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测试题 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科粤版,机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测试题 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科粤版,机构)(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05 10: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物质的构成”章测试题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
2.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尧山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可以治愈某些皮肤病。这里的“硫、铜、锌”指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4.锂电池可用做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
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1 B.3 C.4 D.7
5.下列元素名称对应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铁—FE B.碳—c C.钙—ca D.铜—Cu
6.下列微观结构示意图,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7. 空气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用途十分广泛。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8.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9.硅是制作太阳能电板的主要材料,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C.硅元素的质子数为14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
10.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1.下列各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液氮、冰 B.二氧化碳、硅
C.红磷、木炭 D.铁、铜
1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水 D.空气
13.小明从如图某粒于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表示阴离子 B.核电荷数为12
C.有两个电子层 D.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14.某位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氧分子(O4),并用仪器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个O4 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B.O4与O2的性质完全相同
C.O4是带正电的分子 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15.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4分)
16.(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个氮原子: ;2个镁离子: 。
17.(6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中,不带电的微粒有   ,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
18.(14分)如图是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以及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画出甲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丙图中,x= ;四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3)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写出B的符号 。
19.(4分)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题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聚焦“空气污染”主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2)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粉尘 ②汽车尾气 ③煤炭燃烧 ④秸秆焚烧 ⑤风力发电
(3)全国多省建立重污染天气检测预警系统。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PM2.5 D.二氧化氮(NO2)
(4)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请提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防治措施为 。
20.(10分)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图1,下瓶中充满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上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由此回答:
(1)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瓶,待白烟散去能看到   。
(2)若两瓶调换位置(上瓶是氨气,下瓶氯化氢),   (填“能”或“不能”)看到“白烟”这一现象,由此体现分子的基本性质是   。
(3)图2为此实验的微观示意图,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的本质:   。
21.(12分)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
1 H 氢
2 He

3 Li 锂 4 Be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0 Ne

Ll Na 钠 12 Mg

13 Al
铝 14 Si
硅 15 P
磷 16 S
硫 17 Cl
氯 18 Ar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__(填字母)。
A.Na、Cl B.O、S C.F、Cl D.Cl、Ar
(2)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或“得”)电子,此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
(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__________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2.(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Ⅰ装置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1)实验装置图Ⅰ中a、b两种物质可选用  (填序号)。
A.红磷、水 B.木炭、水 C.小蜡烛、NaCl溶液
(2)该小组同学查阅到: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于是对该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Ⅱ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任写两点)。
(3)待改进后如图Ⅱ中的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4)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23.(6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24.(9分)为什么人们要到森林公园河边去散步、锻炼身体?因为森林公园河边这种环境下,树木多,负氧离子含量高。负氧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它如同阳光、空气一样是人类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在一些密闭的场所,例如酒吧、歌厅等地,氧气含量达不到正常的水平,而且还有其他污染。
(1)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到森林公园和某酒吧取该处的空气样本?

(2)请设计实验,验证森林公园里的氧气含量比某酒吧的氧气含量高,而森林公园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某酒吧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气体样本,同时把燃着的两根相同的木条放进集气瓶内
森立公园空气中氧气含量比酒吧的多
酒吧的气体样本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比森林公园厉害 森立公园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酒吧的少
“空气、物质的构成”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B 2.A 3.D 4.B 5.D 6.A 7.B 8.C 9.D 10.C 11.A 12.D 13.A 14.D
15.B 解析 分子具有以下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A.塑料瓶内的气体能被挤压,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外力挤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液体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品红在水中扩散能够直观地表示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
二、填空题
16. H2O 2N 2Mg2+
17. 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 分子、原子
18.
(1) 得到
(2)12 AB C
(3)26.98 Al3+
19.(1)大于(2)⑤(3)B(4)使用清洁能源、大量植树造林、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等(任答一条,合理即可)
20. (1)瓶子变瘪
(2)能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②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 本题是宏观现象和微观反应相结合的一道题,根据题意,熟练利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两种气体反应生成固体,会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塑料瓶变瘪。
(2)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因此只要氨气和氯化氢混合接触就能看到白烟。
(3)该变化为化学变化,体现了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21. (1)B、C(2)得 S2﹣(3)金属 非金属 电子层数
解析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知,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题给微粒表现的化学性质为易得电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题给微粒得到电子后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表示为S2﹣。(3)根据元素周期律: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每一周期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开始,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三、实验探究题
22.(1)A (2)操作简便,无污染 提高了测定数据的准确性(3)1/5 (4)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合理即可)
23.(1)作对比(2)C中酚酞变红得快,B中酚酞变红得慢(3)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1)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作对比实验。(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得快,B中变红得慢。(3)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4.(1)将用盖上玻璃片装满水的集气瓶拿到要收集气体样本的场所(森立公园或某酒吧),倒掉集气瓶的水,盖上玻璃片即可
(2)森林公园的气体样本中木条燃烧的时间比酒吧的长 取气体样本,分别滴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