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祝福》课件29张 PPT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祝福》课件29张 PPT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06: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
鲁 迅
破案
案件回放

死者分析

死亡时地分析

报案人分析

关于祥林嫂之死
嫌疑人分析

死亡原因分析

案件回放
一、
任务一: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结构
1、“我”的故事
2、祥林嫂的故事
“我”的故事 (根据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时间
内 容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白天:
傍晚:
入夜:
夜阑:
回鲁镇,看到“祝福”的景象
与四叔话不投机;拜亲访友,见到祥林嫂
作用:
真实性
便于抒发情感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产生共鸣,
使故事情节杂而不乱
第一人称
回忆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情,忐忑不安
惊闻噩耗
回忆祥林嫂的生平
被爆竹声惊醒,懒散舒适
祥林嫂的故事 (根据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原文段落
小说情节
内 容
记叙的顺序
1~2
序 幕
3~33
34~53
54~65
66~111
112
尾 声
结 局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祝福景象
祥林嫂寂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卖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 叙
强烈对比
设置悬念
* 倒 叙
1、结局做开头
2、能引起回忆的眼前事物做开头
3、最精彩的情节做开头
情况
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2、避免叙述的平板性和结构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
注意
倒叙与顺序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找出本文中衔接的语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c
(详略得当,衔接自然)
死者分析
二、
任务二:分析人物描写,把握形象特点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死者分析
个人档案
姓名:祥林嫂
性别:女
年龄:
身份:
亲属:
遗产:
死者分析
个人档案
姓名:祥林嫂
性别:女
年龄:二十六七——四十上下
身份:
寡妇、逃妇、被卖的女人、改嫁的女人、
幸福的妻子、幸福的母亲、再次丧夫的寡妇、
女佣人、乞丐……
亲属:无
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死者分析
——分析人物描写,把握形象特征
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任务二:
1、找出文章中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试着从中探究祥林嫂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以及分析人物性格。
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初到鲁镇
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她模样还周正——
手脚都壮大——
口角边渐渐有了笑意,脸上也白胖了——
新寡、朴素
生机旺盛
相貌端庄
吃苦耐劳
易满足,很容易活下去
在她身上,集中了旧中国农村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善良、安分、吃苦、耐劳、易满足……
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再到鲁镇
脸色青黄,消失血色——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顺着眼,眼角带些泪痕,眼光已无先前那样精神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灵活,死尸般的脸上没有笑影
直着眼睛讲她日夜不忘的故事,不和人交谈,
紧闭嘴唇,默默的跑街,扫地——
再嫁再寡、夫死子亡
生活依旧
再受打击,形容枯槁
目光呆滞,
饱含无限辛酸
麻木,无望
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沦为乞丐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衰老不堪
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仅是一具行尸走肉,
一具活僵尸
穷困潦倒
由“人”变成了“活物”……
关于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前
青黄
青黄
黄中
带黑
红的
消失了
血色
消尽了
悲哀的
神色
顺着眼
顺着眼,
有泪痕,
无神
眼珠间
或一轮
白头绳,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白头绳,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破竹篮,
空的破碗,
破竹竿
关于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临死前
青黄
青黄
黄中
带黑
红的
消失了
血色
消尽了
悲哀的
神色
顺着眼
顺着眼,
有泪痕,
无神
眼珠间
或一轮
白头绳,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白头绳,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破竹篮,
空的破碗,
破竹竿
虽贫困,
但有活力,
对生活抱有希望
走投无路,
生活失去了希望
对生活已经绝望
关于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总结
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三次外貌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描写写出了她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第二次描写她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写出了她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描写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入绝境,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
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人生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死者分析——祥林嫂的眼睛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刑侦专家”鲁迅
任务二:
1、找出文章中关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试着从中探究祥林嫂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以及分析人物性格。
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窃陷
眼珠间或一轮
顺着眼
安分
一丝希望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再受打击,内心苦痛
死者分析——祥林嫂的眼睛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刑侦专家”鲁迅
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几次眼神的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死者分析 ——分析人物描写,把握形象特征
2、语言描写
祥林嫂都说过那些话?从中可以看出她有怎样的心理特征?
找对话
论特点
死者分析 ——语言描写
找对话
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
对四婶讲阿毛
对大家讲阿毛
与柳妈的对话
死者分析 ——语言描写
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是的,你是但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死者分析 ——语言描写
与柳妈的对话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
柳妈打皱的脸也笑起来……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里)
与我的对话
(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语言描写能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死者分析 ——语言描写
找对话
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
对四婶讲阿毛
对大家讲阿毛
与柳妈的对话
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痛苦、自责
麻木、空虚
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死者分析 ——分析人物描写,把握形象特征
3、动作描写
鲁迅对其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请问,他对祥林嫂亦是如此吗?
试着从文中关于祥林嫂的动作(行为)描写中分析
祥林嫂的不幸
人生遭遇:“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春天,没了丈夫
开春时,被迫改嫁
春天快完时,阿毛被狼吃
迎春之际,她惨死在祝福晚上
冷冽的风雪中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或者说不能有春天的女人,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不能有希望的女人
祥林嫂的抗争——动作描写




山中出逃,做工鲁镇
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死前问我鬼神
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维护自我尊严
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
的反抗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祥林嫂的抗争——实质
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躲避被卖
不愿二婚
向封建迷信低头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总结:抗争是自发的,但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会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死者分析——人物形象总结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在“祝福”中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