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1光世界巡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1光世界巡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04 21: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光世界巡行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光学的开篇第一节,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至关重要,同时又能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另外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知识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学习积极上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但缺乏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导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类比和归纳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二)过程与方法:
4、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5、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
6、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建立“光线”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没光,什么也看不见)
2、演示:旋转七色板后停止。同学们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3、引出课题:第三章光和眼睛,3.1 光世界巡行(板书)。
二、新课
(一)阅读课本,引出活动1:讨论光的用途。
1、光的用途(板书):
(1)因为有光,才使我们能看到 ; (2)地球上花草树木在阳光下进行 才能生长;(3)利用光可以产生电能;(4)利用光还可以传递 。
2、除了上述例子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光的其他用途吗?(如:遥控器、微波炉、夜视仪、照相机、X光透视等)
3、光是什么?
(1)研究表明,光是一种 。
(2)平常看到的光称为 ,不能引起视觉的光称为 。
4、想一想:日常生活中, 有没有利用了不可见光的例子?(微波——微波炉;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杀菌;X射线——X光透视)
(二)观察·实验·思考
1、光源:
阅读图3—5a、b、c,可知:能 的物体叫做光源。列举几例 :______ 。
思考:萤火虫、电灯、蜡烛、月亮、红宝石中,属于光源的有 。
探究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观察课本图3—6、3—7,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你还知道哪些现象也能说明这一点,请举例说明 。
(2)猜想与假设:
猜一猜:光在水中和玻璃中还会是沿直线传播吗?将你的猜想写下来:
(3)进行实验(教师演示),收集证据:
①让光射入水中(添入少许牛奶或豆浆),观察它在水中的路线。
②让光射入玻璃砖中,观察它在玻璃中的路线。
(4)分析与论证,得出实验的结论:
光在水中是沿 传播的;光在玻璃中也是沿 传播的,所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的。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化地表示光的传播 和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光的传播的应用
①影子的形成是因为 。
②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多媒体展示并说明)
③ 医生在手术台做手术时,用“无影灯”照明,而不用普通照明灯作光源,为什么?能谈谈“无影灯”的为什么就没有影子吗?(手术_??¤???_的_é?????_是由发光强度很大的几个灯在_??????_上排列成_??????_,合成一个大面积的_??????_。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_è§?é??_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产生明显的本影而影响_??????_。所以取名为“无影灯”。)
(四)光的传播速度
1、从课本中查阅: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常用小写字母“c”来表示。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十分接近 的速度。
(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中的 ;
(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中的 。
2、你知道吗?
(1)光每秒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的几周?
(2)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1光年,1光年大约为多少km呢?
3、算一算,看谁算得快:
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8min,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多少km?
(五)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
实验器材:光具座、带有小孔的屏、光屏、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A、按图组装,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像的大小、正倒。
B、改变蜡烛离小孔的距离,移动光屏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像距的变化。
实验记录:光屏上 (“能”或“不能”)成像;像比物体 (“大”或“小”);像是 (“正立”或“倒立”);当蜡烛离小孔的距离变大,像离小孔的距离 ,像变 (“变大”或“变小”)。
实验结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小孔成像的特点是 。
三、课堂小结
1、光的用途。 2、光和光源。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5、现象解释。
四、板书设计
1、光的用途:照亮物体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传递信息......
2、光是一种电磁波。
3、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光速最快,c=3.0?108 m/s。
五、布置作业:1、课本P50
2、根据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回家自制针孔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