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
【教学内容】
京歌:《我是中国人》
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并在演唱、聆听过程中对京剧音调产生兴趣。
2、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体验民间锣鼓“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锣鼓的热烈气氛。
3、了解作曲家聂耳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1)感受京剧曲调的风格,能唱出西皮腔的韵味。
(2)了解作曲家聂耳,体验“螺丝结顶”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学生搜集的祖国锦绣山河图片前,请学生表演朗诵《龙的传人》
2、复习歌曲《龙的传人》
学习用歌声来表情达意
二、诗歌朗诵,激发爱国之情
《我是中国人》选段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
和红色的眼睛之中,
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
和黑色的皮肤之中,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
不光把采油钻杆钻进外国人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洲倾听东方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三、学习《我是中国人》,感受并表现京剧西皮唱腔。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说一说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与我们以往欣赏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具有什么特点?
(播放歌曲《我是中国人》)
2、引导学生畅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具有京剧风格)
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音调创作的歌曲。我们把这类用戏曲音乐曲牌创作的歌曲叫戏歌。
知识宫京剧的唱腔:西皮和二黄是京剧唱腔的主要类型。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二黄腔显得稳重、深沉、抒情,长于表现沉思、忧伤、感慨之情。
3、再次聆听一遍。然后你说说这首歌的力度是怎样的?
学生第二遍聆听歌曲(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4、音乐小知识:老师在不久前的cctv舞蹈大赛中看到了这样一道有关戏曲的知识问答题,当时的选手没答上,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原题是这样的:在戏曲中一板一眼分别代表一拍子,也就是相当于歌曲中的2/4拍,请问一板三眼相当于几拍子?(4/4)有板无眼呢?(1/4)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戏曲中“板”与“眼”哪个代表强拍呢?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学生第三遍聆听歌曲,找出答案(1/4)
知识宫京剧的板式泛指节拍和节奏,强拍为“板”,弱拍为“眼”。
板式分为四类:一板三眼类(四拍子)
一板一眼类(二拍子)
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散板类(节拍自由)
5、第四遍聆听歌曲: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乐谱,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好多八分休止符,它们多数都出现在每句歌词的哪个位置。并注意听演唱中是怎么处理的?学生结合教材,找出歌曲中的第一难点(强拍强位置八分休止符,而且是在句头位置。了解京剧演唱的板式特点:起板时躲板,就是每句的开头休止半拍)
6、同学们这首歌铿锵有力,很好的抒发了我们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你们想不想当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7、学唱戏歌《我是中国人》
我们已经聆听了四遍歌曲,相信你已有信心唱好这首歌曲
(1)熟悉前奏:我们已经知道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和尾奏,戏曲中将他们统称为过门,我们先来熟悉这首戏歌的过门旋律,也叫前奏。
(2)教师带着学生,一拍一移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过门曲调,学生用手点指“板”熟悉过门曲调(培养学生对京剧过门后接唱后的准确度和感受力)
(3) 放慢速度,让学生准确掌握过门结束,接唱歌曲.。
(4)分句学唱歌曲(根据学生聆听状况,灵活安排分句或整首学唱。)
(注: 戏歌的另一特点就是保留了戏曲中的拖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拖腔中的“人”一共有几拍)
8、巩固与提高
反复多唱,熟能生巧,唱出韵味。
四、欣赏《金蛇狂舞》
1、欣赏全曲
在这个单元我们演唱的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现在大家来欣赏一首乐曲,看看你是否能听出这首歌曲是民族风格还是西洋风格,由什么乐器演奏?你是否知道曲名,由谁作曲?
2、介绍聂耳
聂耳(1912—1935)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者。他出身于云南玉溪一个清贫的牛医家庭,自幼受到家乡的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的熏陶,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后参加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曾在上海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配乐作曲。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感召力,被誉“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解放后被定中国国歌。1935年聂耳于日本腾泽市鹄沼海中游泳时意外身亡。
3、简介作品
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
4、“螺丝结顶”
(1)请同学们根据颜色的不同,分成两组念童谣,这样的念读方式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吗?
一二三四五六七 汨罗江上鼓声起
七六五四三二一 龙船划得快又急
一二三四五 划船敲锣鼓
一二三 划龙船
三二一 敲锣鼓
划船 敲鼓
划船 敲鼓
嗨
(2)节奏体验
xx xx | xx x |x ox | ox x |
xx xx | xx x |x ox | ox x |
xx xx | x xx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x xx | xx xx |xx xx | xx xx |x x | x x |x ox | ox x |
o o | o o |xx xx | xx xx |x x | x x |x ox | ox x |
(3)唱唱“螺丝结顶”(谱例见课件)
5、再次欣赏《金蛇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