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复习课件+单元检测(岳麓版历史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复习课件+单元检测(岳麓版历史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2 21:54:48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考点6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高 考 定 位
考纲要求:
1.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2.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解读考纲:
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特点和意义
2.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3.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考 点 梳 理
一 联合国
1.联合国的创立:
(1)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国再次萌生出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设想
(2)1943年,美 英 中 苏四国签署《__________》,宣布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此后__________筹建工作正式展开
(3)1945年6月通过《联合国宪章》
(4)1945年10月24日《__________》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普遍安全宣言
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
2.宗旨与主要机构:
(1)宗旨:
①维持__________
②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__________
③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的经济 社会 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__________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④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国际和平及安全
普遍和平
人权
(2)重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
②安全理事会,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__________的机构
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 国际法院及__________
界和平与安全
秘书处
3.风雨历程:
(1)1948年,第3届联大通过《__________》,第一次系统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
(2)1960年,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宣布一切民族都有__________,有力地推动了非殖民化进程
(3)两极争霸期间,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苏进行政治斗争和__________的场所
世界人权宣言
自决权
政治交易
(4)20世纪70年代后,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成为重要的________
(5)进入90年代末期,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遭到挑战
4.蓝盔部队:
(1)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__________年
(2)1988年开始进入新的活跃时期
国际讲坛
1948
二 反战和平运动
1.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4.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的高涨
5.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以__________为中心
(2)在范围上具有真正的__________
(3)在组织上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和平运动
反核运动
全球性
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时代主题的历史演变:
(1)20世纪上半期,时代的主题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发展的__________
(2)发展是和平的__________
战争
革命
和平
发展
前提
保障
3.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不断增强:
(1)进入21世纪,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
①霸权主义和__________
②恐怖主义
③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__________的横行 __________矛盾的激化
(2)维护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强权政治
地区霸权主义
宗教领土
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 点 精 析
热点一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国际联盟 联合国


点 背景 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是美国倡导的
性质 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
宗旨 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作用 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操纵,都为维护和平发挥过一定作用


点 背景 国联排斥苏联,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也是吸取国联教训的产物,具有广泛性
主要
任务 国联宣传其任务是解决国际争端 维护世界和平 把防止世界大战 维护世界和平 尊重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权作为首要任务
热点二 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
平,反对战争
(2)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3)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
(4)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5)社会主义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推动
(6)科学家们的努力
2.特点:
(1)广泛性:从运动参加者看,知名人士 文化界人士
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
(2)民主性:反战和平运动以集会 游行示威等和平抗
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
(3)组织性强: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
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
出了原则
(4)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
组织
(5)深入性:既提出反对战争 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
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反战运动,也有联合国
的实质性规定
(6)超意识形态的合作:世界和平运动的矛头指向军国
主义和超级大国中的霸权主义
热点三 如何全面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的主题
1.和平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含义和原因:
含义:是指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
打不起来
原因:(1)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
对战争 (2)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
虑自身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3)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
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解决一些带有全球
性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5)冷战结束,国际
形势趋于缓和
2.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原因:
(1)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展的
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优先发展经济,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世界潮流 (2)解决一些带有全球性的
问题,如保护生态环境等最终要取决于社会发展 (3)发展
是人类的追求,人民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人
心所向,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3.理解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1)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
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2)战乱和冲突
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是在和平
时期完成的,而两次世界大战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从
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4.理解发展是和平的保证:
(1)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
交流与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共享,为彼此和平
共处提供了物质保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2)经济的
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
可能性 (3)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
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典 例 精 解
考例20世纪后半期,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人民掀起了持续不断的和平运动
根据以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依照示例,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表:
图片 反映的事件 影响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对50年代的和平运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
考点5 6 双基练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 会议注意到法兰西共和国政府的声明:即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愿意根据有关各国政府的请求,在经
双方协议规定的期限内,从柬埔寨 老挝和越南的领土
上撤退其军队……
十一 会议注意到法国政府的声明,即法国政府将
在尊重柬埔寨 老挝和越南三国的独立 主权 统一和领
土完整的基础上,来解决有关恢复和巩固柬埔寨 老挝
和越南的和平的一切问题
——《日内瓦会议文件汇编》
材料二:你立起了一堆骨牌,只要碰倒了第一块,那么
最后一块也会很快地倒下 这样你就让影响深远的分
崩离析开了头
——艾森豪威尔
材料三: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
万能的 ……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
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 可是直到今天,在
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麦克纳马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艾森豪威尔提出这
一理论的背景和目的 为落实这一理论美国采取了
什么行动 导致了什么后果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麦克纳马拉为什么会得出这一
结论
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国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刚刚失败 目的:为防止越南革命在东南亚引起连锁反应
行动:取代法国向南越渗透,扶植傀儡政权 后果:1955年,南越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
(2)越南人民的斗争挫败了美国的各种战术,美国陷入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 在越南人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国不得不承认失
败,双方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此后越南人民继续战斗,在1975年解放南方,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
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
的广阔国土 在反思了整个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
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
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
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二: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 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 种植树木 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 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材料三:2004年,为报复哈马斯集团制造的一系列自杀性爆炸袭击,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新领导人兰提斯 哈马斯表示:一定要为两位领导人报仇 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军民发动了一些进攻和袭击 而这种互相报复的行动,在中东地区已经成为难以解开的怪圈
请回答:
(1)针对战争的不断发生,萨达特做出什么政策调整
有何意义
(2)拉宾所说的“血和泪”指的是什么 解决中东问题的
难点在哪里
(3)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 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有哪些 结合以上材料,做出简要归纳
答案:(1)开始与以色列进行谈判 开启了中东
和谈之门 (2)“血和泪”指的是纠纷和冲突给巴以双
方造成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害 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难点: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通过战争和政府行为造
成的部分领土主权和实际占有者分离的既成事实
(3)彼此之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威胁等
3.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 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 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
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任何政府诚意协
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
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
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
以下两幅漫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 这
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
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 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
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
国的内政 影响: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观点:不是
原因:该计划实际上是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复兴欧洲”之名,来控制西欧,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漫画一: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遭到俄 德 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原因:俄 德 法等国家综合实力壮大,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实行单边霸权主义政策
4.阅读下列材料:
回首20世纪,没有人不承认,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又一个波澜壮阔的百年 ……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 正是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正是在这100年里,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 大国干涉 宗教仇视以至恐怖活动,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和内容 20世纪的和平得来不易 世界大战的惨烈……对和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为此国际社会先后组成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它们的活动为人类实践和平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正义的力量
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 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何不同
(2)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为人类实践和平的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形成决议的表决原则有何不同
(3)列举“二战”以后因为“民族纠纷 大国干涉 宗教仇视”而引发冲突的典型事件
(4)20世纪以来,环境污染 人口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答案:(1)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联合国:“大国一致”;国际联盟:“全体一致” (3)阿以冲突,印巴冲突,两伊战争 (4)和平与发展
5.(山东)阅读下列材料: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 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请回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 广泛性”
答案:(1)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
(2)联合国成员国多;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6.(辽宁 宁夏)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 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
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 潜艇和飞机的研究 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 下流!我宁愿被千
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
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
兵役 我将愉快地参军 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
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
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
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 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 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 威胁人类生存 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 良知 第六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出兵朝鲜的根本不同在于(  )
A.目的不同 B.方式不同
C.性质不同 D.结果不同
2.1950年,在苏联代表没有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这说明(  )
A.联合国安理会徒有虚名 B.“大国一致”原则的失效
C.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D.安理会有利于美国称霸
3.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其主要内容有(  )
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②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③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 ④决议采取全体一致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历史现象与《普遍安全宣言》没有关系的是(  )
A.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B.同盟国取得战略性的转折
C.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被提上日程 D.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5.下列关于联合国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对国际安全问题直接负责 B.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C.每年举行两次常务会议 D.有权讨论世界上所有问题
6.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联合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B.联合国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C.安理会惟一有权利采取行动维持和平
D.联合国秘书长属于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7.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8.1988年至今,安理会正式会议由每年55次上升到150次左右,反映了(  )
①国际局势的复杂化 ②安理会的职权扩大 
③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④安理会效率的低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是联络委员会促成召开的,委员会成员有法国核物理学家居里夫妇、作家阿拉贡、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等,这说明和平运动(  )
A.民间力量是反战和平运动的主力 B.规模大、范围广
C.持续时间长、作用显著 D.符合历史潮流
10.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美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形成了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二次高潮。拉开此次反战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美国青年上街游行,抵制征兵
B.美国青年学生焚毁政府颁发的征兵证,抵制征兵
C.美国民众上街游行,抵制征兵
D.美国民众焚毁政府颁发的征兵证,抵制征兵
11.关于战后第三次世界和平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是由于美国决定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
B.和平运动的参加者强烈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
C.和平运动波及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和平运动
D.在和平运动推动下,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12.下列现象与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没有关系的是(  )
A.人民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 B.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与组织
C.美国对苏联挑起全面“冷战” D.美、苏战略核力量形成均势
13.下列关于世界和平理事会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其总部设立在美国的纽约 B.由各国科学家等人士担任
C.以和平共处为基本原则 D.推动了反战和平运动发展
14.二战后,第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要求不包括(  )
A.正式建立“无核区” B.要求美、苏进行裁军
C.反对美、苏核军备竞赛 D.要求美国从欧洲撤军
15.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 ②《国际和平年宣言》的通过 
③首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  ④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16.二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
①有利于制止世界大战 ②推动了裁军的进程 
③影响到了各国的政策 ④彻底制止了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宗教、领土纠纷
C.“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
D.地区霸权主义横行
18.邓小平说:“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第三世界都爱好和平 D.第三世界国家能制止战争
19.下列图片所反映的现象,与其他三图的主题截然不同的是(  )
A.把子弹做成口红 B.把手雷做成花瓶 C.让枪管永远弯曲 D.美国“9·11”事件
20.“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
A.局部战争没有改变总体和平的趋势 B.发展中国家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C.军事力量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核心 D.和平力量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15分,23题15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国苏丹特派司令官视察中国维和部队
材料二 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五国共同庄严承诺,将致力于确保联合国更加强大、更加有效、更有效率……与全体会员国一道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000年中、美、俄、英、法首脑声明
材料三 2000年9月6日至8日,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围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但在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加强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形成了共识。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把“自由、平等、团结、容忍、尊重大自然和共同承担责任”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基本价值观,强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永不过时和普遍适时的”。
——《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2005年)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哪一机构的职能?该机构的主要职权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五国”在联合国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们为什么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4分)
(3)材料三认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其主要依据有哪些?(5分)
(4)结合有关时政知识说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什么“永不过时和普遍适时”?(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着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6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9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表明,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与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材料二 “9·11”事件以后,美国公开宣称,世界各国要么站在美国一边,成为国际反恐联盟的一员,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一分子,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从而取得了反恐斗争的主导权……在基本消灭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后,美国又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圈进“邪恶轴心”,并威胁要对这三国动手,但美国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三国与恐怖主义有瓜葛。 ——2002年第9期《世界知识》
材料三 我们认为反对恐怖主义是需要国际合作的。而且多年以来,联合国和安理会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它们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形成了指导反恐国际合作的重要的原则。国际社会也都普遍认为,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当继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一直就此同许多国家进行磋商,并且已经在安理会提出了我们的有关立场、文件。
——中国朱邦造就反恐怖APEC会议答记者问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反恐行动的直接意图和根本目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中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解析】
1.C [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目要求“根本不同”和分析各选项。目的、方式、结果的不同不是根本性的,只有性质的不同才是根本的。出兵朝鲜是侵略战争而非维和行动。]
2.C [联合国在成立初期曾经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作出了一些违反《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事情,故C项符合题意。]
3.A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维持国家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④是《国际联盟盟约》的内容之一,故排除B、C、D三项。]
4.D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以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为主要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属于《普遍安全宣言》签署的历史背景。]
5.B [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大会是最主要的审议机构,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每年举行一次常务会议,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6.C [联合国安理会惟一有权利采取强制行动直至使用武力维持和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故C项符合题意。]
7.B [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是为了实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故B项符合题意。]
8.B [安理会每年召开的正式会议次数迅速上升,说明了国际局势的复杂化与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但不能说明安理会职权的变化或工作效率的低下,故排除A、C、D三项。]
9.A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各个方面人士构成了反战和平运动的主力。]
10.B
11.D [《国际和平年宣言》是1985年通过的。]
12.D 13.A 14.D
15.C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是在1955年,《国际和平年宣言》的通过是在1985年,第一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是在1949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成立是在1950年。]
16.A [反战和平运动对制止世界大战、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政策的制定。]
17.C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新因素,其他的原来就存在。]
18.B 19.D
20.C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催生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故C项表述错误;A、B、D三项均属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21.(1)机构:安全理事会。主要职权:对国际安全问题负有重大责任,有权调查引起国际争端或摩擦的任何情况,提出解决这些争端的方式或方法,采取强制行动直至使用武力维护和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2)地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重大问题上拥有否决权。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遭到挑战。
(3)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解与制止各种冲突、促进裁军和军备控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反映了各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规范、约束、协调各国行为,反映了国际政治的进步。
解析 第(1)问中的“机构”可依据材料一中“联合国”“中国维和部队”等信息进行判断,“主要职权”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中的“地位”可联系材料二中“中、美、俄、英、法”等信息展开思考,“原因”需要结合“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发展状况进行说明;第(3)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联合国的重要地位、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联系政治学科的有关知识,从人民意愿、国际关系、政治进步等方面进行归纳。
22.(1)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
(2)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像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
解析 第(1)题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作者认为战争并非神圣、光荣,牺牲像屠宰场,士兵们扔掉枪逃跑,并高呼“和平万岁”。另外,主人公时常想着自己的情人,从而可以归纳概括出小说的反战思想。第(2)题首先要归纳出二战后反战运动的特征,根据特征再与“迷惘的一代”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23.(1)原因: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危害个人和国家的安全,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使普遍和平的道路艰难曲折。
(2)直接意图: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国家安全。根本目的: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
(3)相同点:都主张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同点:美国企图单独领导反恐斗争,中国主张国际合作反恐;美国借反恐推行霸权政策,中国反对利用反恐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