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九年级历史
201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定居生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等。下列不能印证这些特征的一项是
A.半坡聚落房屋复原图 B.河姆渡稻谷遗存 C.河姆渡猪纹陶器 D.半坡陶埙(乐器)
( http: / / image. / 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B%A7%BF%DA%B2%BE&in=30747&cl=2&cm=1&sc=0&lm=-1&pn=47&rn=1&di=1383290124&ln=468" \t "_blank )2.有位同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作了对比学习,他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分封制保证了政权的长治久安,郡县制导致了政权的迅速灭亡
B.分封制导致了政权的迅速灭亡,郡县制保证了政权的长治久安
C.分封制下官员产生方式是世袭,郡县制下官员产生方式是朝廷直接任免
D.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联系纽带都是血缘关系
3.由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A.出口货物的种类 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 D.出口货物的多少
4.下面图示分别是秦朝、唐朝、明朝、清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A.君主的权力呈现出逐渐强化的趋势
B.丞相的权力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
C.中央的权力呈现出逐渐削弱的趋势
D.地方的权力呈现出逐渐削弱的趋势
5.从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史实得出的结论中:
①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③ 唐代中外经济、贸易往来比较频繁 ④ 唐朝只和日本、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往来
A.① ② ③ 正确 ④ 错误 B.① 正确 ② ③ ④ 错误
C.① ② 正确 ③ ④ 错误 D.① ② 错误 ③ ④ 正确
6.元朝建立后发动一系列血腥的兼并战争,很快统一了全国;而文天祥抗元留下美名千古传诵。对这两件事情的正确认识是
A.元朝统一兼并战争血型而残暴,毫无积极意义,应该全面否定
B.文天祥抗元是在阻碍国家统一,应该加以谴责
C.这些历史事件没有什么正义非正义,胜者为王败者寇而已
D.统一战争尽管血腥但是为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应该肯定,文天祥抗元是在反对蒙古的掠夺与残暴,同样应该肯定
7.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催生了“百家争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出现在大唐盛世,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人民的疾苦,一些明清小说迎合了市民的情趣。这说明
A.国家统一是文化繁荣的必备条件
B.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必备条件
C.一定是的文化总是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D.一定是的文化与那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基本无关
8.下面两个事件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A.第二次演片战争失败 洋务运动 B.甲午战争失败 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 新文化运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9.通过这幅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① 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了
②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
③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④ 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10.通过下面的史实,我们可以得出这些结论:
①历史人物大都具有多面性、复杂性 ②一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去评价
③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看其本质和主流 ④评价历史人物仅有课本知识是不够的
在这些结论中,
A.有一项正确 B.有两项正确 C.有三项正确 D.有四项正确
1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中华民族抗日斗志、画家徐悲鸿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把收入资助抗战、科学家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如果把这些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就是:
A.同仇敌忾 B.国民革命 C.战略决战 D.开天辟地
12.小明对1952年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列表学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目的 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
B 做法 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若干土地
C 作用 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权力 农民都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13.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亿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这些令人心酸的极端的例子表明:
A.我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B.我国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 D.改革开放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15.
这段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专制主义 C.理性主义 D.民主共和
16.“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极端浪漫的封建制度的古怪的漫画。1899年,它已是一个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进的欧洲列强立于同等水平上。”这一“西方化的过程”是指
A.农奴制改革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7.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经济危机的空前打击,一片萧条,而同时期的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这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即将灭亡 B.社会主义制度完美无缺
C.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 D.两种社会制度各有优缺点
18.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A.中东地区 B.巴尔干半岛 C.阿富汗 D.朝鲜半岛
19.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科技革命成果得以充分展现,请完善以下表格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代表性成果
1851年 伦敦 ①
1908年 伦敦 ②
1964年 纽约 ③
A.①珍妮纺纱机 ②留声机 发电机 ③生物工程技术
B.①飞机模型 ②电灯泡 ③纳米技术材料
C.①汽车 ②火车机车 汽船模型 ③航天火箭模型
D.①洗衣机 ②内燃机 ③电子计算机
20.“我和你 心连心 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 千里行 相会在北京 来吧 朋友 伸出你的手 你和我 心连心 永远一家人”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唱歌词,地球成为“地球村”主要得益于
A.交通通讯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联合国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必做题是21小题12分,22小题8分,23题10分,共30分。选做题是24题,5分。选做题计入总分,但是本份试卷满分不能超过50分。示例:某生必做题得45分,选做题得4分,则其总分为45+4=49分;某生必做题得48分,选择题得3分,则其总分仍为50分。)
评卷人 得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11年6月3日《深圳特区报》发表文章:《中国道路·中国速度·中国影响——国际社会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以下材料是摘自该文的三段文字:
材料一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同纬发表文章说,中国共产党使中国摆脱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长期危机状态,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敬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经济革命的主角。
(1)材料一讲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摆脱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长期危机状态”。请回忆所学,列举任意两件19世纪中叶以来使中国陷入危机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答出其中任意两项)。(2分)
材料二 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发文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曾付出巨大牺牲,只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信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道路。
(2) “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近代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至少回答两项)(2分)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国的革命先行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说明了什么?(1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答任意两项)(2分);
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或按材料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意思相近即可(1分)。
材料三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第一副所长撰文说:“在9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经历了各种不同的时代……”;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3)在世界历史的度河中,俄国也曾经选择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回忆所学知识,俄国通过哪一次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俄国的社会主义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请问今年(2012年12月25日),前苏联解体多少周年?(1分)
十月革命(1分);21周年(1分)
(4)思考材料三中所说“在9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经历了各种不同时代”,请写出下面“中共党史年代尺”中字母A(1937—1945)、B(1966—1976)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名称。(2分)
A——抗日战争时期(1分) B——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或十年文革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意思对即可)(1分)
(5)材料三所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请问对选择这条道路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哪一次重要会议?(1分)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道路上应怎样做?(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继续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对外经济交流,走科教兴国之路,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答对其中两点意思即可。(2分)
评卷人 得分
22.为了探究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一班组织了一次主题活动,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请你参与其中(8分):
【回顾国外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1)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的渐进过程。请你任意列举两项欧、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2分)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时代,制定了《法典》。(任意2点即可得2分)
(2)法制建设对美国度过1929年经济危机,恢复工业生产,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说出这部法律(2分)
《全国工业复兴法》(2分)
【反思我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3)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1分)中国近代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是什么?(1分)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感悟中外民主法制的真谛】
(4)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2分)
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经济建设反过来也会促进了民主法制的建设。(2分)
评卷人 得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或者,农奴制成为俄国对外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或者,农奴制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或者,农奴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或者,农奴制即将引发大规模革命等。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材料二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分)
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实施新经济政策;(1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
(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4分)
①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②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③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国国情。(4分。答出第①点2分,②③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请看仔细,第24题为选做题,5分,得分计入总分,但本份试卷满分不得超过50分。
评卷人 得分
2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对历史的探讨,我们对一些历史事件,乃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下面是台湾“总统”马英九说的话,你认为我国政府,或者是你所在的当地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够不够?请举出大家熟知的例子,或者你身边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观点1分,例子4分,至少两个例子)
示例:(1)观点:做的很好。例子:我上学免学费了。……
(2)观点:做的不好。例子:第14题中的事例
(学生不能再举以上的例子。)
材料一
材料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