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5-11 17:35:02

文档简介

2017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得不同的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均不同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小
D.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2.某种物质会影响腺嘌呤(A)和尿嘧啶(U)之间的互补配对,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易发生的是(  )
A.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会改变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
C.影响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D.影响RNA的复制
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激素都有特定的一种靶细胞
B.动物激素和酶一样,可以重复使用
C.动物激素分泌后都要进入血液中
D.动物激素都是大分子蛋白质
4.下列关于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所有的色素都位于叶绿体中
B.叶绿体中的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会在滤纸条上分离
C.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都不能吸收绿光
D.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
5.如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某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该农田中的田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B.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C.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t3时开始进行田鼠防治的效果好于t1时进行防治的效果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一个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时期)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的一个细胞b(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二者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二者的核DNA分子数目不同
二、非选择题
7.某研究人员利用绿色植物做了如下研究:
分组 1 2 3
处理条件
①品种、长势、数量等相同的绿色植物置于大小相同的玻璃罩内;②各组玻璃罩内外条件相同
玻璃罩内小烧杯中盛有20 mL CO2缓冲液(高于空气CO2浓度) 玻璃罩内小烧杯中盛有20 mLNaOH溶液 玻璃罩内小烧杯中盛有20 mL蒸馏水
适宜光照相同时间
检测 一段时间后,测定玻璃罩内植物干重,并记录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其中   (填序号)组为实验组,该实验的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植物干重的大小关系最可能是   (3组植物干重依次用M1、M2、M3表示)。
(3)根据实验结果,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可采取   的方法,促进作物增产。
8.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GA3和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   。
(2)图中信息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是   。
(3)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IAA含量较   (填“高”或“低”)。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GA3是通过   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
9.如图是某地区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基本实现了“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是   ,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   。
(2)图中错误的箭头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玉米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   。
(3)与种植单一玉米的农田相比,该生态农业中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既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又可减少氮肥的用量,并且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与传统农业相比,构建生态农业的优点有   、   。
10.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植株,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使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另一种杂交方法是   。
(2)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自交时,子代中4种花色植株都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物体内不同于A—a和B—b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显性基因D(其等位基因为d),并且该显性基因可抑制基因A和基因B的表达。
①新基因产生的主要途径是   ,该变异的特点有   (请答出3点)。
②上述3对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③若对子代中4种花色植株进行统计(子代数目足够多),则表现型及比例为   。
11.“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每年的l0月,正是柑橘大量上市的季节。橘子全身都是宝:不仅果肉的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若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会发生   ;若采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   的问题。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图中①过程处理的作用是   ,③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   。
(2)若想利用橘子生产果酒需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需要在   (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   来检验。
(3)若想利用橘子生产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当   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柑橘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12.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为预防乙肝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请问答下列问题:
(1)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进行扩增。把基因转入农杆菌内时常用   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2)使用农杆菌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移至草莓细胞中的   上。目的基因进入草莓细胞内并在草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这个过程称为   。
(3)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需要用   酶和   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要有   ,以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   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不同的细胞也会表达相同的基因,所以也会含有相同的蛋白质,A错误。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变大,C 错误。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一种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类型;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基因突变一般发生于DNA的复制过程,而DNA的复制过程中没有A和U的配对,所以不会影响基因突变的频率。mRNA是转录的产物,转录过程会发生A和U的配对;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也有A和U的配对,RNA的复制过程中也有A和U的配对。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某些动物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所有细胞,如甲状腺激素,A 错误。激素不能重复使用,酶可以重复使用,B 错误。激素分泌后都要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附近,C 正确。动物激素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如性激素,D 错误。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解析】【解答】液泡中也会含有色素,A 错误。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使色素彼此分离,B 错误。各种色素均能吸收绿光,只是吸收量很少而已,C 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中,D 正确。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t2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A错误。由题图可知,t1、t3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故t1、t3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B错误。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最终增长速率为0,因此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应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之前进行防治,t3开始进行田鼠防治太晚,最好在t1之前进行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 2 个色盲基因,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合有2个或0个色盲基因,A正确。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合有23对、46条染色体,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92条染色单体,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46条染色单体,B错误;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一条染色单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为92个,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核工DNA分子数目也为92个,D错误。
故选:A
7.【答案】(1)CO2浓度;1、2;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M1>M3>M2
(3)适当增大CO2浓度或增施农家肥(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1、2、3组玻璃罩中只有CO2浓度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故本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是植物干重的变化量,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虽然光照适宜,但是1、2、3组玻璃置内CO2起始浓度不同,1组CO2浓度最高,其次是3组,2组CO2浓度是0。第2组植物叶肉细胞只能利用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植物整体净光合作用强度小于0,干重减少,适当时间后,当第3组植物将原有CO2(空气)消耗完以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故M1>M3>M2。
8.【答案】(1)信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2)促进;IAA+GA3
(3)高;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茎尖为幼嫩组织,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分析题图可知,IAA处理组和GA3处理组中茎芽长度均比空白对照组长,所以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起促进作用;B组中IAA+GA3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GA3单独处理和 IAA 单独处理。(3)分析A组和 B 组的实验结果,A组中GA3单独处理组的茎芽长度与GA3+IAA处理组相差不大,而B组中GA3单独处理组的茎芽长度远远短于GA3+IAA处理组,说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 IAA 含量可能较高。当药物完全
抑制茎芽细胞的 DNA 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故从细胞角度分析,GA3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
9.【答案】(1)玉米等农作物;分解者
(2)C;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抵抗力;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是玉米等农作物。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2)图中能量流向人类的途径有A、B、C、D四条,但C途径并不流向人体。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3)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增加农田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构建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10.【答案】(1)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蓝花植株杂交(或纯合红花植株×纯合蓝花植株)
(2)基因突变;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遵循;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49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亲代基因型AABB×aabb或AAbb×aabb时,杂交产生的F1均为紫花,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2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途径,而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②从“9:3:3:1”可知,A-a和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又因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不同于A-a和B一b所在的染色体,可见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这3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根据题意可知,自交可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BDd,其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占3/4×3/4×1/4=9/64,红花植株占1/4×3/4×1/4=3/64,蓝花植株占3/4×1/4×1/4=3/64,白花植株占1/4×1/4×1/4+1×1×3/4=49/64,即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49。
11.【答案】(1)部分水解;原料焦糊;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
(2)无氧;酸性重铬酸钾
(3)30~35 ℃;氧气和糖源
【知识点】芳香油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若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会出现有效成分部分水解的问题,采用水中蒸馏法会出现原料焦糊的问题。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橘皮压榨前需要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为了使精油易于与水分离,在压榨时还需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④过程用普通布袋过滤以除去固体物和残渣。(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酉毒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汁发酣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3)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是好氧微生物,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柑橘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12.【答案】(1)PCR;CaCl2(Ca2+)
(2)染色体DNA;转化
(3)限制;DNA连接;标记基因
(4)抗原—抗体杂交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概述
【解析】【解答】(1)常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时,常用CaCl2(Ca2+)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有利于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2)使用农杆菌1寻目的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草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目的基因进入草莓细胞内,并在草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称为转化。(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基因表达载体上要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出合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4)要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可采用抗原月六体杂交法。
1 / 12017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得不同的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均不同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小
D.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不同的细胞也会表达相同的基因,所以也会含有相同的蛋白质,A错误。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变大,C 错误。细胞凋亡是在基因控制下的一种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D。
2.某种物质会影响腺嘌呤(A)和尿嘧啶(U)之间的互补配对,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易发生的是(  )
A.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会改变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
C.影响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D.影响RNA的复制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类型;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基因突变一般发生于DNA的复制过程,而DNA的复制过程中没有A和U的配对,所以不会影响基因突变的频率。mRNA是转录的产物,转录过程会发生A和U的配对;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也有A和U的配对,RNA的复制过程中也有A和U的配对。
故选:A
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激素都有特定的一种靶细胞
B.动物激素和酶一样,可以重复使用
C.动物激素分泌后都要进入血液中
D.动物激素都是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C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某些动物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所有细胞,如甲状腺激素,A 错误。激素不能重复使用,酶可以重复使用,B 错误。激素分泌后都要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附近,C 正确。动物激素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如性激素,D 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所有的色素都位于叶绿体中
B.叶绿体中的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会在滤纸条上分离
C.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都不能吸收绿光
D.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
【答案】D
【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解析】【解答】液泡中也会含有色素,A 错误。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使色素彼此分离,B 错误。各种色素均能吸收绿光,只是吸收量很少而已,C 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中,D 正确。
故选:D
5.如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某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该农田中的田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B.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C.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t3时开始进行田鼠防治的效果好于t1时进行防治的效果
【答案】C
【知识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t2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A错误。由题图可知,t1、t3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故t1、t3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B错误。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最终增长速率为0,因此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应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之前进行防治,t3开始进行田鼠防治太晚,最好在t1之前进行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
故选:C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一个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时期)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的一个细胞b(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二者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二者的核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 2 个色盲基因,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合有2个或0个色盲基因,A正确。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合有23对、46条染色体,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含有92条染色单体,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46条染色单体,B错误;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一条染色单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为92个,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核工DNA分子数目也为92个,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7.某研究人员利用绿色植物做了如下研究:
分组 1 2 3
处理条件
①品种、长势、数量等相同的绿色植物置于大小相同的玻璃罩内;②各组玻璃罩内外条件相同
玻璃罩内小烧杯中盛有20 mL CO2缓冲液(高于空气CO2浓度) 玻璃罩内小烧杯中盛有20 mLNaOH溶液 玻璃罩内小烧杯中盛有20 mL蒸馏水
适宜光照相同时间
检测 一段时间后,测定玻璃罩内植物干重,并记录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其中   (填序号)组为实验组,该实验的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玻璃罩内植物干重的大小关系最可能是   (3组植物干重依次用M1、M2、M3表示)。
(3)根据实验结果,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可采取   的方法,促进作物增产。
【答案】(1)CO2浓度;1、2;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M1>M3>M2
(3)适当增大CO2浓度或增施农家肥(合理即可)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1、2、3组玻璃罩中只有CO2浓度不同,其他因素均相同,故本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是植物干重的变化量,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虽然光照适宜,但是1、2、3组玻璃置内CO2起始浓度不同,1组CO2浓度最高,其次是3组,2组CO2浓度是0。第2组植物叶肉细胞只能利用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植物整体净光合作用强度小于0,干重减少,适当时间后,当第3组植物将原有CO2(空气)消耗完以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为0,故M1>M3>M2。
8.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GA3和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   。
(2)图中信息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是   。
(3)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IAA含量较   (填“高”或“低”)。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GA3是通过   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
【答案】(1)信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2)促进;IAA+GA3
(3)高;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茎尖为幼嫩组织,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2)分析题图可知,IAA处理组和GA3处理组中茎芽长度均比空白对照组长,所以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起促进作用;B组中IAA+GA3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GA3单独处理和 IAA 单独处理。(3)分析A组和 B 组的实验结果,A组中GA3单独处理组的茎芽长度与GA3+IAA处理组相差不大,而B组中GA3单独处理组的茎芽长度远远短于GA3+IAA处理组,说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 IAA 含量可能较高。当药物完全
抑制茎芽细胞的 DNA 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故从细胞角度分析,GA3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
9.如图是某地区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基本实现了“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是   ,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   。
(2)图中错误的箭头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玉米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   。
(3)与种植单一玉米的农田相比,该生态农业中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既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又可减少氮肥的用量,并且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与传统农业相比,构建生态农业的优点有   、   。
【答案】(1)玉米等农作物;分解者
(2)C;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抵抗力;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解析】【解答】(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是玉米等农作物。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2)图中能量流向人类的途径有A、B、C、D四条,但C途径并不流向人体。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3)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增加农田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构建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10.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受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植株,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使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另一种杂交方法是   。
(2)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自交时,子代中4种花色植株都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物体内不同于A—a和B—b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显性基因D(其等位基因为d),并且该显性基因可抑制基因A和基因B的表达。
①新基因产生的主要途径是   ,该变异的特点有   (请答出3点)。
②上述3对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③若对子代中4种花色植株进行统计(子代数目足够多),则表现型及比例为   。
【答案】(1)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蓝花植株杂交(或纯合红花植株×纯合蓝花植株)
(2)基因突变;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遵循;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49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亲代基因型AABB×aabb或AAbb×aabb时,杂交产生的F1均为紫花,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1.(2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途径,而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②从“9:3:3:1”可知,A-a和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又因基因D所在的染色体不同于A-a和B一b所在的染色体,可见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这3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③根据题意可知,自交可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BDd,其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占3/4×3/4×1/4=9/64,红花植株占1/4×3/4×1/4=3/64,蓝花植株占3/4×1/4×1/4=3/64,白花植株占1/4×1/4×1/4+1×1×3/4=49/64,即紫花:红花:蓝花:白花=9:3:3:49。
11.“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每年的l0月,正是柑橘大量上市的季节。橘子全身都是宝:不仅果肉的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较高,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若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会发生   ;若采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   的问题。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图中①过程处理的作用是   ,③过程一般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其目的是   。
(2)若想利用橘子生产果酒需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需要在   (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   来检验。
(3)若想利用橘子生产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当   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柑橘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答案】(1)部分水解;原料焦糊;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使橘皮精油易于与水分离
(2)无氧;酸性重铬酸钾
(3)30~35 ℃;氧气和糖源
【知识点】芳香油的提取;果酒果醋的制作
【解析】【解答】(1)若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会出现有效成分部分水解的问题,采用水中蒸馏法会出现原料焦糊的问题。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橘皮压榨前需要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10h以上,为了使精油易于与水分离,在压榨时还需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④过程用普通布袋过滤以除去固体物和残渣。(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酉毒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汁发酣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3)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是好氧微生物,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柑橘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12.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为预防乙肝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请问答下列问题:
(1)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进行扩增。把基因转入农杆菌内时常用   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2)使用农杆菌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移至草莓细胞中的   上。目的基因进入草莓细胞内并在草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这个过程称为   。
(3)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需要用   酶和   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要有   ,以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   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
【答案】(1)PCR;CaCl2(Ca2+)
(2)染色体DNA;转化
(3)限制;DNA连接;标记基因
(4)抗原—抗体杂交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概述
【解析】【解答】(1)常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时,常用CaCl2(Ca2+)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有利于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2)使用农杆菌1寻目的基因导入草莓细胞中,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草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目的基因进入草莓细胞内,并在草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称为转化。(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基因表达载体上要有标记基因,以便筛选出合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4)要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可采用抗原月六体杂交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