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纪
念
白
求
恩
毛泽东
1938年,疯狂的日军不断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不断逃离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但有一个人却率领着一支医疗队“逆行”前往中国。他工作极其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白求恩。
学习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诊断,了解写作背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
拈轻怕重
晋察冀
鄙薄
派qiǎn
xùn
职
热chén
纯cuì
ài
niān
jì
bǐ
遣
殉
忱
粹
2.解释词义
精益求精:
纯粹:
好了还要更好。益,更加。
指真正、名副其实。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分析白求恩性格。
用3分钟默读全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回答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默读提示:注意勾画文章每段的关键语句,特别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词句(导学一)。
2.再次默读,思考问题。
本文原标题为《学习白求恩》,在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符合当时毛泽东写本文的初衷?
默读提示:关注文章各段反复出现或意思相近的句子,同时回忆课前搜索的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1939年,抗战正处于艰苦卓绝的时候,从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来看,学习白求恩大夫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我认为“纪念”更符合作者写本文时的初衷,因为白求恩大夫是为了中国人民而牺牲的,他身上的崇高品质让人难忘,“纪念”这个词更体现作者的痛惜与缅怀之情。尤其是在文章结尾,作者也表露出自己与白求恩大夫只见过一面的深深遗憾之情。
三、精读探究(导学二)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工作不负责任……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课文第2、3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词句,并分析运用对比的表达效果。
对比的表达效果: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了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衬托,白求恩的崇高品质更加突出,更加难得可贵;通过对比衬托,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四、思考问题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经典的纪念性文章,作者的思路清晰,叙述议论有条理。阅读课文,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本文作者写作思路的选项,并说明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
A.
①议论②叙述③赞颂
B.
①议论②赞颂③叙述
C.
①叙述②赞颂③议论
D.
①叙述②议论③赞颂
D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再议论,最后赞颂。先叙述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战的事迹,再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表达痛惜之情,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样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能让文章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谨。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不少的人”
极端负责
极端热忱
满腔热忱
精益求精
拈轻怕重
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对比衬托
思路清晰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和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
第二课时
一、精读研析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一文三用”的文章,“三用”体现在:①悼念和赞美白求恩同志;②对比指出“不少的人”出现的问题;
③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可以称得上是有真情,有反思,有力量。接下来我们从这三方面分组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任务一】小组诵读见“真情”
小组活动要求:
①独立默读课文,用着重号标出表现情感的词语。
②组内分组,组员两两联手。一位负责找出并朗读表现“真情”的语句,一位负责分析朗读时的重音词。组长可用以下形式进行总结: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真情”之处,毛泽东对白求恩表达了
(
)的悼念和赞美;
这些语句在文中特别醒目,
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和停连,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充满了
之情。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
﹒﹒
﹒﹒
﹒﹒﹒
﹒﹒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真情”之处,毛泽东对白求恩表达了饱含深情的悼念和赞美;“毫无”“这是”“这是”“这是”“每一个”“都要”这些语句在文中特别醒目,
朗诵时要注意重音和停连,表达出作者对白求恩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探究学习任务二】对比突出悟“反思”
小组活动要求:
①独立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不同行为、态度的语句。
②组内分工,一半同学负责诵读“不少的人”的行为。诵读后,选派代表记录并交流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组长用以下形式进行总结: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反思”之处,毛泽东对队伍中“不少的人”的行为
地提出了问题;对比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
。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反思”之处,毛泽东对队伍中“不少的人”的行为一针见血地提出了问题;对比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突出了白求恩大公无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同时批评指出了“不少的人”的自私自利的行为。
【探究学习任务三】关注句式寻“力量”
小组活动要求:
①独立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作者使用的特殊句式或具有号召性质的语句。
②组内全员齐读找出的语句。组员分析朗读时的重音并说明理由,然后分析特殊句式并说明表达效果。组长可用以下形式进行总结: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有力”之处,毛泽东用
的语气和
的句式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些语气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
。
特殊句式: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有力”之处,毛泽东用热情洋溢的语气和双重否定的句式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些语气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强调了无一例外,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特殊句式: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小组负责探究作者这篇文章的“有力”之处,毛泽东用热情洋溢的语气和排比的句式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这些语气和句式的表达效果是:议论语气流畅,气势雄浑,使观点更加具体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力地赞美白求恩的精神。
二、拓展延伸(导学四)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对白求恩的了解,请你为白求恩的墓碑撰写一句碑文并做阐释。
【知识卡片】
墓碑碑文,是镌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悼念性文字,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如一位摄影师的碑文是这样写的:“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为历史留下活的形象。”这句话概括了摄影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意义。再如文学家老舍的碑文“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则是引自老舍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阐释:这句朴实的话,是白求恩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既表现出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表现出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
碑文:我是来工作的。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圈点勾画
对比衬托
句式强化
悼念赞美
真情
反思
力量
“一文三用”
饱含深情
指出问题
一针见血
号召学习
热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