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4 22: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迅

什么是杂文?
“杂文,散文的一种,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样式较多,如随笔、杂感、杂谈、笔记等。”
----《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
什么是杂文?
“杂文是以议论和批评为主的文学散文;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假恶丑的揭露和批判来肯定和赞美真善美;杂文格式笔法丰富多样,短小灵活,艺术上要求议论和批评的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有较鲜明的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
---- 《20世纪中国杂文史》
杂文的艺术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社会批判性:针贬时弊
论说性: 议论文
文艺性:形象化的说理
语言: 幽默与讽刺
篇幅: 短小精悍
问题(1)
★什么是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思考
--鉴别
--选择
对象是什么?
文化遗产
外来文化
含义是什么?
问题(2)
★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
大宅子:文化遗产
“譬如”—比喻论证
★对待文化遗产,作者列举了几种态度?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 —— 懦弱无能,逃避主义
昏蛋 —— 全盘否定,虚无主义
废物 ——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问题(3)
★“拿来主义”者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
鱼 翅
鸦 片
姨太 太
烟枪烟灯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占有,挑选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问题(4)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应提的五个问题是:
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
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本文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是前一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封建复古主义
“全盘西化”
先破后立,对比鲜明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这里指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投降卖国,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政策。
“送去”“抛给”“抛来”有什么区别?
“抛给”的“给”是有目的的,此指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
“送去”的“送”,表现了一种态度,此指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表现了其卖国求荣的媚态;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随便扔给人,此指帝国主义向中国推销剩余产品;
阅读第3--4段 完成下列题目
1、第3段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 D.因果论证
2、第3段文字的中心是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B
A
3、“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的动机是良好的,“抛给”的企图是较坏的。
B.“抛来”的动机是较坏的,“抛给”的动机是良好的。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在表面上似乎有区别,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C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要正视历史逻辑)
(有悖于交往原则)
因为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昏蛋
拿来主义
完全否定
闭关主义(排外)
反对三种态度
拿来主义
送去主义(媚外)


立:新人
孱头
消极逃避
废物
全盘接受
存放(鸦片)
使用(鱼翅)
毁灭(姨太太)
占有
挑选
提出三种方式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话
或者
你不明白的句子
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
本文的论证方法:
2、因果论证
1、比喻论证
在因果论证中,作者还熟练运用了举例、类比、比喻和逐层深入剖析的方法。
3、类比论证 ,把两类属性基本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推导出有关结论.
鲁迅的文章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点是
犀利: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
犀利和幽默
反语
也叫“故意说反话”,用故意“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方式表情达意 。起一种批判和讽刺的作用。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反话正说)
1、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引号的作用:表示⑴引用,⑵突出强调⑶讽刺和否定,⑷特定称谓 。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2、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
1)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3、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2)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4、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5、引号表特定称谓:我们度过一个愉快的“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