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5 07: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新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谭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李鸿章
D.康有为
2.19世纪下半叶,沙俄与中国签订多个边界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相当于今天两个法国与一个波兰面积的总和。材料表明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主要表现在(  )
A.打开中国市场
B.侵占土地
C.鸦片贸易
D.掠夺赔款
3.蒋廷黼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文化程度
B.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
C.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D.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5.1853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市民宣言》
D.《变法通议》
6.南京静海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寺名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在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材料描述的是西方列强的哪一罪行?(  )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法等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  )
A.长江上游地区
B.黄河上游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9.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10.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校计划开展禁毒宣讲活动。以下能列入宣讲内容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御敌
D.聂士成保卫天津
11.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  )
A.迫使中国将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强迫清政府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D.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
二.辨析题
13.1842年8月《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白银2100万两。
判断: 
 ;改正: 
 。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判断: 
 
改正: 
 
1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德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判断: 
 
改正: 
 
16.1839年,关天培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
判断: 
 ;改正: 
 。
17.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错误 
 ;改正 
 。
三.材料题
18.鸦片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因中国政府施加于在中国旅居的英国臣民的损害,以及对于英国国主的亵渎,特向中国皇帝要求赔款和昭雪,英国女王陛下已调派海陆军队前往中国海岸。
﹣﹣《巴麦尊子爵致大清皇帝钦命宰相书》,1840年2月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在这场战争中)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是技不熟也。兵丁……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
(1)从材料一来看,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视角解释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一线”解析(一)》
材料三: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所谓“以史为鉴”,正走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对战争结果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从以上探究中“学到的东西”。
四.解答题
20.观察“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请将沙俄不同历史时期都城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1712年前的沙俄首都:莫斯科
B.1712年起的沙俄首都:圣彼得堡
21.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谭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李鸿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李鸿章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故选:C。
2.由“19世纪下半叶,沙俄与中国签订多个边界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相当于今天两个法国与一个波兰面积的总和”,可以看出,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表明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主要是侵占土地。
故选:B。
3.根据材料“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这里的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故D正确;材料没有加深中国半殖民地文化程度的信息,故A错误;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故B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故C错误。
故选:D。
4.依据“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马首铜像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1859年洪仁玕所著,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C项是五四运动时期起草的宣言,排除;D项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排除。
故选:A。
6.由“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7.由“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火烧圆明园。
故选:A。
8.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使英、法等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D符合题意。
故选:D。
9.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战争,转战十四年,占据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B符合题意。
故选:B。
10.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鸦片是毒品,“国际禁毒日”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警惕毒品的危害,故选A;左宗棠收复新疆,与禁毒无关,排除B;甲午战争中邓世昌黄海御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保卫天津,与禁毒问题无关,排除CD。
故选:A。
11.依据题干信息“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我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故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是指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辨析题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香港”改为“香港岛”把“白银2100万两”改为“2100万银元”。
1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通过《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天津条约》改为《北京条约》。
15.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费一兵一卒,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德国改为俄国。
16.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关天培改为林则徐。
17.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太平军改为太平天国。
故答案为:
错误:太平军;改正:太平天国。
三.材料题
18.(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一来看,英方认为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损害了英国臣民的利益、虎门销烟。我不认同这种观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从清朝政府内部昏庸无能这一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材料三是从武器落后/军事实力差距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理解有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形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科技发达,军事力量强大。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明确落后就要到挨打,要加强经济建设等。
故答案为:
(1)中国政府损害了英国臣民的利益、虎门销烟;不认同,并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材料二是从清朝政府内部昏庸无能这一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材料三是从武器落后/军事实力差距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形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而当时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科技发达,军事力量强大。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明确落后就要到挨打,要加强经济建设等。
19.(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的介绍可知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的不同表现在:中国战船船体无金属包裹,英军战舰船体有金属包裹,防护性好:中国战舰排水量小,英军战舰排水量大:中国战舰火炮落后,战斗力差,西方战舰火地先进,战斗力强:中国战船的动力主要靠风力和人力,英国战规已经开始使用蒸汽动力。这些不同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钓》。
(2)依据材料二“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可知,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现代外交意识。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丧失更多主权。
(3)通过对材料史实的探究,说明了要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军事实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国战船船体无金属包裹,英军战舰船体有金属包裹,防护性好;中国战舰排水量小,英军战舰排水量大;中国战舰火炮落后,战斗力差,西方战舰火地先进,战斗力强;中国战船的动力主要靠风力和人力,英国战规已经开始使用蒸汽动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钓》。
(2)缺少现代外交意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丧失更多主权。
(3)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军事实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四.解答题
20.结合所学可知,沙皇俄国成立后,莫斯科一直是沙俄的首都。但是,在1712年,沙俄决定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一个非常好的港口。这座城市的历史很短,建城于1703年。当时,沙俄的执政者是彼得一世。他是一位征服欲很强的国王,但是俄罗斯是一个内陆国家,距离出海口太远,于是彼得一世拼命的向外扩张,寻找出海口。机会终于来了,彼得一世打败了北海强国﹣﹣瑞典,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东岸及芬兰湾等大片土地,从而也获得了出海口。获得出海口后,彼得一世就在这里建城了圣彼得堡。彼得一世是一位土地欲望十分强烈的国王,当圣彼得堡建完后,决定将首都迁到那里,通过海陆与欧洲列强抢蛋糕。就这样,在1712年,沙俄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因此,图片上方的方框为B;图片下方的方框为A。
故答案为:
图片上方的方框为B;图片下方的方框为A。
2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