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数学 2.2认识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上数学 2.2认识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5 13:3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知道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认识计量工具天平。
2.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克”的概念,能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反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电子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 学具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以“克”为单位计重的物品。
2.准备天平、2分硬币、黄豆若干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那今天韦老师想带你们去逛逛超市,想不想去?
预设:想!
师:那待会我们在“逛”超市的时候,你们要睁大眼睛仔细看清楚,看谁观察到的东西最多。准备好了吗?出发!
1.出示逛超市的小视频,学生观察。
师:跟着老师逛完超市,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超市里卖好多东西,有水果、零食、蔬菜等。
师:还有谁有不一样的发现?
预设:每样物品上都标有相应的价钱。
师:物品上除了标有对应的价钱,还标注了什么?
预设:标记物体有多重,比如100克。(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加以引导。)
2.了解质量单位
师:对!物品包装上还标记了物体的重量。韦老师逛完超市后也买了一些物品,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课件分别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
学生读出上面每样物品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3克、12克、500克、200克等。
师指出: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你还听过其他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吗?
预设:多少斤、多少两等。
师:对,这些都是计量单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计量单位——克。
板书:认识克。
二、探究新知
1.师生互动,认识克
师:除了刚才超市里见到克作单位的物品,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计量单位?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了“克”为单位计重的物品,谁收集到了?能和大家分享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课前准备的以“克”为单位的物品,有学生将实物带到课堂的,教师将实物投影展示,全班共享。
师讲述:你们看,我们吃的口香糖,一片的质量是3克;菊花茶,一包的质量是12克;美味瓜子一包重100克。还有刚才同学们收集到的这些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可见,“克”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计量单位。
师:老师也把在超市买到的一些物品拿来了,谁愿意上来用手掂一掂?
请男生、女生代表分别上讲台来掂一掂。
提问: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预设:它们都很轻。感觉像没拿东西一样。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板书:g.
2.认识1克。
师:除了刚才这些物品,老师还带来了一枚2分硬币,你们猜它有多重?
让学生自由猜。学生也可能说出大约1克,也给予肯定。
师:到底多重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物品的轻重呢?
预设:用称来称一称。
(1)介绍天平
师:对的。我们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你们见过天平吗?(出示天平)
师: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出示砝码。
师: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5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砝码,只有5克。这盒砝码里最重有5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吗?
预设:克。
师:是的,砝码以克为单位。你们知道用天平怎么称物品重量吗?看老师演示。
教师边说边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但现在你们前面的天平已经是调好的1克的重量,现在观察你们面前的天平,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托盘往一边倾斜。
师:那待会你们就把一枚2分硬币放在天平翘起来的那个托盘,然后看看天平能不能平衡。如果天平平衡了,说明所称的2分硬币有1克那么重。想不想试一试呀?
预设:想!
掂一掂,感知1克。
师:好!每个小组的材料袋里都有一枚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出来,放到天平上试一试。
学生试着把硬币放到天平中,观察平衡情况。
师:怎么样?天平平衡了吗?这说明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多少呢?
预设:1克。
师:看到了吗?这枚硬币大约重1克。请同学们轮流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的重量。
称一称
师:刚才同学们感受了1克的重量,那大家猜一猜,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预设:4粒、5粒......
师:你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天平秤一称,并掂一掂,看看1克黄豆有多少粒。
学生用天平秤出1克黄豆,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说说感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称的1克黄豆有多少粒?
小组代表反馈:1克黄豆大约5粒或6粒。
师:你们可真能干!动手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追问:掂一掂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很轻。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看来大家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有多重了。那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物品重大约是1克,那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呢?
小结:“克”一般用来计量较轻的物品。
3.估一估
师:看来同学们对“克”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接下来韦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师:这里有4样物品,请你们估一估,哪些物品比1克轻?
(1)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比1克轻,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追问:你是怎样想呢?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这里学生可能也会认为羽毛和一根断线重1克,这时候可以让学生把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放在左右手掂一掂,感受一下,再重新判断。
师:有时候我们在估计一个物品重量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个标准,比如以1克为标准,才能更准确地做出判断。
三、练习巩固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计量单位“克”,还学会了用天平来测量物品的轻重,觉得好玩吗?还想再称一称吗?
1.分组活动,感受几克。
师:刚才我们只是称了1克黄豆,现在你能称出5克黄豆吗?
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同学们可真能干。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称的5克黄豆有几颗?
学生反馈。
师:你们小组可真会合作!大家都会用天平来称物品了吗?
预设:会了!
师:其实呀,生活中,除了用天平来称较轻的物品外,我们也可以用电子称来称。(出示一个小型电子称)这是一个电子称,可以称5千克以内的物品。而且比天平称得更准确。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猜一猜、称一称的游戏,还想玩吗?
2.掂一掂。感受几克以上物品的重量。
估一估学习用品的重量,并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些我们平时用的学习用品,选择一个,先估一估它有多重,然后用韦老师手上的电子称称一称,看谁估计最准确。
(1)小组分工合作,一个小组选物品,一个小组猜重量。
师:哪个小组来选物品?你们选什么?
预设:选一本数学书。
师:其他小组猜一猜有多重,看谁最会猜。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验证
师:到底谁猜得最准呢?我们用电子称验证一下。
师用电子称在投影仪下验证给全班看。奖励猜得更准确的同学。
师小结:刚才我们掂一掂,称一称的这些学习用品,都是比较轻的,他们都用什么作单位呢?
预设:克。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克”,老师还有最后一个难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能帮老师判断一下吗?
3.判断题。
(1)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2)100克沙子的重量大于100克棉花的质量。
这里要强调,物品的重量跟形状、大小无关。
(3)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000克。
课堂小结
师: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这节课玩得开心吗?那我来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学生自由分享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它可以用字母“g”表示,通常用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假如韦老师要称一大袋米(用力拿起一袋米),还能用天平来称吗?表示这袋米有多重,还能用“克”作单位吗?
预设:不能。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要用到“千克”作单位。对的!下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学习质量单位“千克”。课后请同学们回去继续调查和收集,看看生活中哪些物品以“千克”为单位,下节课继续和大家分享,好吗?好,下课!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第一次尝试以小组的形式来授课,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来学习,为了方便后面的操作活动。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学生过于激动和兴奋,课堂纪律把控不好,但上完一节课下来,课堂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让我很欣慰。我觉得以后应该多尝试这样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方面,感觉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对教案细节方面不够熟悉,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在探究新知环节,我准备了很多教具、学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受1克的重量,但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约重1克的物品的时候”,学生没有能举出很合适的例子,有学生说一只铅笔重约1克,于是我就让学生把一只铅笔和一枚2分硬币分别放在左、右手掂一掂,直接感受一番,这时他们才判断出一只铅笔比1克要重一些。这个环节让我感受到,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要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化抽象为具体才行。在练习环节,让学生判断“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的时候,学生的答案也是不确定的。大多数觉得一个鸡蛋不止50克,那时候由于没有课前准备鸡蛋让学生去感受,所以在讲解的时候,感觉学生还是无法信服。本来课前我是打算准备鸡蛋的,让学生判断后掂一掂,然后用电子称称出鸡蛋的重量,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由于太匆忙,把这么重要的细节漏掉了,觉得很遗憾。如果下次还有机再上这个内容,一定要准备得更充分。
虽然有很多环节落实得不够好,但有两个地方还是让我觉得很惊喜的。一是导入环节,我课前专门去超市录了一段小视频,是为了让学生观察后,引出质量单位。在课堂播放小视频之后,学生都能说出我想要的答案,达到了预期效果,我感觉导入还是挺成功的。另外就是动手操作环节,因为是分小组合作,学生们都很积极参与其中,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序完成任务,达到了我想要的课堂效果。
通过这样的一次课,我深深感受到磨课的重要,只有在不断上课过程中,你才会发现自己教案设计的不足和需要整改的地方。还需不断学习和历练。

板书 认识克
字母表示:g
3克、12克、500克、200克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