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9 两极格局下的东西方世界
一、选择题
1、(2011·四川文综·T23)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图7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点拨】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本题应根据题干材料判断备选各项,排除错误的一个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精讲精析】选C。图片中的重要文献是以来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条约,“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明显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其他说法都能得到体现。
2、(2011·全国文综·T22)1964年到1982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关键词“1964年到1982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
【精讲精析】选A。材料提供时间属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因为A项符合当时苏联经济情况;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专断等现象更加严重,故B项与题意不符;C项是南斯拉夫的模式,不属于苏联的情况;D项放松对东欧的控制与史实不符,应排除。
3、(2011·上海单科·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思路点拨】选A。本题以雨果的言语为切入点,通过欧盟来来考查学生调动、再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欧共体以及欧盟的发展,建立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的,所有说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A项说法符合史实,B项说法太绝对,不是“所有大国”;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没有消磨到国家的个性;D项中不不包括俄国。
4、(2011·上海单科·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思路点拨】本题以美苏争霸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
【精讲精析】选C。A项越南战争的结束表明美国战略的收缩,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执行“莫洛托夫计划”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签订《华沙条约》对抗北约,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撤出古巴导弹,则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符合题意,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5、(2011·重庆文综·T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 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太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4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概括材料信息并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冷战”对朝鲜的影响等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讲精析】第(1)题,甲午战争前日本出兵朝鲜是利用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应从材料一中概括,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日本一跃成为新兴的军事强国,二是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引以为耻,与俄国争夺权利。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可从对中国、对日本、对俄国和对朝鲜四个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所学,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这次首脑会晤的重要意义可根据材料中“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及“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两方面概括得出。
【参考答案】(1)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扩展。
(2)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625年 《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
1899年 《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海牙国际会议)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巴黎和会)
1928年 《巴黎非战公约》
1945年 《联合国宪章》(旧金山会议)
1949年 《日内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联合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