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真理中学初一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
一、火眼金晴,决胜千里(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隋朝大军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导致守军首尾难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灭亡陈朝,统一了中国。这段文字介绍了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哪一方面的条件?( )
A.人民渴望统一 B.陈朝政权腐败
C.战略战术得当 D.隋朝政治稳定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4、“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体现了唐太宗的( )
A民本思想 B农本思想 C安全第一 D人才观
5、有一位历史人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这位人物是
A、隋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
A.天竺 B.朝鲜 C.越南 D.日本
8、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9、参看右图,受唐朝文化影响较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韩国
10、唐朝开元年间,一宦官对唐玄宗说:“陛下比以前瘦多了,何苦戚戚?”玄宗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到天宝年间,玄宗是“从此君王不再早朝”,这表明( )
A.唐开元年间,出现了宦官专政 B.封建帝王不可能励精图治
C.唐玄宗言行不一 D.唐玄宗前期勤政,后期腐化
11、杨家将的故事讲述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我国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争战( )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西夏 D.南宋和金
12、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4、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5. 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袁腾飞主讲的《两宋风云录》,介绍了从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国交战多年,最后达成合议的这段历史,其中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
A.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B.陈桥兵变 C.郾城大捷 D.马可 波罗来华
16.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开始盛行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7. 在“5.12”大地震中,川蜀大地上诸多沉积千年的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包括被损毁的李白故居,2008年11月30日国家推出打造北川国家纪念地旅游景区计划,其中包括李白文化。你认为下列对李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他的诗雄奇飘逸,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
B.人们称他为“诗仙”,称他的诗为“诗史”
C.他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D.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18、岳飞抗金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战争
C.他被秦桧陷害,含冤去世 D.他抗金的斗争使南北获得持久和平
19.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临朝听政,开创殿试
C.重用人才,奖励生产 D.在“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最应借阅的是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21. 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22.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
①经常吃鱼 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
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最早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 B. 唐朝 C.隋朝 D. 汉朝
24.“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 )
A.耧车 B.水排 C. 筒车 D. 翻车
25、. 下列佳句中,不能正确的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一项是( )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车书本一家
C.和同为一家 D. 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
二、历史诊所(对的在后面括号打√,错的打×,共10分)
1、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2、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 )
3、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 )
4、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
5、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其他政权,结束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
三、下列几幅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物古迹,请你写出它们的名称,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历史地位。(12分)
图一:(名称)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名称)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名称)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四:(名称)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史海拾贝,以史为鉴(28分)
1、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
材料三:这种制度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母子俩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6分)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说明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之处?(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材料二 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哪里?是今天的何处?(4分)
(2)材料二中的“苏湖”是指何处?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4分)
(3)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富”,说明了什么?(2分)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针对我国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你有什么建议?(6分)
一、火眼金晴,决胜千里(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D C D D C B DD A C D B C B B B D B D D B C D
二、历史诊所(对的在后面括号打√,错的打×,共10分)
1、× 2、× 3、√ 4、× 5、×
三、下列几幅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物古迹,请你写出它们的名称,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历史地位。(12分)
1、《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唐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四、史海拾贝,以史为鉴(28分)
1.
(1)科举制度 隋朝 隋炀帝 (6分)
(2).统治者 维护封建统治(意思接近即可)(4分)
(3).打破了出身与门第的制约,有利于社会进步(意思接近即可)(2分)
2
(1)北宋都城东京。(2分)河南开封。(2分)
(2)苏州,湖州。(2分)水稻。(2分)
(3)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2分)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优良品种等;南方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等。(答出2点即可,4分)缩小南北差距,加大对北方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 号:
图二
图一
图四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