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艺术之美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40分钟
一、
.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兄妹俩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知恩图报的她,在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1.【提取信息】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
A.住亲戚家
B.孤儿院的失误
C.上学
2.【名著链接】读梗概,完成填空。
这本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马修和玛丽拉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安妮的外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最让我们感动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人物】说说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记载,锺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话语。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字词理解】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忆昔去年春(
)
A.从前
B.错过
C.傍晚
(2)江边曾会君(
)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锺子期
(3)此曲终兮不复弹(
)
A.终于
B.终归
C.结束
2.【信息提取】用“____”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
3.【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和“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因的句子是(
)
A.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B.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D.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4【个性感悟】读了短文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的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
⑧“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⑨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
我忽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⑩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有删改)
1.【题目鉴赏】短文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赋予了文章艺术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巧妙借用白鸽这一形象,象征了老人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生活,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精神品质。
C.以“白鸽”为线索贯穿全文,推进故事情节发展。
2.【情节梳理】短文围绕“琴声”讲了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下面的情节梳理图。
3.【想象联想】老人的琴声再一次响起时,作者用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曲子节奏的变化,请你在括号里补充作者的联想和当时曲子对应的节奏。
作者的联想:(
)→如二重奏般奇妙→(
)
↓
↓
↓
曲子的节奏:反复(
)→(
)→低沉婉转→(
)
4.【修辞运用】第⑥段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来比喻老人弹吉他,形象生动,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
5.【写法赏析】第⑨段画“
”的句子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一、1.B
2.绿山墙的安妮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3.(1)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
(2)满头红发、满脸雀斑
她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4.示例:安妮是一个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又知恩图报的女孩。
二、1.C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作用的能力。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主旨,表达了对老人怡然自得的生活和传播快乐的行为的敬佩和赞美。题目中的“白鸽”仅在文章结尾出现,并不是行文线索,故选项C表述有误。
2.又听一曲
静坐欣赏
敬佩
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形成解释的能力。短文写到“我”在伦敦鸽子广场上听一个老人弹琴,先是驻足听琴,接着又听一曲,然后与人交谈,最后看到白鸽围着老人飞舞。紧扣关键语句会发现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赞叹)→“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陶醉)→“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敬佩)→“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震撼)。
3.似流水潺潺
像悲伤的颂歌
快奏回旋
节奏轻快
高亢激昂
【解析】本题考查评析鉴赏和形成解释的能力。作者由老人曲调多变的琴声想到了不同的画面:由起初的反复快奏回旋想到潺潺的流水,由轻快的节奏联想到二重奏,由低沉婉转的琴风想到悲伤的颂歌。音乐节奏的不停变化犹如高超的魔术表演。这一次次富有变化的想象与生动的比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的旋律之美,也表现出老人琴技之高和对音乐的无限热爱。
4.比喻
变魔术
琴技的高超
5.不能。这处环境描写,渲染了伦敦鸽子广场因老人的演奏产生的和谐、快乐的气氛,烘托了老人通过弹奏乐曲传播快乐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文言文阅读
1.(1)A
(2)C
(3)C
2.但见一抔土……江畔起愁云。
3.B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文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究其原因,是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故与之相符的是选项B。
4.示例:我体会到了伯牙失去子期这个知音后的悲痛,明白了知音难觅,要珍惜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结合关键句“惨然伤我心”“不忍泪珠纷”“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可以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