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5 21: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戊戌变法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
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
完全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极右势力为达到攫取钓鱼岛的目的,曾演出了一场捐资购买中国钓鱼岛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允许1894年的历史事件重演。189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A.
1894年
B.
1895年
C.
1897年
D.
1898年
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兄弟聊天,甲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目睹过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这四人中肯定在说谎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D.
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
7.“这场持续了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的尝试;他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第二张图片上的合影发生在什么战役中(
)
A.
林则徐 鸦片战争
B.
关天培 虎门战役
C.
李秀成 青浦大捷
D.
邓世昌 黄海战役
10.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2.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对外赔款总数最多(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3.“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国民革命运动
14.近代以来,中国有海无防,屡被列强入侵。强军梦一直是国人的梦想,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开始于下列哪一时期(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中国成立后
15.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北京曾两次遭遇侵略者的洗劫,第一次发生在1860年,而第二次则发生在(

A.
1840年
B.
1895年
C.
1900年
D.
1931年
16.“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上述屈辱条约的签订与近代哪一战争直接相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17.“奕-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按照这个人物归类标准,该归入此类的人物是


A.
李鸿章
B.
谭嗣同
C.
孙中山
D.
林则徐
18.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
赔款白银4.5亿两
B.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
拆毁大沽炮台
D.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19.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A.
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
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
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
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20.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
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都有巨额赔款
D.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1.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全面支持筹划变法的皇帝是(

A.
光绪帝
B.
咸丰帝
C.
同治帝
D.
道光帝
22.下列诗句中,颂扬邓世昌黄海血战业绩的是(

A.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
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
23.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4.洋务派创办的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A.
安庆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局
2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是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
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
D.
使中国走向了富强之路
二、非选择题
26.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7.“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指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请回答:
(1)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主张开展的运动是什么?其必然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28.“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由哪一派别领导?
什么时候进行的?
(2)这一派别从哪几方面展开了“自救”?
请列举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3)为什么说这场自救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0.材料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摘自义和团的揭帖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怎样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
1.
B2.
B3.
C4.
B5.
C6.
D7.
B8.
C9.
D10.
C11.
C12.
D13.
C14.
B15.
C
16.
C17.
A18.
B19.
B20.
B21.
A22.
C23.
C24.
B25.
D
26.
(1)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化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7.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洋务运动;失败;因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封建根基,所以注定要失败。
28.
(1)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答“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3)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给分)
(4)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9.
(1)洋务派(或地主阶级开明分子)。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办学堂、筹建海军。奕(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而且为之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说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0.
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者。局限性:义和团愚昧迷信、盲目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