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八)
一、选择题
1.(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瑕疵/龇牙 饮恨/营利 滞纳金/栉风沐雨
B.悄然/愀然 痉挛/劲敌 八宝粥/胡诌八扯
C.噱头/矍铄 堙没/殷红 歼灭/草菅人命
D.伺候/肆意 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依次为:cī/zī、yǐn / yíng、zhì;B依次是:qiǎo、jìng、zhōu;C依次是:xué / jué、yān、jiān;D依次是:cì/sì、qiàn / xiān、bì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明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组词语,先看字形,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确定字的读音。语音题高考为高考试题,近年来,主要把考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考查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这也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在备考中应识记一定量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另外要注意根据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字形。
2.(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通牒 挖墙角 仗义执言 骨骾在喉,不吐不快
B.吊消 百叶窗 察言观色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C.博弈 座右铭 铩羽而归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枉费 股份制 改弦更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项“角”应为“脚”“骾”应为“鲠”;B项“消”应为“销”“剑”应为“箭”;D项“章”应为“张”。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明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组词语,先看字形,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确定字的读音。语音题高考为高考试题,近年来,主要把考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考查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这也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在备考中应识记一定量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另外要注意根据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字形。
3.(2017·珠海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开展冬季严打 ,严厉打击货盗、割盗、拆盗等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犯罪活动。
②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 达7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
③食品是人们生活 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A.整治 累积 必须 B.整顿 累计 必须
C.整顿 累积 必需 D.整治 累计 必需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整治:整理,修理;惩罚,打击,使吃苦头。累积:层层增加,积聚。累计:加起来计算,总计。必须:副词,表示“一定要”,多作状语。必需: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作定语或作谓语。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积累常见的近义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奥运会期间,观众和游客都扎堆在伦敦市东区的奥运场馆群观赛和旅游,伦敦市中区和西区持续低迷的客流量和不景气的生意,让商家和业主不置可否。
B.今年中秋月虽然在上午11点达到最圆,但夜晚时分的明月依然珠圆玉润,人们观月赏月,皎洁的银辉洒满夜空,为到来的“两节”送来温馨的祝福。
C.在中网四分之一决赛中,彭帅并没有像赛前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放水,而是和李娜展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对抗,这场比赛堪称本赛季激动人心的巅峰对决。
D.面对疯狂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已不宜再首鼠两端,应以矫枉必须过正的姿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应用束手无策。珠圆玉润:形容歌声或文辞优美流畅。不能用于描述月亮。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应用真刀真枪。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摇摆不定。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词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
5.(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从2011年10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9个月开展了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和假冒伪劣突出问题,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07万件。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B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C项成分赘余,“目之所及”与“看到的是”重复;D项语序不当,“为期9个月的”与“开展了”位置颠倒。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
二、现代文阅读
6.(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多,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1)以下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的一项是( )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这里面既有阅读者阅读方式、方法的变化,也有读物内容的变化。
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并将替代传统阅读。
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上阅读成为潮流。
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2)下列表述对“碎片化阅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对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睛,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B项“并将替代传统阅读”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的最后一段分析可得,移动阅读也有很多负面作用,所以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阅读。。(2)“碎片化阅读”指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式,而C项是指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3)A项原文为“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题目将必然说成了或然;C项原文“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并不是说没有辐射;D项中“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属于主观臆断,书房有无藏书与电子书并不必然的联系。
【点评】(1)这是一道理解重要词语的题,但命题者将概念的把握,概念的内涵、作用、影剧院响等融合在一起,所以不仅仅是一道理解重要概念的题,将题目的信息量扩大了。(2)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必须弄清“移动阅读”的内涵是阅读的方式和过程,不然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题目有利于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就能很轻易地做出选择。这也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做这类题时要细心、耐心,要坚持从文中找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7.(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
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 具:准备
C.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
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②余船以次俱进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吾令汝为贷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
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对面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
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
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
【答案】(1)C
(2)C
(3)B
(4)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括分析
【解析】【分析】(1)系:拘系(2)A项,①连词,而;②介词,按照。B项,①连词,表递进;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②都是介词,替。D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却。(3)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4)张佳胤不仅仅靠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同时也靠站在自己表面的利益上来打动对方,因为对利益的考虑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常识,这样对手才会觉得他说的话合理,从而更加相信他。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附参考译文】
张佳胤在滑县任县令时,大盗任敬、高章假装锦衣使前来见他。二人径直走上公堂的台阶,面朝北面站立,张佳胤心里对此感到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任敬厉声说:“这是什么时候,你这个县官就这么傲慢地对待朝廷派来的使臣吗 ” 张佳胤的脸色这才略有改变,离开了座位来迎接他们。任敬说:“有圣旨在身,恕我们不能施礼了。”张佳胤说:“是圣上下旨要拘捕我吗?”一面命人摆设香案恭迎圣旨。任敬在张佳胤耳边说:“不是拘捕你,是要抄没耿主事的家。”当时滑县有个耿随朝任户曹,因草场失火案而囚禁在监牢。
张佳胤心里十分怀疑,便把他俩请入后堂。这时任敬扣住张佳胤的左手,高章推着张佳胤的后背,一同进入内室,坐到炕上。任敬掀开胡子笑着说:“您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吧 我们从坝上来,听说您府库里有万两银子,希望您借给我们一用。” 于是同高章一起拔出了匕首,放在张佳胤的脖子上。张佳胤毫无惧色,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图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而看轻我的生命 即便你们不拔出匕首,我一个孱弱书生又能把你们怎么样呢 再说,你们既然自称是朝廷派来的使者,为什么轻易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呢 如果让别人偷看到了,可不是对你们有利的事啊!”两个大盗认为他讲得有理,就把匕首收进了衣袖中。
张佳胤说:“滑县是个小地方,哪能有这么多银子?”任敬拿出了他们的记事本,如数地说了一遍,张佳胤就不再辩白,只是请求他们不要拿得太多,以免连累了自己的官位。张佳胤又反复给这两人讲明利害关系,讲了好半天,这两人说:“我们同伙一共五人,你应该给我们五千两银子。”张佳胤感谢说:“太好了,只是你们两人的钱袋能装得下这么多银子吗 再说你们又有什么办法走出我这衙门呢 ” 两个大盗说:“你考虑得确实有理,应当给我们准备一辆大车,把银子装在车上,我们仍旧按照奉圣旨逮捕犯人的老规矩,给您戴上刑具,不准许有一个人跟从你,如果有人跟上来,我们就先刺死你,等我们骑上马离开后,就把您释放了。”张佳胤说,“你们要是白天押着我在大街上走,县城里的人必定要阻拦你们,即便杀死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 不如夜间行走方便。”两个大盗互相对视后,认为这个办法好。张佳胤又说:“府库里的银子容易辨认,这对你们也没好处。城里有许多富户,我想如数从他们那里借出这五千两银子,这样,既不会连累我这个县官丢了官职,你们也可以高枕无忧。”两个大盗更是觉得他的主意高明。
张佳胤吩咐高章传话,召小吏刘相前来。刘相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刘相到了后,张佳胤就对刘相编瞎话说:“我不幸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灾祸,如果被他们抓走,用不了几天就得死。如今锦衣卫来的官员很有能耐,能解脱我,我心里十分感激他们,我想准备五千两银子作为谢礼。”刘相吐了吐舌头,说:“哪儿去筹集这么多银子 ”张佳胤暗中踩了一下刘相的脚,说:“我常见本城中的有钱人富而好义,我派你去替我借贷。”于是拿过纸笔,写上某大户应当出银子多少两,某中户又应当出多少,一共开列了九个人,正好凑足五千两的数目。这九个人向来都是捕盗的能手。张佳胤又嘱咐刘相说:“朝廷派来的使者在这里,这九位应当衣冠整齐地前来拜见,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了银两,就故意装出一副穷相。”刘相领会了他的意思,出了衙门。张佳胤取来酒食,自己还先动手吃喝,以消除这两人的怀疑,并且告诫这两名大盗不要贪杯,这两个大盗对他更加相信了。酒喝到一半,刚才张佳胤招呼的九个人各自穿着鲜亮的衣服,打扮成富翁的样子,用纸裹着铁的兵器,亲手捧着,陆续来到了门外,编瞎话说:“您所借的银两已经送来了,只是我们贫困,实在拿不出您要求的那么多银子。”一边说,一边还作出苦苦哀求的样子。两名大盗听说银子送到了,而且看到来人都像富豪的样子,不再怀疑。张佳胤命人取秤来,又嫌桌子小,命人取库房中长几横放在后堂,二名役卒也跟着进来,张佳胤与任敬隔着长几,一个处于主位,一个处于宾位,而高章却紧挨在张佳胤身旁,张佳胤于是拿着砝码,对高章说:“你难道不肯为你的官长看看够不够分量吗 ”高章稍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冲上前去,张佳胤乘机脱身,大叫捉贼。任敬起身去扑他,没扑到,便在厨房中自刎。人们活捉了高章,经严刑拷问,又获知王保等其他三名强盗,立即下令逮捕,三人已逃亡到了京师。张佳胤上呈公文,陈述此事,指挥使陆炳把这些强盗全部捉拿归案,并处以极刑。
四、古诗文阅读
8.(2017·珠海模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
【答案】(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2)等我们这些人骑上马离开,就把您释放了。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可根据文言虚词及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
9.(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山光”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园中景物,生动地表现了小园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下,诗人悄然独立,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澈、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
【解析】【分析】(1)本题重在考查诗歌重点字词的赏析。(2)重点考查欣赏诗歌人物形象。
【点评】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我们应该关注下列几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虚词等。 回答问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将该字还原于诗词,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为下一步分析诗词主题打基础。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就是把该字和作品主题建立联系,说明这个字在突出主题方面起了什么作用,也就解释了这个字用得好的原因了。 也即:文中义 情境义 艺术义 主旨义 情感义 。当然也要看提问的方式而灵活运用 。
10.(2017·珠海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②人生如梦, 。
③胡马依北风, 。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⑥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⑧爽籁发而清风生, 。
【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一樽还酹江月;越鸟巢南枝;齐彭殇为妄作;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纤歌凝而白云遏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注意识记的准确性,同时注意书写的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五、语言的运用
11.(2015高二上·连江期中)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与张继共对渔火;与苏东坡泛舟赤壁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句式仿写、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注意内容上要选择历史上的名人和他们的诗文,并注意与“漠北黄沙”“江南水乡”的照应,结构上要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点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0字左右)
穿越剧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类型,国产穿越剧在近几年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魔幻手机》《神话》《寻秦记》《步步惊心》等。2012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基本以“穿越”为话题,对穿越剧进行了讽刺和批评。穿越剧的最大噱头,无非是利用现代人对过往历史的熟悉和掌握现代文明的优越,用一只现代打火机让成吉思汗敬若神明的“古今反差”来制造娱乐,让部分感觉生活“太枯燥”的观众开心解颐。
“穿越剧走红”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热点,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讨论,请你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案示例①穿越要有度。对历史应怀有敬畏之心,“戏说”和“重写”历史都要尊重历史,如果一味“篡改历史”,丧失了最基本的历史底线,最终穿越剧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被人们抛弃。
答案示例②穿越剧要接受公众的检验。既要规范创作,不随意篡改历史,不断进行文化反思;也要听公众的议论,在不出大格没有硬伤的情况下,不妨视作一种娱乐现象,不必有过多的忧思。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应脱离文本,要联系文章主旨,言之成理。
13.(2017·珠海模拟)下面一则电影广告在标点、用词、语法三方面有四处不妥之处,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类电影,被誉为国产电影的华丽盛宴。②影片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冒充神父救人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③该影片首开华语影片邀请好莱坞一线著名影星之先河,④并大胆启用多位青年演员担任主角;⑤同时倪妮等12位“谋女郎”用苏州评弹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也会给观众以强烈地震撼。
【答案】②句的“以及”前面的顿号删去;③“首开……之先河”句义重复,删去“首”或删去“先”;④“启用”当为“起用”;⑤句式杂糅,“演绎了”改为“演绎的”。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语段修改的能力。
【点评】做此类题目,首先要申清题目要求,其次按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每一句。
六、阅读理解
14.(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1)文中多次提到了“叶子”、“落叶”,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落叶”在文中的作用。
(2)祖母是怎样一个人物?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写祖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①“落叶”是行文的线索,使文章叙事显得条理清晰。②“落叶”是饱受生活之苦,而又能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祖母的象征。③“落叶”寄托着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祖母和祖父之间的真挚感情。
(2)①饱受生活磨难,内心深处蕴含苦痛。②热爱生活,面对压力,表现出坚毅、坚强、乐观的精神。③富有情趣美,执著于对祖父的情感。怀念、敬佩、赞美。
(3)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将苦痛埋在心底,坚强、隐忍的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祖母的敬佩之情。
(4)①比喻手法,将祖母比喻为叶子,表现祖母对待生活的坚强。②拟人手法,写叶子(比喻祖母)只将自己的心思向风(祖父)诉说,表现祖母对情感的执著。③对比映衬,用“雪”与“叶子”作对比,用“雪”的“呻吟”表现“叶子”的坚强。④细节描写,祖母用写满思念的叶片祭奠祖父的细节,表现埋藏在心底的痛苦和真挚情感。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1)“落叶”从题目到文中,再到结尾多次出现,因此它是行文的线索, “落叶”的品质与祖母何其相似,因此落叶其实是祖母的象征,象征了祖母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形象。另外,文章的第一段及结尾处,都明显看出借“落叶”表达了“我”对祖母的怀念、钦佩等情感。因此,文中的落叶既是线索,又是祖母这一人物的象征,还借落叶表达了对祖母的怀念。
(2)根据文中对于祖母身世的介绍,如“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怨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祖父吧”等可知,祖母是一个饱受生活磨难,内心深处蕴含苦痛、对祖父忠贞不渝的人。根据“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等语句可知,祖母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根据“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可知,祖母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结合全文内容,这是在写了祖母的身世,塑造了祖母的形象之后,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话,因此,它不仅在写落叶,更是再写如叶子一样的祖母。故赏析时应把两方面内容都赏析出来。如:既写出了落叶坚强、隐忍的特点,也歌颂了将苦痛埋在心底,坚强、隐忍的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祖母的敬佩之情。
(4)主要修辞手法应包括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点评】(1)理解文章关键词语的作用,要看看关键词语出现在什么地方,与全文内容有什么联系,与人物形象有什么联系。结合全文内容与主旨,对其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要根据分值揣摩答案分几方面,尽量做到分析全面。(2)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中的侧面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七、写作
15.(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差别: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点评】要写此类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如果提供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要辩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性间的对比与对照。审题时,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1 / 1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八)
一、选择题
1.(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瑕疵/龇牙 饮恨/营利 滞纳金/栉风沐雨
B.悄然/愀然 痉挛/劲敌 八宝粥/胡诌八扯
C.噱头/矍铄 堙没/殷红 歼灭/草菅人命
D.伺候/肆意 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
2.(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通牒 挖墙角 仗义执言 骨骾在喉,不吐不快
B.吊消 百叶窗 察言观色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C.博弈 座右铭 铩羽而归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枉费 股份制 改弦更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3.(2017·珠海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开展冬季严打 ,严厉打击货盗、割盗、拆盗等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犯罪活动。
②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华人春节海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 达7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
③食品是人们生活 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A.整治 累积 必须 B.整顿 累计 必须
C.整顿 累积 必需 D.整治 累计 必需
4.(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奥运会期间,观众和游客都扎堆在伦敦市东区的奥运场馆群观赛和旅游,伦敦市中区和西区持续低迷的客流量和不景气的生意,让商家和业主不置可否。
B.今年中秋月虽然在上午11点达到最圆,但夜晚时分的明月依然珠圆玉润,人们观月赏月,皎洁的银辉洒满夜空,为到来的“两节”送来温馨的祝福。
C.在中网四分之一决赛中,彭帅并没有像赛前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放水,而是和李娜展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对抗,这场比赛堪称本赛季激动人心的巅峰对决。
D.面对疯狂失控的中国楼市,决策者们已不宜再首鼠两端,应以矫枉必须过正的姿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彻底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5.(2017·珠海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从2011年10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9个月开展了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和假冒伪劣突出问题,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07万件。
二、现代文阅读
6.(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多,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1)以下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的一项是( )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这里面既有阅读者阅读方式、方法的变化,也有读物内容的变化。
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并将替代传统阅读。
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上阅读成为潮流。
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2)下列表述对“碎片化阅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对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睛,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三、文言文阅读
7.(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
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 具:准备
C.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
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②余船以次俱进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吾令汝为贷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D.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
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对面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
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
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
四、古诗文阅读
8.(2017·珠海模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
9.(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10.(2017·珠海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②人生如梦, 。
③胡马依北风, 。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⑥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⑧爽籁发而清风生, 。
五、语言的运用
11.(2015高二上·连江期中)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12.(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0字左右)
穿越剧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类型,国产穿越剧在近几年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魔幻手机》《神话》《寻秦记》《步步惊心》等。2012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基本以“穿越”为话题,对穿越剧进行了讽刺和批评。穿越剧的最大噱头,无非是利用现代人对过往历史的熟悉和掌握现代文明的优越,用一只现代打火机让成吉思汗敬若神明的“古今反差”来制造娱乐,让部分感觉生活“太枯燥”的观众开心解颐。
“穿越剧走红”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热点,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讨论,请你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13.(2017·珠海模拟)下面一则电影广告在标点、用词、语法三方面有四处不妥之处,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战争类电影,被誉为国产电影的华丽盛宴。②影片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冒充神父救人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③该影片首开华语影片邀请好莱坞一线著名影星之先河,④并大胆启用多位青年演员担任主角;⑤同时倪妮等12位“谋女郎”用苏州评弹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也会给观众以强烈地震撼。
六、阅读理解
14.(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1)文中多次提到了“叶子”、“落叶”,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落叶”在文中的作用。
(2)祖母是怎样一个人物?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写祖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七、写作
15.(2017·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A依次为:cī/zī、yǐn / yíng、zhì;B依次是:qiǎo、jìng、zhōu;C依次是:xué / jué、yān、jiān;D依次是:cì/sì、qiàn / xiān、bì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明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组词语,先看字形,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确定字的读音。语音题高考为高考试题,近年来,主要把考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考查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这也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在备考中应识记一定量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另外要注意根据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字形。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A项“角”应为“脚”“骾”应为“鲠”;B项“消”应为“销”“剑”应为“箭”;D项“章”应为“张”。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明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组词语,先看字形,然后根据词语的含义确定字的读音。语音题高考为高考试题,近年来,主要把考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考查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这也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在备考中应识记一定量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规范现代汉语的读音,另外要注意根据词语的含义辨析词语的字形。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整治:整理,修理;惩罚,打击,使吃苦头。累积:层层增加,积聚。累计:加起来计算,总计。必须:副词,表示“一定要”,多作状语。必需: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作定语或作谓语。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积累常见的近义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应用束手无策。珠圆玉润:形容歌声或文辞优美流畅。不能用于描述月亮。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应用真刀真枪。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摇摆不定。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词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
5.【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B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C项成分赘余,“目之所及”与“看到的是”重复;D项语序不当,“为期9个月的”与“开展了”位置颠倒。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
6.【答案】(1)B
(2)C
(3)B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B项“并将替代传统阅读”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的最后一段分析可得,移动阅读也有很多负面作用,所以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阅读。。(2)“碎片化阅读”指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式,而C项是指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3)A项原文为“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题目将必然说成了或然;C项原文“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并不是说没有辐射;D项中“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属于主观臆断,书房有无藏书与电子书并不必然的联系。
【点评】(1)这是一道理解重要词语的题,但命题者将概念的把握,概念的内涵、作用、影剧院响等融合在一起,所以不仅仅是一道理解重要概念的题,将题目的信息量扩大了。(2)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必须弄清“移动阅读”的内涵是阅读的方式和过程,不然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题目有利于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就能很轻易地做出选择。这也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做这类题时要细心、耐心,要坚持从文中找答案。
7.【答案】(1)C
(2)C
(3)B
(4)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概括分析
【解析】【分析】(1)系:拘系(2)A项,①连词,而;②介词,按照。B项,①连词,表递进;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②都是介词,替。D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却。(3)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4)张佳胤不仅仅靠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同时也靠站在自己表面的利益上来打动对方,因为对利益的考虑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常识,这样对手才会觉得他说的话合理,从而更加相信他。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附参考译文】
张佳胤在滑县任县令时,大盗任敬、高章假装锦衣使前来见他。二人径直走上公堂的台阶,面朝北面站立,张佳胤心里对此感到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任敬厉声说:“这是什么时候,你这个县官就这么傲慢地对待朝廷派来的使臣吗 ” 张佳胤的脸色这才略有改变,离开了座位来迎接他们。任敬说:“有圣旨在身,恕我们不能施礼了。”张佳胤说:“是圣上下旨要拘捕我吗?”一面命人摆设香案恭迎圣旨。任敬在张佳胤耳边说:“不是拘捕你,是要抄没耿主事的家。”当时滑县有个耿随朝任户曹,因草场失火案而囚禁在监牢。
张佳胤心里十分怀疑,便把他俩请入后堂。这时任敬扣住张佳胤的左手,高章推着张佳胤的后背,一同进入内室,坐到炕上。任敬掀开胡子笑着说:“您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吧 我们从坝上来,听说您府库里有万两银子,希望您借给我们一用。” 于是同高章一起拔出了匕首,放在张佳胤的脖子上。张佳胤毫无惧色,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图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而看轻我的生命 即便你们不拔出匕首,我一个孱弱书生又能把你们怎么样呢 再说,你们既然自称是朝廷派来的使者,为什么轻易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呢 如果让别人偷看到了,可不是对你们有利的事啊!”两个大盗认为他讲得有理,就把匕首收进了衣袖中。
张佳胤说:“滑县是个小地方,哪能有这么多银子?”任敬拿出了他们的记事本,如数地说了一遍,张佳胤就不再辩白,只是请求他们不要拿得太多,以免连累了自己的官位。张佳胤又反复给这两人讲明利害关系,讲了好半天,这两人说:“我们同伙一共五人,你应该给我们五千两银子。”张佳胤感谢说:“太好了,只是你们两人的钱袋能装得下这么多银子吗 再说你们又有什么办法走出我这衙门呢 ” 两个大盗说:“你考虑得确实有理,应当给我们准备一辆大车,把银子装在车上,我们仍旧按照奉圣旨逮捕犯人的老规矩,给您戴上刑具,不准许有一个人跟从你,如果有人跟上来,我们就先刺死你,等我们骑上马离开后,就把您释放了。”张佳胤说,“你们要是白天押着我在大街上走,县城里的人必定要阻拦你们,即便杀死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 不如夜间行走方便。”两个大盗互相对视后,认为这个办法好。张佳胤又说:“府库里的银子容易辨认,这对你们也没好处。城里有许多富户,我想如数从他们那里借出这五千两银子,这样,既不会连累我这个县官丢了官职,你们也可以高枕无忧。”两个大盗更是觉得他的主意高明。
张佳胤吩咐高章传话,召小吏刘相前来。刘相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刘相到了后,张佳胤就对刘相编瞎话说:“我不幸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灾祸,如果被他们抓走,用不了几天就得死。如今锦衣卫来的官员很有能耐,能解脱我,我心里十分感激他们,我想准备五千两银子作为谢礼。”刘相吐了吐舌头,说:“哪儿去筹集这么多银子 ”张佳胤暗中踩了一下刘相的脚,说:“我常见本城中的有钱人富而好义,我派你去替我借贷。”于是拿过纸笔,写上某大户应当出银子多少两,某中户又应当出多少,一共开列了九个人,正好凑足五千两的数目。这九个人向来都是捕盗的能手。张佳胤又嘱咐刘相说:“朝廷派来的使者在这里,这九位应当衣冠整齐地前来拜见,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了银两,就故意装出一副穷相。”刘相领会了他的意思,出了衙门。张佳胤取来酒食,自己还先动手吃喝,以消除这两人的怀疑,并且告诫这两名大盗不要贪杯,这两个大盗对他更加相信了。酒喝到一半,刚才张佳胤招呼的九个人各自穿着鲜亮的衣服,打扮成富翁的样子,用纸裹着铁的兵器,亲手捧着,陆续来到了门外,编瞎话说:“您所借的银两已经送来了,只是我们贫困,实在拿不出您要求的那么多银子。”一边说,一边还作出苦苦哀求的样子。两名大盗听说银子送到了,而且看到来人都像富豪的样子,不再怀疑。张佳胤命人取秤来,又嫌桌子小,命人取库房中长几横放在后堂,二名役卒也跟着进来,张佳胤与任敬隔着长几,一个处于主位,一个处于宾位,而高章却紧挨在张佳胤身旁,张佳胤于是拿着砝码,对高章说:“你难道不肯为你的官长看看够不够分量吗 ”高章稍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冲上前去,张佳胤乘机脱身,大叫捉贼。任敬起身去扑他,没扑到,便在厨房中自刎。人们活捉了高章,经严刑拷问,又获知王保等其他三名强盗,立即下令逮捕,三人已逃亡到了京师。张佳胤上呈公文,陈述此事,指挥使陆炳把这些强盗全部捉拿归案,并处以极刑。
8.【答案】(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2)等我们这些人骑上马离开,就把您释放了。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
【知识点】翻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可根据文言虚词及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
9.【答案】(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山光”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园中景物,生动地表现了小园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下,诗人悄然独立,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澈、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
【解析】【分析】(1)本题重在考查诗歌重点字词的赏析。(2)重点考查欣赏诗歌人物形象。
【点评】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我们应该关注下列几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虚词等。 回答问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将该字还原于诗词,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为下一步分析诗词主题打基础。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就是把该字和作品主题建立联系,说明这个字在突出主题方面起了什么作用,也就解释了这个字用得好的原因了。 也即:文中义 情境义 艺术义 主旨义 情感义 。当然也要看提问的方式而灵活运用 。
10.【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一樽还酹江月;越鸟巢南枝;齐彭殇为妄作;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纤歌凝而白云遏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注意识记的准确性,同时注意书写的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11.【答案】与张继共对渔火;与苏东坡泛舟赤壁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句式仿写、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注意内容上要选择历史上的名人和他们的诗文,并注意与“漠北黄沙”“江南水乡”的照应,结构上要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点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答案】案示例①穿越要有度。对历史应怀有敬畏之心,“戏说”和“重写”历史都要尊重历史,如果一味“篡改历史”,丧失了最基本的历史底线,最终穿越剧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被人们抛弃。
答案示例②穿越剧要接受公众的检验。既要规范创作,不随意篡改历史,不断进行文化反思;也要听公众的议论,在不出大格没有硬伤的情况下,不妨视作一种娱乐现象,不必有过多的忧思。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应脱离文本,要联系文章主旨,言之成理。
13.【答案】②句的“以及”前面的顿号删去;③“首开……之先河”句义重复,删去“首”或删去“先”;④“启用”当为“起用”;⑤句式杂糅,“演绎了”改为“演绎的”。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语段修改的能力。
【点评】做此类题目,首先要申清题目要求,其次按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每一句。
14.【答案】(1)①“落叶”是行文的线索,使文章叙事显得条理清晰。②“落叶”是饱受生活之苦,而又能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祖母的象征。③“落叶”寄托着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祖母和祖父之间的真挚感情。
(2)①饱受生活磨难,内心深处蕴含苦痛。②热爱生活,面对压力,表现出坚毅、坚强、乐观的精神。③富有情趣美,执著于对祖父的情感。怀念、敬佩、赞美。
(3)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将苦痛埋在心底,坚强、隐忍的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祖母的敬佩之情。
(4)①比喻手法,将祖母比喻为叶子,表现祖母对待生活的坚强。②拟人手法,写叶子(比喻祖母)只将自己的心思向风(祖父)诉说,表现祖母对情感的执著。③对比映衬,用“雪”与“叶子”作对比,用“雪”的“呻吟”表现“叶子”的坚强。④细节描写,祖母用写满思念的叶片祭奠祖父的细节,表现埋藏在心底的痛苦和真挚情感。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1)“落叶”从题目到文中,再到结尾多次出现,因此它是行文的线索, “落叶”的品质与祖母何其相似,因此落叶其实是祖母的象征,象征了祖母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形象。另外,文章的第一段及结尾处,都明显看出借“落叶”表达了“我”对祖母的怀念、钦佩等情感。因此,文中的落叶既是线索,又是祖母这一人物的象征,还借落叶表达了对祖母的怀念。
(2)根据文中对于祖母身世的介绍,如“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怨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祖父吧”等可知,祖母是一个饱受生活磨难,内心深处蕴含苦痛、对祖父忠贞不渝的人。根据“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等语句可知,祖母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根据“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可知,祖母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结合全文内容,这是在写了祖母的身世,塑造了祖母的形象之后,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话,因此,它不仅在写落叶,更是再写如叶子一样的祖母。故赏析时应把两方面内容都赏析出来。如:既写出了落叶坚强、隐忍的特点,也歌颂了将苦痛埋在心底,坚强、隐忍的人生态度,表达作者对祖母的敬佩之情。
(4)主要修辞手法应包括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点评】(1)理解文章关键词语的作用,要看看关键词语出现在什么地方,与全文内容有什么联系,与人物形象有什么联系。结合全文内容与主旨,对其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要根据分值揣摩答案分几方面,尽量做到分析全面。(2)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中的侧面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15.【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差别: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点评】要写此类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如果提供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要辩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性间的对比与对照。审题时,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