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件(34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件(34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7 17:53:35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实践力)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综合思维)
3.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水资源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新课导入
黄河之水哪里来,奔流到何处回不回?
新课导入
相互联系的水体:
从存在形式上看
固态
液态
气态
新课讲解
大气
陆地
海洋
降水90%
降水10%
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凝结
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1.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
一、水循环
新课讲解
大气
陆地
海洋
蒸发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凝结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降水10%
(1).海陆间循环
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水循环类型
新课讲解
大气
海洋
降水90%
蒸发
凝结
(2).海上内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海上内循环
新课讲解
大气
陆地
降水10%
蒸发
蒸腾
陆地内循环
(3).陆地内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
新课讲解
三类水循环归纳比较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水量最大
水量最少
最重要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降水
新课讲解
问题3: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问题2:什么作用使径流流回海洋?
问题1:使海洋蒸发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太阳辐射
重力作用
海陆间循环
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问题4:水循环的内因是?
问题5:水循环的外因是?
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探究活动1:
探究活动
1、未登陆的台风。
2、《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
3、塔里木河的水.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的正确吗?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探究活动2:探讨下列现象参与的是哪一种水循环?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
请根据水循环过程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探究活动
二.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
)的影响最大,地下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对(
)几乎没有影响。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降水
蒸发或蒸腾
下渗
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跨流域调水
抽取地下水
修梯田、平整土地
人工降雨
连一连(主要影响的环节)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新课讲解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
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新课讲解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
下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新课讲解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
400年
1
600年
9
700年
2
500年
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
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试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
新课讲解
黄河等大河都流进海洋,但海洋水资源总量大致保持稳定,这说明水循环对水资源总量有什么影响?
维持全球水量
动态平衡
新课讲解
水汽凝结
水汽凝结
水汽凝结
物质沉降
物质输送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新课讲解
海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大气水
新课讲解
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塑造地表形态
3.塑造地表形态
新课讲解
迁移交换作用:
平衡更新作用:
影响塑造作用:
植物蒸腾
小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调节作用:
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
保护水资源!
探究活动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既然水循环能更新水体,维持水量平衡,那能不能说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探究活动
水乃生命之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滴石穿
上善若水
保护水资源!!!
别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案例研究: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水系、湿地、蓄滞洪区,也包括城市配套系统,如绿地、花园、集雨池、可浸透路面等。
思考: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也影响了蒸发、植物蒸腾和降水等环节。
案例研究
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温榆河湿地公园位于北京东北部,占地面积相当于6.5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横跨朝阳、昌平、顺义三区,建成后,它既是京城最大的绿肺,又能为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拦蓄雨洪。
案例研究
温榆河湿地公园能够存蓄1200万立方米雨洪,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据测算,公园建成后可将通州新城的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保证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
在拦蓄雨洪的同时,该公园也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源源不断提供清洁水源。过滤后的河水将符合地表水四类标准,清澈透明。
为了方便市民游玩,公园中还开辟健身步道和湿地博物馆。
拦蓄雨洪、提高防洪标准、保证防洪安全、提供清洁水源、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思考:1.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在解决北京市缺水问题中的作用
建设海绵城市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案例研究
温榆河湿地公园
案例研究


课堂小结
D
F
E
A
C
B
M
N
P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
太阳辐射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_和(D)_______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______。
蒸发
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海陆间
补充
更新
再生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
2.4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训练时间:40分钟)
?
基础训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③
B.⑤
C.⑥
D.⑦
2.2015年5月20日15时,厦门突降暴雨,市区内涝严重。造成这次厦门市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
B.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
C.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
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
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A.增加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4.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构建生态景观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增大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长江三峡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西归”主要依靠的水循环环节是(

A.植物蒸腾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6.如图能直接体现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矛盾
B.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
C.把地球各大圈层联系起来
D.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和            。?
(2)修建水库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是               。?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能力提升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9.下面四幅图表示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水量季节变化很大。该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据此完成10-11题。
10.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人工提水
11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月?次年4月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下图是海绵城市模型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对建造“海绵城市”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涝而实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主要是针对城市“热岛效应”而实施的调节气候措施
C.主要是针对城市水问题而实施的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措施
D.主要是针对城市水污染而实施水质净化措施
13.“海绵城市”所构建的水循环系统是(  )
A.纯自然的水循环系统
B.高仿真自然水循环的人工水循环系统
C.纯人工的全新水循环系统
D.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叠加的水循环系统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PP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可用子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用途。城市水环境是指城市生物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包括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水资源供给程度、水体质量状况、水利工程景观与周围的和谐程度等内容。下图示意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
(1)分析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2)简述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C
6.D
7.答案:(1)蒸发 降水 甲(或陆地内循环) 乙(或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受污染
(5)①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③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第(1)题,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内流区域,但也有外流区域,所以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第(2)题,修建水库对地表径流有较大的影响。第(3)题,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能够增加下渗量,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用水量大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第(5)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D
9.C
10.B
11.D
12.C 
13.D
14.(1)减少街道地表径流;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地表下渗能力;地下径流变大等。
(2)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图版(2019)高地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
课题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主要意义。核心素养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实践力)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综合思维)3.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培养水资源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难点
水循环的主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思考:黄河之水哪里来,奔流到何处回不回?
思考黄河之水能不能复回
从诗句中引出水循环过程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黄河之水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奔流到海,周而复始,不见减少,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图片导入)三类水体的相互转化图相互联系的水体:从存在形式上看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图片导入)水循环过程动画图2.水循环类型(1).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图片导入)海陆间循环过程动画图.海上内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图片导入)海上内循环过程动画图(3).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图片导入)陆上内循环过程动画图三类水循环归纳比较:(图片导入)探究活动1:问题1:使海洋蒸发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太阳辐射)问题2:什么作用使径流流回海洋?(重力作用)问题3: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海陆间循环)问题5: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问题4: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探究活动2:探讨下列现象参与的是哪一种水循环?1、未登陆的台风——海上内循环2、《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海陆间循环3、塔里木河的水.——海陆间循环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的正确吗?——海陆间循环探究活动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水循环过程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二.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
地表径流
)的影响最大,地下径流、下渗、降水等环节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对(水汽输送
)几乎没有影响。连一连(主要影响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图片导入)试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黄河等大河都流进海洋,但海洋水资源总量大致保持稳定,这说明水循环对水资源总量有什么影响?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图片导入)(图片导入)3.塑造地表形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小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平衡更新作用: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迁移交换作用: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联系调节作用: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影响塑造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探究活动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图片导入)水污染相关图既然水循环能更新水体,维持水量平衡,那能不能说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保护水资源!案例研究: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水系、湿地、蓄滞洪区,也包括城市配套系统,如绿地、花园、集雨池、可浸透路面等。思考: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也影响了蒸发、植物蒸腾和降水等环节。)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图片导入)北京规划图温榆河湿地公园位于北京东北部,占地面积相当于6.5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横跨朝阳、昌平、顺义三区,建成后,它既是京城最大的绿肺,又能为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拦蓄雨洪。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图片导入)温榆河湿地公园图温榆河湿地公园能够存蓄1200万立方米雨洪,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据测算,公园建成后可将通州新城的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保证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
在拦蓄雨洪的同时,该公园也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源源不断提供清洁水源。过滤后的河水将符合地表水四类标准,清澈透明。
为了方便市民游玩,公园中还开辟健身步道和湿地博物馆。思考:1.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拦蓄雨洪、提高防洪标准、保证防洪安全、提供清洁水源、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2.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在解决北京市缺水问题中的作用(建设海绵城市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分析总结海陆间循环分析总结画出海上内循环图分析总结画出陆地内循环思考问题思考问题思考问题连一连思考分析活动探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的形成原因让学生学会归纳比较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实验,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运用所学思考分析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材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材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小结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一、水循环1.概念2.水循环类型(1).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3).陆地内循环二.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3.塑造地表形态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