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假如只论一时的爆发,能做的实在不多。但是,如果给人以时间,任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结果很可能让你瞠目结舌。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普通的老农,他用十五年的时间,在贫瘠的晋西北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在《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吧。
引入新课
晋西北,位于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他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引入新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卷
juàn 试卷
juǎn 卷起
例:一阵风吹来,桌子上的试卷( juàn )被风卷( juǎn )跑了。
字词识读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
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晋西北地区经常受到干旱、
霜冻、沙尘暴的侵害。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渡过难关。
字词识读
三番五次:形容屡次,多次。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
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的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
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旺盛。
字词识读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是:
归宿
比喻共同渡过难关的词语是:
风雨同舟
表示非法占据的词语是:
盘踞
你赢了!
想一想:同学们,请认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文解读
根据课文内容: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位山野老农,在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一片绿洲的故事。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青山不老(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不老)。
课文解读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课文解读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课文解读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文解读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从数字理解奇迹
课文解读
“一亩”有多少大?
(667平方米)
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
(246,7900万平方米)
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大约100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24679个教室大)
课文解读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课文解读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放肆侵扰,任意妄为
非法占据,文中指干旱、霜冻、沙尘暴常年不断,突出环境指恶劣。
环境恶劣
课文解读
山西,素有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淹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强烈的沙尘暴。
课文解读
霜冻
干旱
课文解读
沙尘暴
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课文解读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十五年植树造林,绿化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文解读
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条件艰苦
年老体衰
拒享清闲
课文解读
老人在年老体衰、孤身一人,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十五年植树造林,绿化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文解读
从结果再次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请带着喜悦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文解读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课文解读
①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课文解读
②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课文解读
③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课文解读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象征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人的精神像青山一样万古流芳!
课文解读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解读
青山不老
山林景观
背景介绍
作者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参天的杨柳
绿色的波浪
粼粼的波光
大环境——恶劣、险峻
小环境——简陋、艰辛
补充——了不起的奇迹
参观——一层层的树梯
美丽画卷
巨
大
贡
献
绿色家园
造福人类
课文解读
准备开始
01
02
03
文中的主人公在什么地方种树?
晋西北
01
02
03
种树的背景环境是什么样的?请概括说明
恶劣、简陋、艰辛
01
02
03
“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谁的感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