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狼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狼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22: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狼》
蒲松龄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A
作者介绍
THE AUTHORS INTRODUCE
B
朗读全文
READ THE FULL
C
合作讨论
TO DISCUSS COOPERATION
D
整体感知
OVERALL PERCEPTION
E
深入研究
DEEP RESEARH
F
课下作业
HOMEWORK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作者介绍
THE AUTHORS INTRODUCE
1.蒲松龄(1640—1715)
2.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3.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4.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5.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蒲松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题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逸事,再加上科场、仕途的失败使他满腔悲愤,虽身不在官场,但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却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创作了《聊斋志异》。作者大约从20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成此“孤愤之书”。“聊斋”是蒲松龄的室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狼》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朗读全文
READ THE FULL
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zhuì
jiǒnɡ

dān
mínɡ
kāo
xiá
shàn
mèi
shǎo
xīn
xiá
suì
生僻字与多音字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整体感知
OVERALL PERCEPTION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一屠:即“一个屠户”。
止:通“只”。
缀:连接、紧跟。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止:动词,停止。
从:跟从。
复:又。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屠户处境困迫,非常为难,恐怕前后一起受到它们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窘:处境困迫,为难。
受其敌: 遭受它的攻击。
顾:看,视。
积薪:堆积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弛:解除,卸下。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译文: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它。屠户正要上路,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久之:时间长了。
瞑:闭上眼睛。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暴:突然。
方:正,正要。
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尻:屁股。
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离开。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黠:狡猾。
顷刻:一会儿。
变诈: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哉: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止:只是。
笑耳:笑,动词做名词,笑料。耳,语气助词,罢了。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深入研究
DEEP RESEARH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这节课让我们细读课文,归类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词语,刻画出狼的贪婪、凶残、得寸进尺的吃人本性;
用“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将隧入”等词语,描绘出狼的狡猾、阴险。
1.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狼的这些特点的?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2.屠夫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屠夫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
具体表现为 惊惧——怯懦——勇敢——智慧 的转变。
用“惧”“大窘”“投以骨”“复投之”等词语,表现出他的恐惧、退让、存在幻想;
用“顾”“奔”“倚”“驰”“持”“暴起”“劈”“毙”等词语,活画出他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古文新义
一狼径去(古义:离开 新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场主积薪其中(古义:柴草 新义:工资)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 新义:屁股 )
盖以诱敌(古义:原来是 新义:覆盖;盖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 新义:几何学,一门学科)
止增笑耳(古义:罢了 新义:耳朵)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一词多义

止有剩骨 义(只,仅仅)
一狼得骨止 义(动词,停止)

意暇甚 义(名词,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义(动词,打算)

恐前后受其敌 义(动词,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 义(名词,敌人)

恐前后受其敌 义(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 义(动词,上前)

以刀劈狼首 义(介词,用)
盖以诱敌 义(介词,用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义(连词,来)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合作讨论
TO DISCUSS COOPERATION
这个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1.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
2.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会露出本性。那些本性不改的坏人又何尝不是呢?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如果屠户没有抵抗,而被狼吃了,课文的议论句(结尾)可以怎么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亦愚也,而顷刻被食,人类之怯懦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文章结尾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结尾部分是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观点,点明寓意,启发读者思考。
七年级上册《狼》教育教学课件
课下作业
HOMEWORK
背诵全文。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个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