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都县郭猛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都县郭猛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3 18: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值:50分 时间:50分钟 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体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纸的表格中。)
1.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下列历史史实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④崇尚节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中国古代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很多,下列哪一古代的工程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科举制度是在_________逐渐完善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和同为一家”反映了唐朝同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 回鹘 B. 吐蕃 C. 突厥 D. 南诏
5.右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制的新型灌溉工
具,它所使用的动力是
A.风力 B.水力 C.畜力 D.人力
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该诗,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生活时代是在唐朝
A.贞观之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开元盛世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8.下列哪一古代帝王的一生经历充分说明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警世名言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9.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中被作者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
10..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 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该材料与下列内容对应的是: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铁业 D.采煤业
11.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12.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
国盛行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D.经济中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14.郾城大战的交战双方是
A.金与南宋 B.辽与北宋 C.金与北宋 D.辽与南宋
15. 被后世称为“画圣”的画家及其代表作是
A. 阎立本的《步撵图》 B.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 虞世南的《游春图》 D.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6.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见右图),火车
终于修到了“世界屋脊”,那么青藏铁路的路线与下列哪一事
件的路线最相似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游天竺
17.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西藏区域注着“宣政院辖地”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A.唐朝疆域图 B.元朝疆域图 C.明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18、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19、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20、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21、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果
22.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隋 B.唐 C.两宋 D.元
23、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25、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7分,第26题10分,第28题8分,计25分)
①材料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他主要出使哪个国家?(2分)
②材料二中的鉴真主要出使哪个国家?(1分)
③依据材料1,2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2分)
④以上这种对外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27.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1分)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3分)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3分)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材料二 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1)概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历程和原因? (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府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简要说明宋代在对外贸易上采取的政策。(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7分,第26题10分,第28题8分,计25分)
26、(计7分)
①、玄奘 (1分)。主要出使印度。(1分)
②、日本。(1分)
③、开放 (2分)
④、坚持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其他意思相近即可)(2分)
27、(计10分)
⑴唐太宗(1分)
⑵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2分)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1分)
⑶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1分)
⑷镜子指魏征,(1分)他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2分)
28、(计8分)
(1)从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2分)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2分)
(2)出现了商业繁荣的集市、城镇、城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
(3)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