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件+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件+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54:48

文档简介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一.课标要求
通过美苏争霸和激烈的军备竞赛,更深入的了解“冷战”局面的特点。
二.预习提纲
1.五十年代 苏联的对外政策
剑 “和解”的 原因
拔 表 象 美国的对外政策
弩 戴维营 成果
张 表现 会 谈 意义

美 2. 五六十 美国处于
苏 年代美 态势 苏联处于
争 苏争霸
处 霸
于 激 四十年代

战 的 五十年代

争 军 六十年代

边 竟 七十年代初


核 处于 原因 美苏争霸多次发生危机.
的 均 战争 表现 古巴导弹危机最具爆炸性恐怖和平
势 边缘
世 下
. 的 恐怖 美苏核备竞赛的结果是 ,
界 “恐
怖 因此美苏竭力避免 ,两国间未发生战争。
和 和平
平”
三.线索勾勒
基本线索
“冷战” 美苏 激烈 核 均
对 峙 剑拔 的核 势 下
局 面 弩张 军备 “恐怖”
形成 争霸 竞赛 和 平
2. 知识拓展
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能得到控制,而没有引爆战争
四.重点·难点
1.纵向梳理
简述二战前后美苏关系的发展演变。
2.前后联系
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一战”期间、“二战”期间、“冷战”初期(1946年-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出 ①赫鲁晓夫外交上的冒险政策 ②苏联军事力量与美国的差距缩小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④“冷战”政策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哪项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特点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随时可能成为燎原之星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互相对立
3.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
①苏联相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争取美国的支持。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③美国处于战略优势。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
①争夺全世界的霸主地位 ②以核武器为争霸的威慑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基础 ④本质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与美国,表现在
A.古巴导弹危机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签署反导条约 D.修筑“柏林墙”
6.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不能说明
A.美苏和解是主流 B.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
C.美苏争霸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D.柏林是美苏较量的焦点
7.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是
A.核武器 B.原子弹 C.洲际导弹 D.氢弹
8.苏联成功爆炸地一颗原子弹的影响有 ①打破了美国的核垄地位 ②美、苏停止和军备竞赛 ③美、苏和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 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新一轮竞争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1970年)
国家 陆基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战略核弹头 战略轰炸机
美国 1054 656 4000 550
苏联 1300 240 1700 150
材料二 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回忆古巴导弹危机的最后一刻时说:“我们互相瞪着眼睛,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方先眨眼了。”
回答:
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美苏争相发展核力量的原因。
(2) 材料二中“对方”指的是什么?分析“对方先眨眼”的原因。
(3) 谈谈你对美苏军备竞赛下的和平问题的认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帮助。
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国?
(3)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
(4)指出两则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三.线索勾勒
2.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得到控制,引发战争的导火线之所以在燃烧途中被剪断,原因可归纳为 四方面:
(1)美苏对核战争存有共同的恐惧心理。
(2)核均势使对立双方都顾虑重重。
(3)苏联在面临强大威胁的情况下决定退却。肯尼迪在他上任后的三年中,建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提供了一个可发挥“从最大规模的威慑力量到最微妙的影响”的多方面作用的武器库。
(4)当时的国际氛围对苏联也十分不利。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在古巴没有直接牵连,因此,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一事,找不到能够自圆其说的正确理由,也就无法获得普遍同情和支持。相反,西欧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普遍表示支持美国。
四.重点与难点
1.美苏关系主要集中表现在二战前后。(1)二战前,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起对苏联进行干涉和敌视。二战爆发后,由于法西斯的侵略使英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逐渐改变了对苏联的敌对政策,采取援助苏联,同苏联合作的政策,美苏关系走上了战时合作的道路。
(2)二战后,美、苏经济、军事实力的对比进一步变化,苏联成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唯一对手,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大敌人,国家利益冲突加剧,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走向对峙,美国不满足于领导资本主义世界,它还企图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称霸世界;苏联当然不会屈从美国的意志,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其称霸全球的计划,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出现。美、苏争霸是战后美苏关系的核心内容,两国展开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之中。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美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位。
五.能力训练
(一). 1. B 2.A 3.A 4. C 5. A 6. A 7. A 8. D
(二) 9 ⑴.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美、苏争霸时都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展开军备竞赛,而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所以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
⑵.苏联。苏联自知军事力量出于劣势,加上核战争的巨大破坏性,使苏联尽量避免直接战争。
⑶.美、苏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使核武器的竞争,使人类一直生活在核火药桶上,处于战争的边缘。但是美、苏形成核均势的态势,加上核战争的发生不存在最后的胜利者,美、苏并没有发生战争,维持了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10 ⑴.意味着美国以全世界霸主而自居,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
⑵.苏联。
⑶.材料一表明美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材料二表明美国要适当调整并改变全球战略,尤其是要尽量减少对外派兵的方式。
⑷. 充当世界警察,实行全球扩张。(共28张PPT)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心中和平世界才会真和平
愿人类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
永远没有一丝阴霾
让和平的白鸽永远翱翔
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
1,美苏关系出现的缓和迹象
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声称:“美国今天是一个
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担任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话: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 不会有战 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1,以上两则材料表明美国与苏联将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霸权主义政策
2,与斯大林时期相比,苏联对外战略有何不同?
斯大林时期面对美国的霸权政策采取对抗形式,而赫鲁晓夫想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与美国争霸
3、这一阶段赫鲁晓夫提出的新战略,为何主动与西方合作来实现争霸的目的,而不采取其它诸如武力方法?其实质是什么?
美苏实力差距尽管缩小,但优势还在美国方面。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20世纪50、60年代
共同探究
有关苏联国力的部分数据
(1)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2)军事方面:50年代初期苏联的总兵力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52年只有363万
(3)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通过观看上述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苏联的对外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即要争夺世界霸权,导致了30多年的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美苏争霸的原因:
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美国继续推行战后的霸权政策
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
重要原因:
苏联实力的增强
历史原因:
沙皇俄国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戴维营会谈”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会谈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美国实际上承认了美苏同为超级大国的事实。
苏联战略:与美平起平坐,争霸世界
美国战略:两手政策,“和解”与对抗。
1,美苏关系出现的缓和迹象
直接原因:
苏联
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
2,美苏关系出现的紧张迹象
苏联
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苏联
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
苏联
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苏联
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苏联
要求限期缔结对德和约,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
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
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
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
拒绝苏联要求,不惜使用武力
播放
2,美苏关系出现的紧张迹象
----20世纪50-60年代
较量的焦点在柏林
争夺重点在欧洲
眺望柏林墙外的亲人
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激烈的核军备竞赛
军事实力是美苏争霸的砝码
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
1,二战后至50年代美苏核军备竞赛
(1) 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核国家
(2) 1949年苏联核试验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
(3) 1952年和1953年美苏相继研制成功氢弹
(4)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美国本土处于射程范围之内
核武器数量上,美国遥遥领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核军备竞赛
美苏战略核力量情况对比
时间 洲际导弹(枚) 潜射导弹(枚) 战略轰炸机(架)
苏 美 苏 美 苏 美
1963 100 424 100 224 190 630
1970 1300 1054 240 656 150 550
1972 1050 1054 160 656 105 445
1,根据上表分析,60年代开始,苏联在核军备竞赛上有何变化?
2,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对比如何?
60年代开始,苏联大规模生产核武器
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确保相互摧毁
播放
核战争的危害
首先,核武器直接攻击的地区,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死亡 其次,造成长时间大范围核污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规模核战争会致使地面上的大量尘埃上升到大气层中,遮蔽阳光,引起“核冬天”,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到几年,地球上95%的植物因缺乏阳光而死亡,生物链中断,人类也大量死亡,幸运的话,还会有少数人存活下来,在一片废墟中重建文明,如果情况严重,人类会就此灭亡。
假如你是生活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一位普通美国公民,面对日益白热化的核军备竞赛,你有什么话想对美国总统说吗?
又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面对你的公民向你提出的问题,你该做怎样的回应?
换位体验
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播放
1,核均势下的战争威胁
(2)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死神与人类擦肩而过!
(1)美苏核军备竞赛把人类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
(4)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苏联在全球与美争霸,优势在美方。
(3)结果:苏联撤除导弹,美国承诺不侵略古巴
2,核均势使世界保持相对和平
辩一辩:
有人认为美苏核军备竞赛,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从而进入“恐怖和平”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恐怖和平”甚至更稳固,事实证明并未发生核战争,所以说它对于世界和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持积极评价的态度!
也有人认为,美苏争霸是世界动乱的根源,造成了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人类文明随时都有可能毁于一旦,而这种基于恐怖的和平是不稳固的是极具危险性的。因而对“恐怖和平”应持否定态度!
你认为呢?
苏联调整对外政策
美苏争霸
欧洲
戴维营会谈
核军备竞赛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
世界动荡不安
重点
紧张
缓和
紧张
缓和
紧张
紧张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
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的特点
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特点:
1.缓和与紧张并存
2.美国处于优势
①美国进攻,苏联防守
②美国两手政策,苏联主动要求平起平坐
3.核军备竞赛为重中之重,形成“恐怖和平”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 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美苏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C 德意志的民族分裂
D 东西德国的正式分离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某种缓和,主要原因是( )
A 苏联需要美国技术 B 美国需要苏联市场
C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 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B
D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优势在美方
播放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