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
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原有的风俗习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文化的融
选
的诸侯分别在各个重要的地方建立国家
的是分封
除B项;C项不是材料表达的
主旨;材料反映的是尊重当
的风俗习惯,应该是文化的融
排除
本题考査科举制的影响,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
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据材
料中的“无数
身孜孜以求的名利场”“官场名利的角逐
息可知,材料意在说明科举中举成为
理念上的影响
和D项中的“实
故排除B、D两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农红军的长征。由材料中的“战胜千难
战略转移”“从
知,这
折”是指
答案为D项
C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考查南京
息
判断档案记载
领南京后进行大屠杀的情况,B
户抗战是在上海地区
项都不能全面说明
B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党
政治制度”界定“多党派合作”,这实际上体现了邓小平政党制度建
理念,以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
有助于我国政党制度的
材料讲
种理念,还谈不上结果
除A、C、D
材料中解放军进驻海外军事基地,并展
界和平
故A项正确
直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交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并没有在全
交政策的意愿,故C项
材料无法体
外交促进新型区域合作,故D项错误
方式对野心家进行政治放逐,故C项正确。A
题意无关
图中的“曼彻斯特
翰”“伦敦
新兴的工业城市,其议员席位的增加,自然有利
资
级参
832年议会改革没有清除贵族势力,B项错
改革仍对财产进
定,因而仍将人民群众排斥在选举之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此
改革与政党政治有关,D
B本题考查俄
革命
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十月
命的事
是指彻底完成民
我,但这并不符合题干设问的要求
推
诺
的统治”在
项错误;材料中的评
影响视角明确
9年,以苏联为首的
济互助委员会,因此
料中的现象
欧贸易额
联或者集团内部其
尔
主义”和柏林危机都与材料状況的出现无关,排除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商
易主要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这说明田庄是
给自足的封建
材料只反映
部的商业贸易
能表明汉代田庄商品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
平,也不能
模大,故排除
项;田庄交换的物品虽然
内部的需要
不与外部进行商品往来
材料中宋亻
大贾竟相挑选新
做女
联姻的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济的繁荣
政治地位有所
策略有松动,故排除B,选择
才料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
数量多、资
本投入量大,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工矿企业发展较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政府放宽对民
限制
季学期6月月考·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6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人的诸侯分别在各个重要的地方建立国家,但他们必须与当地居民,尤其是原来的领袖们
合作。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
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从侧面表明
A.分封制有利于文化的融合
B.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C.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分封制传播了西周的文化
2.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为官入仕主要通过科举来实现,即所谓“仕无他歧,强由科试”。这样,科场
就成为无数士子终身孜孜以求的名利场,而由科举入仕的各级官员则成为官场名利的角逐
者。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
A.影响了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
B.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
C.有利于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D.实现了古代人才的优化配置
3.湖北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局势。由于没有真正的革
命领袖在场,他们就推举并不情愿就任的清军协统担任军政府大都督。这场起义
A.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B.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把一次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变成了
一次向着光明的伟大进军,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A.八一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D.红军长征的胜利
5.吉林档案馆发现的1938年2月19日《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内治安恢复状况的报告》档案记
载,1937年12月13日?1938年2月19日南京地区人口从113万减少到34.
5万,减少了
78.5万。此记载最适合用于研究
A.淞沪抗战时中日双方的伤亡情况
B.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的大屠杀情况
C.国民政府败退时的民众逃亡情况
D.南京失陷时中国军人的牺牲情况
6.1979年10月,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历
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用“政治制度”界定
“多党派合作”,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当时,这一讲话
A.扩大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
B.有助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
C.恢复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
7.
2017年,解放军进驻非洲吉布提保障基地。这是我国首个海外军事基地,它将更好地履行在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材料表明当代中国外交
A.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B.从“防”向“攻”转变
C.成为国际交往典范
D.促进新型区域合作
8.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
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A.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
B.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
C.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9.公元前7世纪雅典曾出现过专制形式——僭主制。所谓僭主是指不依合法程序、不经公民授
权而僭取国家权力的人,其僭取了本国公民集体享有的政治权力,所以被视为违背常规与不
合法的。为防止这种历史现象重现,克利斯提尼时期的雅典
A.颁布“解负令”扩大统治基础
B.设立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C.以投票的方式进行政治放逐
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10.下图反映的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据图可知,此次
议会改革
A.顺应了资产阶级政治需要
B.清除了议会中的贵族势力
C.扩大了广大民众民主权利
D.适应了政党政治发展趋势
11.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有人评价道:“前一革命可以转变为后一革命,后一革
命可以顺便解决前一革命的问题,后一革命可以巩固前一革命的事业。”“后一革命可以巩固
前一革命的事业”主要是指
A.签订和平条约,退出一战
B.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明确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12.据统计,1950年苏(联)东(欧)贸易额相比1948年翻了两番,1952年更是超过了
250亿元。东欧贸易额的70%都是与苏联或者集团内部其他国家产生的。这种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13.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B.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D.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
14.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
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A.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5.
“1902—1910年,共创办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604家,创办资本额共13451.
7万
元,家数占清季工矿企业设立总家数的63.
1%,投资额占65.
4%。”出现这一状况主要
得益于
A.列强侵略的放松
B.宽松的经济政策
C.稳定的国内局势
D.强烈的民族意识
16.浦东开放之初,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说:“上海的任务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它是中
国和世界的对话者,所谓对话,就是交流。”“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这一讲话
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特区建设的经验教训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17.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国政府主张废止缠足
B.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婚变
C.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
18.“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加剧了殖民扩张
B.激化了欧洲国家间矛盾
C.引发了商业革命
D.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19.1848年,英国的棉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煤产量占全世界的2/3,生铁产量甚至
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这一情况
A.主要得益于英国广阔的海外市场
B.取决于英国劳动人口的急剧增长
C.说明英国已居于“世界工厂”地位
D.直接得益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20.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拿出现成对策,罗斯福上台时心中亦没有一
幅“新政”的完整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政府的“自然调节”放任政策,“既没有整
顿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计划”。材料意在说明罗斯福
A.推崇凯恩斯主义
B.面对危机束手无策C.新政缺乏实用性
D.新政具有应急色彩
21.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2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运行,体现出“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和经济互补性的明显特点,“南”“北”两种类型的国家在处理区内事务以及国际经济事务方面,天然存在着利益取向上的“错位”。这说明该组织
A.体现了区域集团化的共同特征
B.内部存在合作与冲突的特征
C.有利于美国对加、墨进行剥削
D.有利于美国控制加、墨两国市场
2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
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2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
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
际的思想家
A.提出要建立民主政治
B.否定君主制的合理性
C.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
D.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
25.“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
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参见右图)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6.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
准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C.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27.《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
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
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28.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
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C.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29.法国政治家基佐说,凡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地方,不论其成败如何,都使思想的活动和自由迈
出了大步,向着人类心灵的解放前进。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是欧洲转型期的一次伟大变革
C.在欧洲传播存在着地域的差别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30.右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
画。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出
A.西方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B.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缺乏
C.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
D.动力革命对人们影响深远
31.自然选择会淘汰掉不适应特殊环境的个体,但对进化来说“足够好”就行了,任何生物都不必非要十全十美不可。按达尔文理论“足够好”是指
A.适应生存与繁殖B.有利于环境改善C.物种发展高级化D.物种体现多样性
32.右面是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中的少
女身穿蓝衣,
正在窗前读信,光线透过窗户打在读信的少女的身
上,显得恬静唯美。此
画作的艺术特点是
A.抒发作者的情感B.反映真实的生活
C.追求外光与色彩D.创作的手法怪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按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2小题,共37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爷”(丞相、宰相)是百官之长,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是古代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处在官僚组织的顶端。皇帝在很多国事上须倚重“相爷”,需要其
辅佐,因此“相爷”一直伴随在皇帝的左右,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因而在汉朝建立以
后,“相爷”与皇帝的关系就十分微妙。在古代中国,尽管大部分“相爷”尽职尽责,但他们还是屡遭打压。到朱元璋时期,“相爷”终于“寿终正寝”。
——整理自张星久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
问题——兼论官僚组织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等
材料二
在英国,政府成员大部分都是议员,也会是议会多数党的成员,因此,这个体制
就为行政集权创造了条件。自从英国的政党制度完善以后,实际上通常不是内阁对议会负责,而是议会对内阁负责,不是议会监督政府,而是政府监督议会。”英国首相是全国最高的领袖,兼文官的首领、财政部首席大臣和内阁主席,同时又是政党的领袖。他既是行政领袖,又是政治领袖。”多年来,一些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英国的内阁制早已向首相制政体发展。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丞相与近代英国首相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变化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变化的影响。(12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在欧洲、非洲、亚洲与美洲间旅行的欧洲人推动了植物、动物和疾病
的大规模洲际交流,这一进程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
从新世界的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掠夺的贵重金属大量流入欧洲。西班牙人还在墨西哥
和秘鲁发现了银矿,并利用印第安劳工对其加以开发,导致1500—1550年欧洲的银币流通
急剧增长。严重的通货膨胀刺激了商业发展并提高了利润。
作为大多数美洲土著人的主食,玉米在欧洲是牲畜最重要的饲料,对北欧和爱尔兰农民
来说,土豆意义重大。美洲棉花远远优于亚洲的棉花,可用来加工成廉价的纺织品。上述美
洲作物,再加上从旧世界引入美洲的作物,特别是糖、稻米和咖啡,成了重要的新工业和市场的基础,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被征服前的美洲绝非没有疾病,但没有哪种疾病存在流行的可能性。在欧洲人的细菌和病毒面前,印第安人缺少保护自己的必要抗体,如天花的大流行几乎使印第安人绝迹。
——摘编自《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关于“哥伦布大交换”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清晰,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两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萧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粗劣的),古之吏也。入其国,观
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荀子?疆国》
材料二
(商鞅的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治安策》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后“百姓”“百吏”“士大夫”“朝廷”的生存现状,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6分)
(2)商鞅变法中的哪些内容导致了材料二所述社会风气的变化?
(3分)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特征。(6分)
36.(15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
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
……是位行政家……
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二拿破仑严重地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公民平等的原则等。他的称帝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
属历史的倒退。
——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史实依据。(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评价拿破仑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