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11 11: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 欢迎各位评委老师光临指导!      授课人 : 王丽芳盐碱遍地动物的遗骸美丽的罗布泊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生命绿洲千年不死,
死后千年不倒,
倒后千年不朽的护沙卫士
--胡杨绿洲 仙湖无垠荒漠凝固的生命大面积枯死的胡杨林最后的泉眼余辉中的昔日河床昔日的仙湖今天的荒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刚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1.昔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今日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
2.罗布泊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现在还有吗?
昔日的罗布泊 今日的罗布泊
神秘的荒漠消逝的原因
河流改道“四盲”绿洲,仙湖,充满生机
正在重演的悲剧
青海湖月牙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月牙泉与鸣沙山青海湖呼吁
保护生态安全
拯救生态环境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何感想?请谈谈。试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几个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合作探究 1、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用比喻将枯死的胡杨林比作“干枯的‘木乃伊’”,极传神地表现了胡杨林的干枯;下一句“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用拟人手法描写了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样子,体现它们的“挣扎与痛苦”,不禁让人为胡杨林感到痛心;“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中“谁”很显然指人类,这里直指悲剧的制造者,隐隐含有对人类的谴责。同时也传达了作者面对这一现象的痛苦、悲伤之情。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句中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荒漠”比作“大地裸露的胸膛”、“ 肌肤筋骨”、“ 一道道肋骨”,那么大地的“外衣”就是绿色植被;当“大地脱尽了外衣”, 又赋予了大地以生命,一个“尽”字说明一丝绿色植物的痕迹都没有,大地被伤害得多么深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地暴露在70°C的高温下,它能不痛苦吗?这里也传达了作者的痛苦之情。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正在重演的悲剧?怎样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民勤拓展延伸决不让民勤 成为
第二个罗布泊! 我们的双手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用来毁灭的!!! 保护生态,
爱我家园 搜集有关石羊河的资料,对民勤的现状做一考察,写一篇保护石羊河自然环境的小作文。
作业设计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