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校本练习(word版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纪念白求恩》校本练习(word版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09:3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上)《纪念白求恩》校本练习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一、积累运用(2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热忱(chén) 殉职(xùn) 静谧(mì) 拈轻怕重(niān)
B.派遣(qiǎn) 泯灭(mǐn) 鄙薄(bì) 见异思迁(qiān)
C.休憩(qì) 埋怨(mái) 纯粹(cuì) 否极泰来(pǐ)
D.狭隘(ài) 抨击(pēng) 惬意(xiè) 振聋发聩(k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动机  麻木不人  冷冷清清
B.殖民  满腔热沉  毫不利己
C.佩服  见异思迁  精益求精
D.及端  自私自利  一事当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美菱在服务上精益求精,打通了冰箱行业在转型升级上的所有环节,将产品、销售和服务完美地结合起来。
C.走进山的怀抱,目观绮丽的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D.现如今,一些大学生找工作拈轻怕重,认为工作压力小、工作强度低的岗位才是好岗位。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白求恩于1938年初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
B.诗歌《白求恩纪念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C.伟大的事业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D.能否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关键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反抗。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_______________
①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②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④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⑤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⑥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A.①③⑤④②⑥ B.③⑤①⑥④②
C.①②③④⑤⑥ D.⑥④②③⑤①
6.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一项( )(3分)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D.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8.依据课文《纪念白求恩》,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①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________(佩服 钦佩 信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②对于他的死,我是很________(悲伤 沉痛 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阅读课文节选,完成9—12题。(12分)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9.选文第1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句中,“这点”指什么?为什么说“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完这篇文章后,你该如何来反驳这种观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完成13—16题。(13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3.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4分)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3分)
1.A
2.C(A中的“仁”,B中的“忱”D中的“极”都写成了同音别字。
3.C(“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4.D(一面对两面,不当,应去掉“能否”二字。)
5.B
6.C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A、B、D句都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C.根据“这种人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可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7.D
8.佩服;悲痛
二、阅读理解(25分)
(一)
9.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一班人”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精神,点出学习这种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这点”指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因为有这点精神就会在工作中想着他人,尽自己所能为他人谋幸福,就是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11.表达了作者对与白求恩同志见面次数之少的遗憾之情。
12.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人类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社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少一些为己,多一些为人、为社会。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理念,将会恶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削弱社会的凝聚力。
(二)
13.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4.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5.示例一: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示例二: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16.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