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 虫虫虫 苏少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 虫虫虫 苏少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7-05 20: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虫虫虫(一)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虫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真的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女孩们喜欢蝴蝶美丽的翅膀、蚂蚁勤劳的劳动,男孩们则痴迷于蟋蟀的战争、蝎子的凶狠。一见到这么多的虫,听到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他们欢呼雀跃。本节课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远古的虫、生活中的虫、学生画的虫、色彩的虫、生活中虫的运用等,教师在选择呈现时就要有所取舍,一节课四十分钟不能全部呈现,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重点有所取舍。本节课所有的创作基础全是在写生好虫造型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欣赏、分析,做好示范,让学生抓住特征,画准结构。学生情况:学生已有初步的造型基础,对于用写生的方法表现虫不是非常困难的,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在写生时注重特征、细节的表现。第二次作业的创作方法,学生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掌握,缺乏的是在抓住特征、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教学方式、手段: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当前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教师,其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性格气质各不相同。由于自身的差异,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显然也不同。一个和蔼可亲、平常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使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气氛很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如果是一个平常总是板着脸、表情严肃的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能根本无法放开手脚投入到活动中去,当然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在这节课中运用了欣赏、示范、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备:PPT课件胶带、剪刀、示范用具。学生准备:彩纸、彩笔、勾线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昆虫的形态、颜色。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抓住虫的特征进行表现,并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的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虫的特征,并能表现出来。教学难点:运用夸张、变形、添加的等方法创作虫图案,并合理构图。
教学设计
一、声音导入1.
请同学们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2.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进入虫虫的世界吧!其实几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虫虫的存在,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远古的虫吧:(1)约2亿多年前二叠纪的巨脉蜻蜓,翼展约1米。(2)3亿年石炭纪巨型蜈蚣,约2.4米长,海洋凶猛生物。(3)石炭纪后期似螃蟹的海蝎。
(4)志留纪前3亿年海蝎,似蜈蚣,2.3×0.5米。(5)85厘米三叶虫,2亿5千万年前。3.
这些都是来亿万年前的虫长得超出人们的想象,现在的虫已经小了很多!设计意图:远古的虫长得怪模怪样的,对孩子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一下子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二、认识虫的结构1.老师这里有几只昆虫被小草挡住了。你们能判断出他们是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蝴蝶——美丽的翅膀,案变化多端、色彩丰富。。(2)螳螂——前臂像锯子,粗壮而锋利。(3)瓢虫——黑色圆点。(4)天牛——长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
。2.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来是什么昆虫了?——抓住“特征”3.小结:原来只要抓住虫虫的特征就可以让它脱颖而出,那我们画画的时候,抓住它的特征是否也可以让虫虫更像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4.教师示范讲解。首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虫的结构吧。一般来说虫分成三个部分:(1)头部:触角、眼、口器(2)胸部:足、翅(3)腹部:三、第一次练笔(5分钟)1.很简单吧!只要抓住虫虫的特征,画清楚他的结构,一只生动的虫虫就会跃然纸上了,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齐读小练笔要求:用勾线笔在彩纸上画出一只你喜欢的虫,要求画出不同虫的外形结构和颜色,最主要的是抓住特征。2.
讲评作业。四、欣赏佳作1.同学们学的真快呀!已经掌握了虫虫的画法,让我们也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吧!你喜欢哪一张?他好在哪里?(1)刻画仔细,造型准确,栩栩如生;(2)用色大胆,特征准确,细节到位;(3)富有故事性,注意构图。2.老师在跟大家分享几个虫虫间的故事吧:(1)添加,生动可爱。(2)构图,突出重点。(3)夸张、变形,生趣盎然。3.下面就请你开动脑筋,可以怎么给自己画的昆虫夸张、变形火添加,让你的画更有趣。4.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次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虫的特征,表现好细节。有了第一次作业的基础,再进行夸张变形的设计学生们就不会再“走形了”。教师在引导时注重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着重强调想象力,同时兼顾构图和色彩,将虫变得更加有趣。五、第二次作业(15分钟)学习了新方法之后,请大家在原来作业基础上再画一道两只虫,变成有趣的故事吧。齐读要求:发挥想象力,运用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注意构图,画画一到两只昆虫之间的故事。六、展评优秀作品,师生共评点评要点:造型结构、特征细节、夸张变形、添加手法小结:同学们画的真是棒极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虫动的画法,了解了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可以使画面更生动有趣,抓住特征,细心描绘,就能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虫虫。七、扩展延伸1.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虫,展示图片。(1)蚜虫的嘴真尖呀!(2)虱子长得怪模怪样!(3)令人讨厌的螨虫颜色原来是黄色的。2.虽然虫虫渺小但仍能带给人们启发,展示图片。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不认识的虫?嘘~不要说出来,请不知道的小朋友课后在找找资料看能不能知道它是谁?知道的同学可以在搜集些有趣的虫,下节课来交流。设计意图:大自然有无穷的宝藏,虫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启发。通过三个实例启发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或者自己去创新,学以致用。
作业要求
第一次作业要求:画一画你喜欢的虫,注重不同虫的外形长相和颜色,一定要画出特征。第二次作业要求:可以画一画你和虫的小故事,也可以画将他们变成漂亮的图样,看谁画的最有趣。
教与学的评价
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创作是非常关键的。本节课在学生课堂绘画时,我采取“先肯定后指正”的评价方法,此法从儿童心理学出发,使学生乐意接受。“你的虫造型画得真不错,但如果给它加些细节内容,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你画的这只虫真让人喜欢,如果在它身边再添些其它的小伙伴,它会很开心的,你喜欢许多小朋友们跟你玩吗?”“啊呀,这只虫是你画的吗?你真厉害,想想看,要是给虫穿上花衣裳,它一定会很感谢你的。”“通过你的画面,同学们都知道你动了许多脑筋,要是你能把画处理得干净一些,你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拨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反思和总结
在构思这节课时一直想借助一些有趣的视频来作为激趣的跳板,但这样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转而搜集有趣的图片,在教师第一次示范画后,大部分学生能仔细的刻画出虫虫的造型特征。但由于昆虫欣赏图片量太少,学生创作的虫有所局限。关于最第二次作业,孩子们在写生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新,创作的作品还是很有趣的,特别是有些学生画的虫凶狠怪异、充满战斗力,比起那些温柔的“虫”更能让人引起遐想。
教学资源库
推荐书籍:1.
法布尔的《昆虫记》2.
吴祥敏的《酷虫学校》推荐视频:1.
动物世界——昆虫
2.《昆虫总动员》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