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P111-113)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思考“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衔接知识回顾(用2—3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二、新知导学(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答案)(10分钟)
1. 是我国于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1) 滥伐树木 (2) 沙尘暴
(3) 河流污染 (4) 生物入侵 。
3.生物入侵:
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 中,并对新的 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例如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 ,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 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三、探究、合作、展示
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太湖频繁出现“水华”现象。水华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毒素──湖淀,湖淀能杀死鱼虾等水生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腐败、分解后,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会使水体产生恶臭。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水流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中氧、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这是引起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
1.出现“水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水华是一种水污染现象,它有什么危害?
3.针对水华发生的原因,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思路分析:此题是资料分析题。解答这种类型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主要是考查你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这主要是考查你对已有知识掌握情况。第1、2题就是主要从资料入手,从资料中就可找到答案。在1题中如果联系到上学期学习的“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知识,答案就更全面了。第3题,是发散性的问题,只要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建议就可以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
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
3、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联接起来
A.氟利昂等排放物 a.酸雨
B.砍伐森林 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 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 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 e.土地沙漠化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第三节 (P114-121)
学习目标:
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探究酸雨的影响
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衔接知识回顾(用2—3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二、新知导学(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答案)(10分钟)
1.废电池中有的含有 等重金属。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 的鱼虾造成的,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 污染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2.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 和 。(P118)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正常雨水的pH约为 ,酸雨的pH则小于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酶、石油等燃料中 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 的工作。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 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 不断上升的现象。
(3)地球大气的上层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有效的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 。由于人类大量食用含有 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 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
现 。控制和停止使用 ,以及减少 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3. 在我国 、 和 是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 和 。具体做法是 ,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P121)
三、探究、合作、展示
1、阅读P114-115,完成平P115的讨论题。
四、课堂练习.
1.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污染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2.溶液的pH小于7,那么该溶液就呈(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不能确定
3.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
5.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