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6 06: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0-53页《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学情分析:
????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自己整理知识的经历和能力,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回顾整理,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适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与细碎的知识点,逐步串成线,形成知识网。在整理与复习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整理方法,养成善于反思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法”“长方体(一)”“分数乘法”“长方体(二)”四个单元的内容之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材安排了“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根据学生独立整理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为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整理,按照“回顾、整理、反思、练习”的思路设计了“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我的数学日记”“巩固应用”这五方面内容。这节课就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从这五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也能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回顾前四个单元知识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分数加减法知识内容,并进行交流。
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制作数学小报,满意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求知欲:
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前四个单元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说了那么多有关这四单元的知识,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很好。但是你们刚才说得都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整理一下,使知识系统化呢?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整理?学生可能会说画知识树、列表格、画网络图等方法。今天我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整理与复习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板书: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前四单元所学知识,来唤醒对学过的知识的记忆,针对学生说的知识杂乱无章,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欲望,从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
1、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来自己整理“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指名读自学提示。
自主学习:
(1)根据你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2-10页知识。
(2)举例子来具体说明每个知识点。
合作学习:
(1)把你整理的知识和所举例子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查漏补缺。
(2)在交流中,认真倾听,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学生按照要求,独立整理知识,教师巡视,对整理较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能够自己整理知识,在整理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3、小组交流,每个成员把自己所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中呈现给大家,并讲解自己是怎么整理的,其他成员认真听,并做相应的补充,再把自己的整理内容进行差缺补漏。教师深入小组中,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上前板书。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交流中,能够查缺补漏,互相帮助,训练倾听能力,纠错能力,组织能力等。
4、全班汇报:板书的学生讲解他整理的方法和内容,以及自己所举的例子,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把补充的内容写上,强调结果要约分。学生们根据黑板的内容再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补充,并同桌互相再说一说。每组派有其他整理方法的代表上前面展示,说明自己的整理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梳理知识。
三、展示交流,我的成长足迹
1、大家整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形成了知识系统化,那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出示问题提示学生进行回忆。
(1)我印象最深的数学活动是什么?
(2)我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3)我感受最深的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是什么?
(4)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回顾前面的学习活动中,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获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2、学生可能会说自己会用画图、列表格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还把错题整理在改错本中。有的可能展示自己课前做的数学小报,展示自己满意的作业,有的可能说平时数学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等等。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不怕困难的品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学生交流中展示的数学小报、优秀作业或其他作品,贴在黑板的下面,与全班学生分享,然后课下放入她们的成长记录袋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能很好的记录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四、创设条件,提出的问题
1、针对你的整理与复习知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 同学相互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有的学生一时不能提出问题,可让他们看看教科书中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尝试提出自己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然后对书中呈现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交流对它们的理解,并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需要我们创设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长期坚持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时间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五、巩固练习,复习知识
1、看图,这个画图的过程你看明白了吗?和同桌说一说,再进行计算。然后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第一组数,尺子上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所以将分数化成小数,在尺子上标出,再与0.6比大小。
第二组数,尺子上是以分数形式呈现,所以将小数化成分数,再在尺子上比大小。
【设计意图:】在学生上前展示交流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
3、借助直观图呈现数量关系,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并列式计算。
先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4、读题,获得数学信息,然后独立解决。对第二个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说说你是怎么估计。可以通过计算剩下多少再与四分之一比较,或者直接估算,给出估算理由。
5、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学生的思路可能是多样的,要对学生的思路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的思路多样,引导学生能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拓展练习,我的数学日记
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数学日记。可以是整理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可以是整理知识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方法,也可以是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对整理知识的方法掌握的很好,我相信在下节课整理有关长方体的知识,你们一定会做到更好!
八、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必做:53页6、8、9;选做:写一篇数学日记。
九、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2、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法 (1)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分数和小数互化:
(1)分数化成小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小数化成分数,利用的是小数的意义。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前四单元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回忆呈现所学知识,但是发现这些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整理知识的必要性。本课重点是对分数加减法按照“回顾、整理、反思、练习”的思路进行复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更深入的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应用。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对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经验,接着,再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己整理第一单元的知识,在整理过程中,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初步形成知识体系。这不是简单的再现旧知识,而是通过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整理,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促进其发展。
其次,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是互相补充知识的完整性,又是锻炼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的能力。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整理知识,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在全班交流中,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整理过程,学生再次认识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通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再次复习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把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小数的意义,能把小数化成分数。针对学生整理的知识进行小结,学生通过问题交流在前面学习中的收获、感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库中。
在巩固练习中,学生在回顾、整理、反思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在巩固练习中,有个别学生计算不准,应让她再算一遍,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
十一、教学点评
这位老师能抓住这堂课的重点,她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是对分数加减法这部分按照“回顾、整理、反思、练习”的思路进行复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也注重对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她在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时,不是凭空回忆,而是让孩子打开书,浏览前面四单元的知识,对前面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回忆,接着,她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己整理第一单元的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在整理过程中,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知识。通过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整理,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在小组合作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平时注重对小组的培养,学生在小组长得带领下会用不同方法井然有序的整理知识,教师也能深入小组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究。在全班交流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学生通过板演把知识通过网路图呈现,其他学生还能进行补充,还有画知识树等方法,可以看出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老师能针对学生整理的知识进行小结,学生通过问题交流在前面学习中的收获、感受。有些学生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其他学生还能试着解决,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这位老师不足的地方是,语言不规范,普通话要加强,在整理与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衔接也不够流畅。在巩固练习中,有个别学生指导还不到位,希望以后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