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09: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上《植树的牧羊人》同步检测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
一、积累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6分)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  ),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埃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  )了。这里有五六dònɡ(  )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坐教堂,钟楼也已经tān(  )塌了。
(1)给加点的字注拼音。(2分)
废墟(   )   干涸(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五六dònɡ(   )   tān(   )塌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2.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3分)
(1)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____________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2)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____________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3)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B.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刨根问底地挖掘起来。
C.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D.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①改善空气质量,不让“酸雨”飘落人间,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②要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规模,③增加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④尽早推进与清洁能源相配套的排放标准。
(1)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荫、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②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③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④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⑤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A.①⑤③②④? B.⑤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8.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2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9—12题。(12分)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加点的“杰作”是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守山人》,完成13—17题。(16分)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3.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2分)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 、 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 ,
第二次是 。(4分)
15.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7分)
1.(1) xū hé (2)栋 坍 (3)埃——挨  坐——座
2.(1)刨根问底 (2)不毛之地 (3)慷慨无私 
3.B
4.A(解析:B项中的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的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顿号;D项中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5.①句去掉“根本在于”(或去掉“是关键”)④句把“推进”改为“制定”。
6.C ①②是两种建设“生态乡村”的观点,应排在前面。由①中的“也”可知,②在①前。④中的“这些观点”指的是②①,因此④应紧接着②①,③应放在最后。
7.B 
8.(示例一)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欣。(示例二)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离别的悲苦和团圆的喜悦。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
9.“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10.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特点。
11.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12.选段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也还有像这位默默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他们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
13.③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④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14.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1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16.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做铺垫。
17.①交代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③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呼应了舍不得老朱离开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