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五章 三角形 复习
2.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
一、 认识三角形
1.了解三角形定义:
A
B
C
(1)边上的性质: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角上的性质:
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二、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D
∠ACD= ∠A + ∠B
练一练:
1、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填“能”或“不能”)
① 3,4,5( ) ② 8,7,15( )
③ 13,12,20( )④5,5,11( )
不能
不能
能
能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3、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1)三个内角的度数是1:2:3( )
(2)两个内角是50°和30°( )
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一边是7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________
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而第三边长为
奇数,那么第三边长是 ______
3、在△ABC,AB=5,BC=9,那么 <AC< ___
(第6题) (第7题)
6、如上图,∠1=60°,∠D=20°,则∠A= 度
7、如上图,AD⊥BC,∠1=40°,∠2=30°,
则∠B= 度,∠C= 度
4
14
7或 9
17cm
100
50
60
8.在△ABC中,如果∠A+∠B=
2∠C,∠A≠∠B,那么( )
A、∠A、∠B、∠C都不等于600
B、∠A=600
C、∠B=600,
D、∠C=600
D
则△ABC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B=
9.在△ABC中,如果∠A=
∠C
∠B=3
10.在△ABC中,如果∠A=2
∠C
则△ABC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A
A
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的概念
三、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中垂线的概念
B
C
E
A
BE=EC
线段AE是三角形BC边上的中线.
B
C
D
1
2
A
∠1=∠2
线段AD是三角形∠BAC的角平分线.
A
B
C
D
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
∠ADB=∠ADC =90°
B
C
E
A
直线DE是BC边上的中垂线.
∠DEB=∠DEC =90°
且 BE=EC
D
四、三角形三线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内部)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内部)
3.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①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三角形内部)
②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三角形边上或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外部)
1.如图,在△ABC中,BE是边AC上的中线。已知AB=4,AC=3,BE=5,△ABE的周长=________.
C
B
A
E
2.如图,CE,C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
则∠ECF的度数=______度.
B
C
D
F
E
A
练一练:
10.5
90
邻补角的角平分线的夹角为90度。
4、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E是AB边上的高,BD,CE交于点P。已知∠ABC=600,∠ACB=700, 求∠ACE,∠BDC的度数。
400
800
A
B
C
E
D
F
3.如图,AD、BF都是△ABC的高线,若∠CAD=30度,则∠CBF=______度。
30
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公理(SSS)
(3)边角边公理(SA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角边角公理(ASA)
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角角边公理(AAS)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B
C
D
E
F
2.5cm
3.5cm
40°
40°
3.5cm
2.5cm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ASS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AAA
不能把“AAS”、“ASA”简述为“两角
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B
C
D
E
在△ADE和△ABC中
但△ABC和△ADE不全等
结论: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特别注意边和角“位置上对应相等” 。
如图,已知AC平分∠BCD,要说明△ABC≌△ADC,还需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 请说明理由。
D
C
A
B
或∠BAC=∠DAC
BC=CD
或∠B=∠D
4、如图AD=BC,要判定 △ABC≌△CDA,还需要的条件是 .
A
B
C
D
AB=CD
或∠DAC=∠BCA
B
A
F
C
D
E
如图,已知AB=ED,AF=CD,EF=BC,
说明∠EFD=∠BCA的理由。
A
C
B
O
D
如图:AC和DB相交于点O,若AB=DC,AC=DB,则∠B=∠C,请说明理由.
思考题:
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
A
B
P
C
如图,若点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并且PB⊥AB,PC⊥AC,
则有 PC=PB
书写格式: ∵点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
PB⊥AB,PC⊥AC,
∴PC=PB
如图,在△ABC中, 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是△ABD的高线, ∠C=90 度。若DE=2,BD=3,求线段BC的长。
B
D
E
A
C
(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四、线段中垂线的性质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A
C
O
B
l
几何表述:
∵ 是线段AB的中垂线,点C在 上
∴CA=CB
如下图,已知△ABC中,DE是BC边上的中垂线,若AC=5,EC=2, △ADC的周长是13,求△ABC的周长。
A
B
C
D
E
如上图,EF是AB的中垂线,分别延长BE、AE至D,C,使DE=CE,则AD与BC相等吗 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A
B
C
D
如图,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则有
△ABD的面积=△ACD的面积
A
B
C
D
E
如下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CE是△ADC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8,求△DEC的面积。
如上图,△ABC中,点D是BC上的一点,点E是AD上的一点,若BD:CD=2:3 ,DE:AE=1:4 ,△ABC的面积是8,求△DEC的面积。
A
B
C
D
E
练习: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A
当增加n条线的时候,有多少个三角形?
2、如图,∠1=∠2,AB=CD,AC与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必定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C
3.有一次柯南看见这样一个图,要计算:∠A+∠B+∠C+∠D+∠E+∠F= 度
B
C
D
A
G
M
H
E
F
3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一腰上的中线分此三角形的周长成两部分,其差为2,则腰长为 .
5、如图,AD是△ABC的高,且AD平分∠BAC,请指出∠B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6或8
6、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AOB的平分线就是射线OP,要说明这个结论成立,可先说明△EOD≌ △ . 理是 ,得到 ∠OED=∠ ,再说明△PEC≌△ ,理由是 ,得到PE= ;最后说明△EOP≌△ ,理由是 ,从而说明了∠AOP=∠BOP,即OP平分∠AOB。
FOC
SAS
OFC
PFD
AAS
PF
FOP
SAS
7. (1)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
CE是⊿ABC的______,求证: BD=CE。
高线
证明:∵BD,CE是⊿ABC的高线
∴∠ADB=∠AEC=90°
∵AB=AC,∠A=∠A
∴⊿ADB≌⊿AEC(AAS)
∴BD=CE
.(2) 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
CE是⊿ABC的______,求证:BD=CE
中线
证明:∵AB=AC
∴∠ABC=∠ACB
又∵BD,CE是中线
∴CD=1/2AC ,BE=1/2AB
而AB=AC
∴CD=BE
又BC=CB
∴⊿DCB≌⊿EBC (SAS)
∴BD=CE
(3). 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
CE是⊿ABC的______,求证:BD=CE
角的平分线
证明:∵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1=1/2∠ABC,∠2=1/2∠ACB
∵AB=AC
∴∠ABC=∠ACB
∴∠1=∠2
∵BC=CB
∴⊿DBC≌⊿ECB(ASA)
∴BD=CE
开启 智慧
你说 我说
8、把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火柴盒如图放置,判断AB和CD两条对角线是否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
你们可要好好动动
脑哟!
这是一种什么图形
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