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科(版本)
数学(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8至29页)
章节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学时
1
年级
五年级
课的名称
《分数乘法(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平台教学资源
1、多媒体平台。2、PPT课件、纸条、学习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与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铺垫。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以分数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试一试。希望学生通过直观或者抽象的过程,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以学生最熟悉的活动入手,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还给出了折涂的具体建议,就是希望学生通过操作,感受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道理。
学情分析
1.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一)(二)》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算理和算法的推导过程,本课的学习是对《分数乘法(一)(二)》的拓展和延伸,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计算法则。在这节课,类推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并不难,主要是运用这个意义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明白道理。2.学习态度及习惯:五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求知欲强烈,但由于个性的差异,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程度各不相同3、对学生而言,难点在于学生要理解第二个分数的整体是第一个分数,而第一个分数的整体是单位“1”,最终求出第二个分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目标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入
1、复习导入: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式?2、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接触过很多的国学经典作品,它们里面不但有叫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数学知识也蕴含其中。出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中有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说明: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情境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但在估大而且就在身边,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与知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操作探究。
(1)问题:教师利用课件,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根据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出:1×=
×=
×=
……师:照这样的方式截下去,永远也截不完。(2)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折一折,涂一涂;指名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同桌相互交流折叠涂色过程及方法。
(先折出整张纸的四分之三涂色,换方向折出涂色补分的四分之一再涂色,涂两次颜色的部分就是整张纸四分之三的四分之一;借助折涂过程说出计算结果,为什么。
(两次涂色部分有三小份,两次折叠把整体平均分成了16小份,所以整张纸四分之三的四分之一也就是整张纸的十六分之三。
)
?(3)理解:分数乘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道理。
1、提出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使部分学生初步意识到折一折,涂一涂的启发性,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途径。2、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
2、学生合作探索
(1)、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书上的方法折,涂色。×就是求的是多少。通过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16份,取了其中的3份,即×==。(2)、操作和计算: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的“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通过折一折,算一算,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3):问题: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1、让学生不通过计算,运用折与涂色,学生合作与观察、得出分数乘分数意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训练学生的纵向思维及思维的深刻性。?2、学生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想探究的强烈欲望,
而且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回顾整理与作业
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数与分数相乘运算要注意些什么?
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相乘,结果一定要最简分数。
把探究的知识善于总结的运用?
作业?
学案p23-24.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1)1×=
×=
×=
……×==1、分数乘分数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课后反思
1、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确定法则等一系列生活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2、利用图形描述不够,要让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动手操作并加以指导比较欠缺。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