在初期失利的情况下,苏军为何能取得莫斯科战役的巨大胜利?①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②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③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德国在欧洲侵略连连得手,使日本蠢蠢欲动,把侵略的魔掌伸向东南亚。二、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1、原因:(1)德国在欧洲侵略胜利,牵制了荷、法、英,使其无力顾及在东南亚的殖民地。(2)日本侵略东南亚蓄谋已久,于1940年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3)美英对日本实行禁运、制裁,美日矛盾激化。2、概况:1941年12月7日3、影响: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接着中国等20多个国家向日宣战,日本盟国德国、意大利等向英美宣战,二战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____战争。面对这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力量逐步从分散走向联合。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原因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国家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过程1、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以租借的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助。实际是__________。2、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表示全力支持,提供援助。3、8月,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不承认法西斯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苏联声明支持。4、1942年1月1日,26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_____________。影响反法西斯国家密切配合,扭转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1.团结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宗教信抑的国家,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 2.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3.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基础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后,希特勒为避免两翼作战,决定集中力量打跨苏联,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四、血战斯大林格勒设问: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1、原因:(1)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2)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2、概况:1942年7月—1943年2月3、影响: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基本转到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三次转折性的战役改变战局名称时间双方结果和影响1942.7-194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2.6太平洋战场的转折1942.10北非战场的转折五、中途岛海战与阿拉曼战役1、中途岛海战:设问:日本30年代以来在亚太地区怎样扩张的?(1)目的: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使日本野心膨胀决定继续进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屏障中途岛,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聚而歼之。(2)概况:1942年6月,美日在中途岛海战,美军事先破译日军密码,作了充分准备,日军惨败。(3)影响:日军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2、阿拉曼战役1942年,在北非战场上,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将领隆美尔帅德、意军队不断发动攻势,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英国调兵遣将,赫赫有名有“沙漠之鼠”之称的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率领盟军,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将德意赶出埃及。从此德军在北非战场上再无反攻之力。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小结: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使反法西斯国家密切配合,扭转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知识拓展: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法西斯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于1940年12月发布。 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的方式,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突击,消灭西部前苏军主力,尔后向前苏联腹地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等地,迅速击败前苏联,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 为此,德军调集了陆军190个师、坦克4300辆、火炮5万门、飞机5000架、舰船近200艘、总兵力550万人。前苏联在西部边境地区,兵力共268万人,计陆军170个师、火炮4万门、坦克2000辆、飞机2500余架、舰船396艘。德苏兵力对比约为2∶1。苏军虽不占优势,但268万人也非同小可,运用得当还是可以抵挡一阵,迟滞德军进攻。可是,由于前苏联最高当局对形势判断错误,缺乏应对突然袭击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损失极其惨重。学生归纳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_______________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__________________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____________________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堂巩固1.二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是因为: A.苏德战场面积大,坚持时间长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C.德军在该战场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 D.德国绝大多数兵力在苏德战场2.下列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B.中途岛海战 D.阿拉曼战役3.二战中,苏联军队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是在: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4.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导致苏军实力的因素中不包括A对德国即将发动突袭的情报重视不够 B苏联领导人对形势估计不足C苏军在战略防御上犯了严重错误 D苏联对日宣战使得苏军兵力分散5.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战争是在A德国突袭波兰后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C苏德战争爆发后D德国入侵北非后6.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①美国制定中立法案②珍珠港事件③苏德战争爆发④斯大林格勒战役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莫斯科保卫战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艰难抗击法西斯的各国人民,主要是因为这场战役的胜利A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D是德军发动战争以来首次失败8.1942年丘吉尔在评价一场战役时不无夸张的说:此战役之前我们是战无不败,此役之后我们是战无不胜。战场战役是指A敦刻尔克战役 B不列颠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北非登陆9.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最重要的意义是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C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进攻 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苏美中英等世界大国的积极参加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D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的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已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据此回答11.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12.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不能说明A美国已经放弃了绥靖政策 B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美国遭受重大打击C法西斯的扩张,加深了美英等国与他们的矛盾 D法国的溃败给美国以深刻的教训(共34张PPT)
1939—1945年
二战全面爆发: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战前吞并
全面
爆发
标志
欧洲
最大
规模
东侵奥捷波
北上占丹挪
西荷卢比法
匈南希保罗
控制西南欧
进攻莫斯科
二战初期德国占领的欧洲领土
莫斯科
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6.22,
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法西斯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于1940年12月发布。
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的方式,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突击,消灭西部前苏军主力,尔后向前苏联腹地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等地,迅速击败前苏联,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
为此,德军调集了陆军190个师、坦克4300辆、火炮5万门、飞机5000架、舰船近200艘、总兵力550万人。前苏联在西部边境地区,兵力共268万人,计陆军170个师、火炮4万门、坦克2000辆、飞机2500余架、舰船396艘。德苏兵力对比约为2∶1。苏军虽不占优势,但268万人也非同小可,运用得当还是可以抵挡一阵,迟滞德军进攻。可是,由于前苏联最高当局对形势判断错误,缺乏应对突然袭击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损失极其惨重。
1941年苏军60万人被俘
北方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
列宁格勒
莫斯科
乌克兰
初期苏军的失利:
到11月,苏联在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欧洲部分失去150万KM2土地,居民达7000多万。
苏联失利原因:
1.斯大林对来自于多方的消息没有给予重视;
2.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突然袭击估计不足,战备工作不充分;
3.法西斯德国的政治军事实力增强,力量对比...
4.苏联30年代肃反运动的扩大化,使苏军严重削弱,削弱了组织指挥作战的能力 ……
莫斯科保卫战:其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它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在二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朱可夫
莫斯科没有眼泪
——母亲送儿子
保卫莫斯科的苏联士兵
莫斯科保卫战:
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一次大会战。
  希特勒企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苏联。他调集了80个师180万人,由包克指挥进攻。
  10月2日,德军总攻开始。希特勒狂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竟令柏林各大报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备登载“特别重要消息”。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11月15日,德军51个师开展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中间突破。红军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德军最突出的部队进至距莫斯科30公里处。1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上保暖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12月6日,红军开始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到1942年1月中,红军共歼敌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辆。德军向西败退150─300公里。
  希特勒的对苏闪电战被彻底粉碎。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2.1)胜利意义: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速胜)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具有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美国对日宣战
什么事件导致
美国对日宣战
1.爆发:1941.12.7,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太平洋战争
2.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日美矛盾激化(日本扩张损害美英利益,
美英荷制裁沉重打击日本)
3.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①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全球性战争)
③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4.日军进犯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对珍珠港的两波攻击中,美国4艘战列舰被击沉,4艘受重伤,另有10余艘舰只被击沉击伤,飞机损失230余架,人员伤亡3000余人。而日军仅损失了29架飞机,6艘潜艇,约100人死亡。
二战达最大规模:1941.12.7,
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1.从修改“中立法案”到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
影响:确立租借方式,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2.英美宣布支持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
3.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
影响:苏联表示支持,三大国开始反法西斯联合
4.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后的1942年1月
影响:26个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意义:1.团结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宗教信抑的国家,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
2.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3.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基础
哪些战役成为
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
2.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
伏尔加格勒
7月到11月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俄国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侵苏德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从11月到次年2月,苏军转入反攻阶段。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的辉煌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苏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战前的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海战
“AF”揭密
中途岛海战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部营的密电: “AF”缺乏淡水。 “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中途岛海战中美、日损失比较
类别
国家 航空母舰 飞机
(架) 人员
(人)
日本 4 322 2000
美国 1 147 307
瓜岛(瓜达尔卡纳尔)战役
经过中途岛海战之后长达半年之久的南太平洋瓜岛战役,日军损失惨重,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日本海军苍龙和飞龙号航空母舰
美舰载40毫米高炮向来袭日机猛烈开火
中途岛海战
瓜岛战役
二战时期的欧洲、北非战场
斯大林格勒
阿拉曼战役
英国飞机在开罗附近巡逻
阿拉曼战役中的北非士兵
蒙哥马利部署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前丘吉尔来到埃及
“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
“沙漠猎手”英国元帅
蒙哥马利
在北非战场角逐的德国与英国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初期重大事件
慕尼黑阴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
德国突袭波兰
向西线进攻
法国灭亡
不列颠之战
扩大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
中途岛海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阿拉曼战役
1.二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是因为:
A.苏德战场面积大,坚持时间长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C.德军在该战场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
D.德国绝大多数兵力在苏德战场
2.下列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B.中途岛海战 D.阿拉曼战役
3.二战中,苏联军队开始转入战略反攻是在: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决定
D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