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23 13: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生须知:
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4页,答卷2页,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用答题卡的,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本卷命题教师:冯爽
试 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29分,1-8题各3分,第9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通衢(qú) 脑髓(suǐ) 自诩(xǔ) 趿(jī)拉
B.绯(fēi)红 齑(jī)粉 鹰隼(sǔn) 干瘪(biē)
C.诟(gòu)骂 命途多舛(chuǎn) 鬈(quán)发 纤(qiàn)绳
D.冠(guān)冕堂皇 缱绻(quǎn) 玄(xián)虚 攻讦(jié)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时,它是至高无尚的。
B.在感性方面,中国人的体育活动不像西方那样,以渲泄肉体的感性生命力为能事,而是感性中有理性,肉体中有精神。
C.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弛,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
D.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次展览涵盖京津画派李可染、海派吴昌硕等五大画派“掌门人”以及诸名家的作品,幅幅水墨淋漓,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活动,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B.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C.随着一场大雪的到来,使华北地区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旱情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但要彻底解除旱情还需要更多的降水。
D.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
5、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B.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C.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
D.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B.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像,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
C.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稳固?
D.如果有人拖欠他几双——比如说——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心安理得地确信自己还是他的主顾,所以走进他的店铺,那就未免有点太不应该了。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惠特曼,美国诗人,《啊,船长,我的船长哟!》选自他的诗集《草叶集》。在美国文学史上,《草叶集》是一个源头,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驱。
B.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D.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等。
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①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又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
②月亮穿过云雾,把透明的光辉晒在谷场上
③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
④把这圭山的望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体中一样
⑤谷场像用银子铺成的
⑥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②③④⑤①⑥ B.④⑤②⑥①③
C.④③⑤①②⑥ D.②⑤①③④⑥
9、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联播”被某化妆品公司以谐音“馨吻脸脖”抢注商标。某校围绕化妆品公司这一行为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论,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50字以内。(5分)
正方:化妆品公司的做法应当受到褒奖。它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创意新颖、风趣;同时借用“新闻联播”的广泛影响,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能提高化妆品的品牌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方: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所谓网络民意,即通过网络制造与传播的民间舆论。我国网络民意在近10年内兴起,其重大价值与意义突出体现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
网络民意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原生态、民间性与多元性。其一端可以与民族复兴、奥运激情、爱国主义、反腐倡廉、城乡差距、医疗、教育公平、住房、股市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宏大主题相贯通,另一端则可以与民间暴力与反暴力、性禁忌、个人奇趣等非理性的话题相呼应,表现出建设与颠覆、庄严与戏谑等多重特征。公共领域的实质是民主的框架,公共电视和广播,连同互联网为发展公开对话和讨论提供了许多可能的机会,并正以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方式为推动民主作出贡献。实际上,我国网络民意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场域,它预示着文化多元化的状态,也意味着其中别具一格的协商关系。它们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际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具体矛盾相应。一方面与支配性文化反抗与对立,另一方面又与其产生遵从、认可与合作的关系。
目前中国网民已达3.84亿人,虽然他们相对于中国人口总数还是少数,但是这些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声音”,并可能通过网络大规模传播,造成的网络民意十分强大;同时,这些参与者的多种身份带来了多样化的叙述风格和一个众声喧哗的媒介参与空间:冷静的、热情的、讽刺的、赞叹的、谩骂的等等,其中言论的水平虽然良莠不齐,但是却最接近民间口头议论的原始状态,充分表现出费斯克所谓的包含着对抗、逃避、中伤、冒犯性、粗俗、抵抗等因素的大众快感。因此,网络民意传播将成为中国当代最具有活力的媒介公共领域的营造之所。
网络民意虽然只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小部分,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互动性、民间性、民本与民生意识等特征都意义非凡,成为我国当代新闻舆论监督格局之中最富活力的部分之一。目前我们急需提升网民素质,规范网络民意的参与,优化网络乃至其他媒介形式的民意传播通道。摒弃网络伪民意,尤其要注重相关频道与栏目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促进网络民意表达的常规化;注重网络精英群体的组织、培育与影响力的发挥,重点培育网络的民意健康表达能力。有论者认为,一个合格的网民应该“遵守基本网络法规和道德”、“熟悉阵地”,拥有“对时事的敏感度和热忱”、“强大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专业精神”、“领导能力”和“实地操作能力”,其中“实地操作能力”则涉及其切实地从现实世界的规则出发来影响现实的终极问题。更进一步,一旦我们回归新闻舆论监督所谓的聚焦国运、关注民生的本义,我们就应该完全放弃媚俗猎奇的风格,真正置身于现实语境之中,促进、引导与鼓励民众去认识社会、反思生活,在对社会问题的参与讨论中促进新闻舆论监督体系的建立与成熟,在价值观、整体目标和公共事业决策与实践等方面促进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这一新闻舆论监督进程的实质也是与我国执政党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方略一致的。由此看来,这些问题不仅将成为中国当代媒介生态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当代大众媒介系统传播先进文化与肩负正义的精义所在。
(《新华文摘》2011年第5期)
10.下列关于“网络民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网络制造与传播的民间舆论就叫做网络民意。
B.原生态、民间性与多元性显示了网络民意的重要。
C.网络民意具有建设与颠覆、庄严与戏谑等多重特征。
D.网络民意意味着别具一格的协商关系,是我国民主政治协商的最新形式。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民意既可与有关国计民生的宏大主题相贯通,又可与民间非理性的话题相呼应。
B.互联网连同公共电视和广播等媒体一道,以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方式为推动民主作出贡献。
C.能够“遵守基本网络法规和道德”、“熟悉阵地”“完全放弃媚俗猎奇的风格”是一个合格网民的标志。
D.3.84亿的网民虽然相对我国人口总数还是少数,且言论水平良莠不齐,但其表现的则是包含着诸多因素的大众快感。
12.作者以为我们至少该做些什么才能正确发挥网络民意的监督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3-16题(20分)
杏黄月
[台湾]张秀亚
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的爬行着,企望着攀登树梢,有着孩童般的可爱的神情。
空气是炙热的,室中储蓄了一天的热气犹未散尽。电扇徒劳的转动着。桌上玻璃缸中的热带鱼,活泼轻盈的穿行于纤细碧绿的水藻间,鳞片上闪着耀目的银光。这是屋子中唯一出色的点缀了,这还是一个孩子送来的,他的脸上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将这一缸热带鱼放在桌子上:“送给你吧!也许这个可以为你解解闷!”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闪烁一阵子,然后黯然了,接着又是一阵闪光……,她想,那不是像人生的希望吗?但这些细碎的光片又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
杏黄月渐渐的爬到墙上尺许之处了,淡淡的光辉照进了屋子,屋子中的暗影挪移开一些,使那冷冷的月光进来。
门外街上的人声开始嘈杂起来,到户外乘凉的人渐渐的多了,更有一些人涌向街口及更远的通衢大道上去,他们的语声像是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点”的图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大的泡沫,小的泡沫,一些映着月光的银色泡沫,一些隐在黝暗中的黑色泡沫,时而互相的推挤着,时而又分散开了,有的忽然变大了,闪着亮光,有的忽然消灭了,无处追寻。忽然有个尖锐而带几分娇慵的声音:“月亮好大啊.快照到我们的头顶上了。”接着是一阵伴奏的笑声,苍老的,悲凉的,以及稚气的,近乎疯狂的:“你怕月亮吗?”
玻璃缸中的热带鱼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街上的嘈杂的人语声、欢笑声,暂时沉寂了下来。谁家有人在练习吹箫,永远是那低咽的声音,重复着,重复着,再也激扬不起来了。月亮也似仍在原来的地方徘徊着,光的翅翼在到处扑飞。
门外像有停车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到门边……她屏止了呼吸倾听着。那只是她耳朵的错觉,没有车子停下来,也没有人来到门前,来的,只有那渐渐逼近的月光。
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黄色的,像当年她穿的那件衫子,藏放在箱底的已多久了呢,她已记不清了。没有开灯,趁着月光她又将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学的信读了一遍,未了,她的眼光落在画着星芒的那一句上:“我最近也许会在你住的地方路过,如果有空也许会去看看你。”也许……也许……她脸上的笑容,只一现就闪过去了,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悠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水草!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草,把她心中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她怏怏的将信叠起,塞在抽屉底一些旧信中间。
那低咽的箫声又传来了,幽幽的,如同一只到处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萤虫,飞到她的心中,她要将它捕捉住……对,她己将它捕捉住了,那声音一直在她的心底颤动着,且萤虫似的发着微亮。
她像是回到了往日,她着了那件杏黄的衫子轻快的在校园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闪着光,没有水草,……是的,一切都是明快朗丽的,没有水草在通明的水面上散布暗影,年轻的热带鱼们在新鲜的清凉的水里快活地穿行着。耳边、窗外、街头没有嘈杂的声音传来。那些女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也许,也许”,她们只是写意的在那园子里走着,欣赏着白色花架上的茑萝。“像是逸乐,又像是死亡。”她记得她们中间有一个当时如是说——那是向着那盛开的茑萝,向着七月的盛夏说的,其实什么是逸乐什么是死亡,她那时根本不了解,也因为如此,觉着很神秘,很美。
她想,她永远不会了解前一个名词的意义了。她睁开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着,为她加上了一件杏黄的衫子。“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啊。”她感叹着。
月光照着桌子上的玻璃鱼缸,里面的热带鱼凝然不动,在那个多水草的小小天地里,它们都已经睡去了。呜咽的箫声已经听不见了,吹箫的人也许也已经睡了。夜渐渐的凉了,凉得像井水……
她站在窗前,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她觉着自己像是一尾热带鱼,终日在这个缸里浮游着,画着一些不同的圆,一些长短大小不同的弧线。她向着夜空伸臂划了一个圆圈,杏黄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这笑竟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选自《台湾散文四十家》,有删改)
13.文章除了杏黄月外,还写了哪些富有内涵的事物?请作简要概括。(6分)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她想,她永远不会了解前一个名词的意义了。
(2)这笑竟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1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中“她”读老同学的信这一情节的作用。(4分)
16.文章题为“杏黄月”,并多处写到它,请谈谈你对“杏黄月”在文中所起作用的理解。(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17-20题(17-19各3分,20题6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背叛)
B.以乱易整,不武(联合一致)
C. 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D.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当时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 晋君为了报答秦君,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 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20 翻译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3分)
(二)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5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21、断句: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22(1)这首诗的前两联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来表达的?
(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3)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人生,胡适曾说过,“一点一滴努力,满仓满谷收成”,“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对于一个在积极做事的人来说,三月种下种子,并不一定四月就有收成的。如果必须等到九月十月,你又何必在四月守着刚刚长出的瓜苗哭泣?在成长中,让人生之花一瓣一瓣地开,让人生之木一枝一叶地添,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很重要。我们一点点改变的,其实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以“从容”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人生的思考。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