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动能 势能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科目:物理 课题:动能 势能和机械能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能量是初中物理的一级主题,学生对能量有一些经验性的浅显知识,从物理角度看,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建立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建立能量的概念。 学情分析:本节课大量的图片和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前面第五章和第八章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机械运动和重力、弹力的知识,为建立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基础。
教学意图: 1.列举生活中有关能量的例子——分析并归纳各个例子的共性——得到能量的概念
2.对上述的例子按物体的形式进行归类——运动的、举高的、发生形变的
3.动能的分析及探究
4.势能的分析及探究(1)重力势能大小影响因素 (2)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素
5.机械能及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其影响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4.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5.知道机械能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1.探究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教学难点: 能的概念的建立。
器材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 (1分钟)
(2分钟)
概念1
(2分钟)
概念2
(总计5分钟)
二、探究过程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发现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
(5)分析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
(以上10分钟)
练一练
(总计15分钟)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发现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
(5)分析论证
(6)得出结论
(7)评估交流
(总计8分钟)
3、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猜想
(2)设计实验
(3)操作实验
(4)总结结论
(总计5分钟)
四、小结
(总共2分钟)
五、学以致用
六、课堂练习
(总共5分钟)
七、作业布置
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江阴长泾第二中学的马老师,很高兴能来到江阴初中和大家一起学习。在我来江阴初中的时候,我发现汽车没油了,于是我在加油站给汽车加了一下油,不然我怕来不了!
(点击PPT显示加油的照片),并提问:为什么汽车要加油,才能向前行驶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的,我们人跑步后感到很累,是因为我们消耗了很多能量,生活中能量不出不在。(点击PPT)展示:
拉弓射箭————————
流水推动水车——————
风吹动帆船———————
悬崖上的石头——————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多),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大)。简称能。
单位:J焦耳
练一练:
分析下列情况中加点的物体为什么具有能量。
(1)悬崖上的石头
(2)拉弯的弓
(3)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钢球
(4)马路上行驶的汽车
(5)被压弯的跳板
(6)被举高的锤子
点击PPT,尝试按要求分类。
回忆第五章、第八章的知识: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过渡:根据能量的定义,物体能量越大,能够对外做功就越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对其他物体做功的多少来体现。
演示实验:不同的滚动小球撞击木块,木块被撞击一段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对木块做功不同,小球的动能不同。——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教师提示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特别是如何控制速度相同。
2. 转换法:运动的物体会将其他物体撞击的距离,体现动能的大小。
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表扬学生的努力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让结论表达更准确。(要体现控制变量法)
联系实际,比较下列例子中物体动能的大小。
1.速度相同的满载卡车和轿车
2.踢出去的足球与抛出去的铅球
3.静止的汽车和前进的自行车
过渡: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不运动的物体没有动能,是不是就没有能量了呢?
演示实验:石头从高空落下,砸破人的头。
演示视频:打桩机
重锤从高空落下,高度越高,桩钉得越深,重力势能越大;换更重的锤子,也陷入得越深。
1.教师提示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桩陷入的深度体现了重力势能的大小。
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表扬学生的努力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让结论表达更准确。(要体现控制变量法)
举例:小时候玩的弹弓,拉伸后,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鼓励学生自己摸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用多媒体或电子白板呈现出来。
1.能量(大)——能够做功(多)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
m、
V
m 、
h
弹性形变的程度
3.动能和势能大小变化判断:
质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质量、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弹性形变程度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1.学生演示活动:钉钉子
2.“水滴石穿”
学生回答:汽油燃烧释放能量,才能推动汽车行驶,对汽车做功。
弓有能量
流水有能量
风有能量
石头有能量
学生尝试将上述的例子进行归类,并说出理由。
——都有能量。
分类为:
1、6(被举高);
2、5(发生弹性形变);
3、4(在运动).
——理由是它们具有能量的形式不同。
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表述。
小球撞击木块。
——小球速度越大,木块撞击的越远。
——换个质量大的小球,木块撞击远。
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表述: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模拟打桩机
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表述: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由学生自行设计并上台展示:
方案1:先后拉伸橡皮筋不同的弹性形变,比较两次小纸团射出的距离。
方案2:弹簧弹小车或小球。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学生回答 自我介绍时,语气要幽默点,拉近学生距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能量的概念,快速进入主题。
锤子钉钉子(老师演示)
拉弓射箭(学生演示)
让学生投入其中。通过对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分析,归纳共性,总结出能量的概念。
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快速设置物理情境。从生活中去发现,让猜想有依据,有的放矢。
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妥当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或由同学纠正,效果会更好,实现生生互动。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还是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
由于时间关系,弹性势能就简单一点,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和拉橡皮筋弹射小纸团小活动验证即可。
小结要尽量简洁,让学生能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