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苏南五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第二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江苏省苏南五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第二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6-20 17:52:05

文档简介

2017年江苏省苏南五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第二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狩猎(shòu) 廊庑(wú) 侮辱(wǔ) 辐射(fú)
B.露穷(lòu) 孤处(chǔ) 拮据(jù) 哽咽(yè)
C.按捺(nài) 不屑(xiè) 湔雪(jiān) 鬓发(bìn)
D.癖好(pǐ) 马厩(jiù) 嬗变(shàn) 黯黮(dǎn)
2.(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疾言厉色 游目骋怀 烟燻火燎 目不暇接
B.胡作非为 震耳欲聋 乌合之众 如愿以尝
C.物力惟艰 义无反顾 运筹帷幄 眼花缭乱
D.粗制滥造 摧山坼地 溘然长逝 敝帚自珍
3.(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沦之渐(沾染) 相形见绌(不足) 天作之合(配偶)
B.坚韧不拔(移动) 销声匿迹(销毁) 应运而生(天命、时机)
C.云蒸霞蔚(升腾) 自鸣得意(表示) 至高无上(最)
D.手足无措(措施) 有恃无恐(依仗) 大彻大悟(明白)
4.(2017·江苏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啊!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 一看头之有无, 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
A.即使 只要 就 而且 B.假使 只要 便 并且
C.只要 如果 就 并且 D.只要 如果 便 而且
5.(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方参加高考。
B.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
C.他做事认真,待人真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D.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6.(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B.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C.邻居二,三十年了,相互间从没好意思问过一个“你好”。
D.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7.(2017·江苏模拟)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拟)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设问)
D.东风夜放花千树。(比喻)
8.(2017·江苏模拟)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抒情)
B.上面的阳光垂照下来,下面的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描写)
C.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说明)
D.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帷幕的。(叙述)
9.(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传(节选)》 人物传记 罗曼·罗兰 法国
B.《咬文嚼字》 议论文 朱光潜 中国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D.《五月的鲜花》 音乐评论 李皖 中国
10.(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11.(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于”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君幸于赵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青,取之于蓝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2.(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与秦相较 B.拜送书于庭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3.(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 B.而相如廷斥之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4.(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告以成功
C.凌万顷之茫然 D.洎牧以谗诛
15.(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D.率赂秦耶
16.(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B.《赤壁赋》全赋由景生情,因情入理,情景交融。
C.《八声甘州》抒发了思故乡、怀亲人的愁情,却又给人以雄浑阔大之感。
D.《静女》全诗采取男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手法写成。
二、现代文阅读
17.(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对选文内容拟定的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 B.文化传统 C.财富与包袱 D.传统
(2)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是尚都不正确。
C.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D.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B.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
C.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保护其本来面貌,把祖宗的丰富遗产发扬光大。
D.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它无法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别解说,思路清晰,从而让读者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
B.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论证非常严密,为了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用了比喻、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方式。
C.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和文化。
D.本文语言表达既富有文采,又通俗形象,生动风趣。
18.(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后者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都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对选文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划线句说明了作者开展物种起源研究的触发点和时间。
B.最后一句是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C.段中“如果”“也许”“经过”“当时”等划线词语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时间等方面作出严格限制,说明自己探索过程的艰辛与不易。
D.段中划线的“一些事实”指的是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之间地质上的关系。
(2)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 D.程序顺序
(3)对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及写作过程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让读者知道书中的结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得出的。
C.让读者了解“绪论”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引发出对问题的研究。
(4)选文中不能体现达尔文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一项是(  )
A.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B.达尔文坚持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C.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D.达尔文在理论研究中注重科学实验的态度。
(5)联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B.《〈物种起源〉绪论》语言准确严密,多用结构复杂的句式。
C.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能整体理解整部著作。
D.《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否定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19.(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在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1)以上三个语段分别写了哪些事物?
(2)结合选文内容,作者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采取了断片式写法,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4)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想要表达什么?
三、诗歌鉴赏
20.(2017·江苏模拟)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请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找出该诗的“诗眼”并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4)根据全诗内容,合理想象,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文言文阅读
21.(2017·江苏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奋六世之余烈   
②以愚黔首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是什么句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概括语段的内容。
五、语言表达
22.(2017·江苏模拟)张丹给妈妈买了一双皮鞋作为生日礼物,妈妈试穿时发现鞋子上有瑕疵,于是张丹就带着发票去找商场的营业员,希望能换一双鞋。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写一段张丹与营业员协商的对话。
要求:至少三个回合。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3.(2017·江苏模拟)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流行风·古典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本次活动的目的。
(2)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3)请以你熟悉的一首流行歌曲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古典味。
(4)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方式来开展活动?请写出至少两项活动。
24.(2017·江苏模拟)李华今年7月将从育才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请你为他向“浪潮”服装公司人事部王经理写一封求职信。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充实,不少于200字。
六、命题作文
25.(2017·江苏模拟)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讲述亲身的经历,可以抒写内心的感受,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辐”“处”“露”“捺”,注意这些多音字,在读音的时候是极其误读的。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烟燻火燎(烟熏火燎);B如愿以尝(如愿以偿);C物力惟艰(物力维艰)
【点评】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中的字解释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才能准确解释字义。B销声匿迹(减少,消除);C云蒸霞蔚(聚集);D.手足无措(安放)
4.【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使用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的意思,看好文段中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
5.【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六个类型。A选项是成分残缺,应该在句子末尾加上“问题”;B选项并列不当“治理、建设、规划”。C选项“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塑造”改为“显示”。
6.【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那么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呢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A选项句子末尾的句号放在双引号的里面。C选项“邻居二、三十年了”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D选项把“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句末的问号改为逗号。
7.【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使用类试题,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本题B选项是“比喻”手法。
8.【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表达方式的考查类试题,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A选项是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
9.【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名著常识的考查类试题,考生在平时阅读和欣赏名著的时候要弄清楚相关名著的具体细节。本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事散文。
10.【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名篇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平时对名著的了解,准确分析名著,把握选项内容。“A.《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不是那一代知识分子,而是作者代表自己的。
11.【答案】A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将文言虚词放在语境中准确理解和分析其意义和用法。BCD选项都解释为“从”;A选项是被动句式的标志。
【点评】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2.【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此题A当通倘;B庭通廷;C缪通寥。
13.【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如本题的“廷”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14.【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15.【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就是古意和今天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例如与其:古意是和他,今意表示假设语气的词语。
16.【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课内所学文章的了解类试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只要认真辨识选项的对错就可以了。本题:抒发了思故乡、怀亲人的愁情,说成是愁情是不准确的。
17.【答案】(1)C
(2)A
(3)C
(4)A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为文本拟写标题类试题,这类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能力,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抓住文本的中心内容。本题答案选C项。(2)BCD均不全面。B项信息在第四段,C项信息在第五段,D项信息在第六段。(3)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说法过于绝对。(4)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本文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别解说,思路清晰,从而让读者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说把两者截然区分开来,理解不正确,本身两者是没有区分可言的。
【点评】本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快速的把握能力,一篇文本读完后能概括出题目,就说明考生对文本的中心把握一定要准确无误。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采用画读的方法。
18.【答案】(1)C
(2)A
(3)B
(4)D
(5)C
【知识点】科普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到选项中对应即可得出答案。(2)1、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例:《中国石拱桥》古→今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 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3)本题是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注意容易犯的错误是选项的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例如本题的A选项 “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就是所答非所问的错误。(4)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所以考生根据理解可以选择选项D.达尔文在理论研究中注重科学实验的态度。(5)本题是对文本内容和文章相关问题的理解类试题,本题选项C “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说绪论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不正确。
【点评】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段中“如果”“也许”“经过”“当时”等划线词语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时间等方面作出严格限制,说明自己探索过程的艰辛与不易。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19.【答案】(1)日出与日落;熊峰的尸体;枝上啼鸣的麻雀。
(2)①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②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3)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家中的阳台,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情理上,作者用一条对大地的深情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集中揭示了主旨。
(4)善待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知识点】散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考生要注意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将关键性的语句画下来,比如第一段关键词是日出和日落。(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中心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全文把握主旨和中心。注意题干“结合选文内容,作者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用原文语句回答)”要用原文内容作答。(3)断片写法的把握要注意结合文本分析,本题可以作答为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家中的阳台,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情理上,作者用一条对大地的深情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集中揭示了主旨。(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中心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全文把握主旨和中心。注意题干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把握全文,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可以理解概括为“善待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点评】本题是对文本段意的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研读,将关键的情节和词汇画下来。答案可以概括为“日出与日落;熊峰的尸体;枝上啼鸣的麻雀”。
20.【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比喻、夸张
(3)诗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该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
(4)略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默写类型题,考生要注意在书写的时候不要出现“材”“千金散尽”错别字。(2)本题是对诗句的手法赏析类试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很显然这是比喻和夸张的手法。(3)本题是考查的诗歌的诗眼问题,考生要注意诗歌的诗眼就是能够体现本诗歌的灵魂的一句诗歌或者一个词语。找出诗歌的诗眼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主旨。(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在扩写诗句的理解的时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点评】考生要注意诗歌的手法题,首先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辨认手法,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回答问题即可。
21.【答案】(1)功业;使……愚昧
(2)定语后置
(3)①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②好的将领手执强劲有力的弓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4)秦始皇统一天下并巩固政权。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十二个金人”(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履”“六合”“鞭笞”“要害”“信臣精卒”。(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类试题,这类试题一定要注意找到人物、事件、结果。本题可以概括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并巩固政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常见的特殊句式,分类总结和积累并观察其特点。
22.【答案】本题考查交往中协商的能力,对话内容具体,协商要求合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特殊语境的应用类试题,考生要根据文段的内容,合理的运用得体的语言写一段话。这段话要让张丹表达出目的并达到所想换取商品的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语段表达能力,考生要注意这样的试题是有背景和要求的,一定要按照题干的要求作答。
23.【答案】(1)通过对流行歌曲歌词的鉴赏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略
(3)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直接借用古典诗词;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富有古典韵味;《在水一方》化用《诗经 蒹葭》的内容。
(4)问卷调查、访谈、活动心得展示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特殊语境的应用类试题,考生要根据文段的内容,合理的运用得体的语言作答本题。例如“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扣住活动的中心“流行风 古典味”拟写宣传语。
24.【答案】格式完整,包括标题、称谓、正文、落款、附文几个部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应用文体写作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所给语境的背景,按照求职信的格式进行写作。求职信,首先要介绍求职人的基本信息和资料,其次要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将来所在公司工作的优势。注意不要透露个人的真实姓名。
25.【答案】【参考例文】我学会了忍耐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珍珠因为忍耐了蚌壳数千日的折磨,才绽放出了它夺目的光彩;大海因为忍耐了小溪的流入,才展现了它壮阔的美丽;大地因为忍耐了小草汲取营养的根,才拥有了那身美丽的衣裳.忍耐是一种美丽。 黄沙漫天,寒风凛冽,在遥远的戈壁,生长着一种叫做“依米”的小花,它忍耐了六年的时光,才能绽放出两天夺目的美丽。在每一个日夜里,在每一分,每一秒里,依米小花都在努力的向下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不断地扎根,不断的生长,它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于是,它就这样日复一日,熬过了六年的日夜,依米小花终于绽放了,那美丽的花朵虽小但夺目,即使只有两天的生命,即使就要全部枯萎,它也从不放弃一丝的机会。 依米小花忍耐了六年的戈壁黄沙,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黑暗的囚笼中,潮湿的环境里,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好像从未生活在这鼠蝗为患的囚笼中。司马迁,在自己的忠心被玷污后,虽身受腐刑,但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史记》。他在牢笼中忍耐着老鼠的撕咬,忍耐着狱卒的折磨,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终于,他的忍耐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他逝世的那一刻,他的梦想已经实现,它的光芒已经耀眼。 司马迁忍耐了狱卒的折磨,散发出了属于自己耀眼的光芒。 满园桃花,蜂蝶嬉戏,庭中美人却无心顾及。因为她的高傲,因为她的清高,在被花匠点上一颗黑痣之后,她的人生就注定这样度过。但是,她没有哭,她只是独自忍耐着,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国家面临和亲时,众多妃子你推我让,只有她毅然选择了承担。当她步入大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昭君的美丽如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她那心中的大气,有时它增添了一份豪气。她忍耐了后宫的冷落,才赢回了属于自己的目光。 昭君忍耐了后宫冰冷的环境,才赢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 依米小花忍耐了六年的戈壁黄沙,才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司马迁因为忍耐了狱卒的折磨,散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昭君忍耐了后宫的冷落,赢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 忍耐是一种美丽。 俗语云:“忍字头上一把刀。”人生有时会因这把刀而备受痛楚,但也正是这把刀雕刻出了美丽的人生之花。
【知识点】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但不是完全开放的一个题目。说它开放,我学会了,可以写的内容很多,没有什么限制,可由自己所想。说它不是完全开放的,是因为在这个题目中,前面有一限制性的词,那就是“后来”。因此,文章所写应该涉及到自己的某个经历的挫折或失败,在这样的经历或失败之后,自己学会了什么。前面这一背景应与后面学会的内容应该联系在一起。在写作的重点上,“学会”的过程应该是本文重点所写的内容,不能把以前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放大,作为重点来写,从而造成偏题。另外这个题目,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因此,记叙的文体特点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点评】半命题作文也应仔细审题,辨清题意。对题目认真进行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就能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干扰因素。对这些关键词语,一定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准确理解。把握住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要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来拟题。关注细节,以小见大。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1 / 12017年江苏省苏南五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第二次调研性统测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狩猎(shòu) 廊庑(wú) 侮辱(wǔ) 辐射(fú)
B.露穷(lòu) 孤处(chǔ) 拮据(jù) 哽咽(yè)
C.按捺(nài) 不屑(xiè) 湔雪(jiān) 鬓发(bìn)
D.癖好(pǐ) 马厩(jiù) 嬗变(shàn) 黯黮(dǎn)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
【解析】【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辐”“处”“露”“捺”,注意这些多音字,在读音的时候是极其误读的。
2.(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疾言厉色 游目骋怀 烟燻火燎 目不暇接
B.胡作非为 震耳欲聋 乌合之众 如愿以尝
C.物力惟艰 义无反顾 运筹帷幄 眼花缭乱
D.粗制滥造 摧山坼地 溘然长逝 敝帚自珍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A烟燻火燎(烟熏火燎);B如愿以尝(如愿以偿);C物力惟艰(物力维艰)
【点评】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沦之渐(沾染) 相形见绌(不足) 天作之合(配偶)
B.坚韧不拔(移动) 销声匿迹(销毁) 应运而生(天命、时机)
C.云蒸霞蔚(升腾) 自鸣得意(表示) 至高无上(最)
D.手足无措(措施) 有恃无恐(依仗) 大彻大悟(明白)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中的字解释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才能准确解释字义。B销声匿迹(减少,消除);C云蒸霞蔚(聚集);D.手足无措(安放)
4.(2017·江苏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了头颅,却还能做服役和战争的机械,世上的情形就何等地醒目啊!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 一看头之有无, 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 也不至于再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单是电报,就要省下许多许多来。
A.即使 只要 就 而且 B.假使 只要 便 并且
C.只要 如果 就 并且 D.只要 如果 便 而且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使用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的意思,看好文段中句子之间的关联关系。
5.(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方参加高考。
B.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
C.他做事认真,待人真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D.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六个类型。A选项是成分残缺,应该在句子末尾加上“问题”;B选项并列不当“治理、建设、规划”。C选项“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塑造”改为“显示”。
6.(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B.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C.邻居二,三十年了,相互间从没好意思问过一个“你好”。
D.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那么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呢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A选项句子末尾的句号放在双引号的里面。C选项“邻居二、三十年了”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D选项把“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句末的问号改为逗号。
7.(2017·江苏模拟)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代)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拟)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设问)
D.东风夜放花千树。(比喻)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使用类试题,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本题B选项是“比喻”手法。
8.(2017·江苏模拟)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抒情)
B.上面的阳光垂照下来,下面的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描写)
C.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说明)
D.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帷幕的。(叙述)
【答案】A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表达方式的考查类试题,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A选项是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
9.(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传(节选)》 人物传记 罗曼·罗兰 法国
B.《咬文嚼字》 议论文 朱光潜 中国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D.《五月的鲜花》 音乐评论 李皖 中国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名著常识的考查类试题,考生在平时阅读和欣赏名著的时候要弄清楚相关名著的具体细节。本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事散文。
10.(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名篇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平时对名著的了解,准确分析名著,把握选项内容。“A.《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不是那一代知识分子,而是作者代表自己的。
11.(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于”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君幸于赵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青,取之于蓝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A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将文言虚词放在语境中准确理解和分析其意义和用法。BCD选项都解释为“从”;A选项是被动句式的标志。
【点评】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2.(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当与秦相较 B.拜送书于庭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此题A当通倘;B庭通廷;C缪通寥。
13.(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 B.而相如廷斥之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如本题的“廷”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14.(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告以成功
C.凌万顷之茫然 D.洎牧以谗诛
【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15.(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D.率赂秦耶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就是古意和今天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例如与其:古意是和他,今意表示假设语气的词语。
16.(2017·江苏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B.《赤壁赋》全赋由景生情,因情入理,情景交融。
C.《八声甘州》抒发了思故乡、怀亲人的愁情,却又给人以雄浑阔大之感。
D.《静女》全诗采取男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手法写成。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课内所学文章的了解类试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只要认真辨识选项的对错就可以了。本题:抒发了思故乡、怀亲人的愁情,说成是愁情是不准确的。
二、现代文阅读
17.(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对选文内容拟定的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 B.文化传统 C.财富与包袱 D.传统
(2)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是尚都不正确。
C.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D.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B.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
C.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保护其本来面貌,把祖宗的丰富遗产发扬光大。
D.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它无法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别解说,思路清晰,从而让读者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
B.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论证非常严密,为了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用了比喻、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方式。
C.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和文化。
D.本文语言表达既富有文采,又通俗形象,生动风趣。
【答案】(1)C
(2)A
(3)C
(4)A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为文本拟写标题类试题,这类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能力,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抓住文本的中心内容。本题答案选C项。(2)BCD均不全面。B项信息在第四段,C项信息在第五段,D项信息在第六段。(3)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说法过于绝对。(4)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本文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别解说,思路清晰,从而让读者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说把两者截然区分开来,理解不正确,本身两者是没有区分可言的。
【点评】本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快速的把握能力,一篇文本读完后能概括出题目,就说明考生对文本的中心把握一定要准确无误。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采用画读的方法。
18.(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后者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都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对选文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划线句说明了作者开展物种起源研究的触发点和时间。
B.最后一句是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C.段中“如果”“也许”“经过”“当时”等划线词语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时间等方面作出严格限制,说明自己探索过程的艰辛与不易。
D.段中划线的“一些事实”指的是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之间地质上的关系。
(2)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A.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 D.程序顺序
(3)对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及写作过程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让读者知道书中的结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得出的。
C.让读者了解“绪论”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引发出对问题的研究。
(4)选文中不能体现达尔文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一项是(  )
A.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B.达尔文坚持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C.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D.达尔文在理论研究中注重科学实验的态度。
(5)联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B.《〈物种起源〉绪论》语言准确严密,多用结构复杂的句式。
C.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能整体理解整部著作。
D.《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否定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答案】(1)C
(2)A
(3)B
(4)D
(5)C
【知识点】科普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到选项中对应即可得出答案。(2)1、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例:《中国石拱桥》古→今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 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3)本题是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注意容易犯的错误是选项的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例如本题的A选项 “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就是所答非所问的错误。(4)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所以考生根据理解可以选择选项D.达尔文在理论研究中注重科学实验的态度。(5)本题是对文本内容和文章相关问题的理解类试题,本题选项C “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说绪论是著作后的概述部分不正确。
【点评】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段中“如果”“也许”“经过”“当时”等划线词语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时间等方面作出严格限制,说明自己探索过程的艰辛与不易。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19.(2017·江苏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在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1)以上三个语段分别写了哪些事物?
(2)结合选文内容,作者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采取了断片式写法,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4)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想要表达什么?
【答案】(1)日出与日落;熊峰的尸体;枝上啼鸣的麻雀。
(2)①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②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3)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家中的阳台,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情理上,作者用一条对大地的深情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集中揭示了主旨。
(4)善待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知识点】散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考生要注意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将关键性的语句画下来,比如第一段关键词是日出和日落。(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中心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全文把握主旨和中心。注意题干“结合选文内容,作者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用原文语句回答)”要用原文内容作答。(3)断片写法的把握要注意结合文本分析,本题可以作答为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家中的阳台,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情理上,作者用一条对大地的深情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集中揭示了主旨。(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中心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全文把握主旨和中心。注意题干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大地上的事情”想要表达什么?通过把握全文,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可以理解概括为“善待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点评】本题是对文本段意的概括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研读,将关键的情节和词汇画下来。答案可以概括为“日出与日落;熊峰的尸体;枝上啼鸣的麻雀”。
三、诗歌鉴赏
20.(2017·江苏模拟)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请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找出该诗的“诗眼”并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4)根据全诗内容,合理想象,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比喻、夸张
(3)诗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该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
(4)略
【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默写类型题,考生要注意在书写的时候不要出现“材”“千金散尽”错别字。(2)本题是对诗句的手法赏析类试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很显然这是比喻和夸张的手法。(3)本题是考查的诗歌的诗眼问题,考生要注意诗歌的诗眼就是能够体现本诗歌的灵魂的一句诗歌或者一个词语。找出诗歌的诗眼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主旨。(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在扩写诗句的理解的时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点评】考生要注意诗歌的手法题,首先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辨认手法,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回答问题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21.(2017·江苏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奋六世之余烈   
②以愚黔首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是什么句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概括语段的内容。
【答案】(1)功业;使……愚昧
(2)定语后置
(3)①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②好的将领手执强劲有力的弓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4)秦始皇统一天下并巩固政权。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十二个金人”(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履”“六合”“鞭笞”“要害”“信臣精卒”。(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类试题,这类试题一定要注意找到人物、事件、结果。本题可以概括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并巩固政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常见的特殊句式,分类总结和积累并观察其特点。
五、语言表达
22.(2017·江苏模拟)张丹给妈妈买了一双皮鞋作为生日礼物,妈妈试穿时发现鞋子上有瑕疵,于是张丹就带着发票去找商场的营业员,希望能换一双鞋。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写一段张丹与营业员协商的对话。
要求:至少三个回合。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本题考查交往中协商的能力,对话内容具体,协商要求合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特殊语境的应用类试题,考生要根据文段的内容,合理的运用得体的语言写一段话。这段话要让张丹表达出目的并达到所想换取商品的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语段表达能力,考生要注意这样的试题是有背景和要求的,一定要按照题干的要求作答。
23.(2017·江苏模拟)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流行风·古典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本次活动的目的。
(2)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3)请以你熟悉的一首流行歌曲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古典味。
(4)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方式来开展活动?请写出至少两项活动。
【答案】(1)通过对流行歌曲歌词的鉴赏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略
(3)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直接借用古典诗词;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富有古典韵味;《在水一方》化用《诗经 蒹葭》的内容。
(4)问卷调查、访谈、活动心得展示等。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特殊语境的应用类试题,考生要根据文段的内容,合理的运用得体的语言作答本题。例如“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扣住活动的中心“流行风 古典味”拟写宣传语。
24.(2017·江苏模拟)李华今年7月将从育才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请你为他向“浪潮”服装公司人事部王经理写一封求职信。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充实,不少于200字。
【答案】格式完整,包括标题、称谓、正文、落款、附文几个部分。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应用文体写作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所给语境的背景,按照求职信的格式进行写作。求职信,首先要介绍求职人的基本信息和资料,其次要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将来所在公司工作的优势。注意不要透露个人的真实姓名。
六、命题作文
25.(2017·江苏模拟)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讲述亲身的经历,可以抒写内心的感受,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我学会了忍耐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珍珠因为忍耐了蚌壳数千日的折磨,才绽放出了它夺目的光彩;大海因为忍耐了小溪的流入,才展现了它壮阔的美丽;大地因为忍耐了小草汲取营养的根,才拥有了那身美丽的衣裳.忍耐是一种美丽。 黄沙漫天,寒风凛冽,在遥远的戈壁,生长着一种叫做“依米”的小花,它忍耐了六年的时光,才能绽放出两天夺目的美丽。在每一个日夜里,在每一分,每一秒里,依米小花都在努力的向下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不断地扎根,不断的生长,它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于是,它就这样日复一日,熬过了六年的日夜,依米小花终于绽放了,那美丽的花朵虽小但夺目,即使只有两天的生命,即使就要全部枯萎,它也从不放弃一丝的机会。 依米小花忍耐了六年的戈壁黄沙,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黑暗的囚笼中,潮湿的环境里,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好像从未生活在这鼠蝗为患的囚笼中。司马迁,在自己的忠心被玷污后,虽身受腐刑,但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史记》。他在牢笼中忍耐着老鼠的撕咬,忍耐着狱卒的折磨,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终于,他的忍耐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他逝世的那一刻,他的梦想已经实现,它的光芒已经耀眼。 司马迁忍耐了狱卒的折磨,散发出了属于自己耀眼的光芒。 满园桃花,蜂蝶嬉戏,庭中美人却无心顾及。因为她的高傲,因为她的清高,在被花匠点上一颗黑痣之后,她的人生就注定这样度过。但是,她没有哭,她只是独自忍耐着,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国家面临和亲时,众多妃子你推我让,只有她毅然选择了承担。当她步入大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昭君的美丽如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她那心中的大气,有时它增添了一份豪气。她忍耐了后宫的冷落,才赢回了属于自己的目光。 昭君忍耐了后宫冰冷的环境,才赢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 依米小花忍耐了六年的戈壁黄沙,才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司马迁因为忍耐了狱卒的折磨,散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昭君忍耐了后宫的冷落,赢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 忍耐是一种美丽。 俗语云:“忍字头上一把刀。”人生有时会因这把刀而备受痛楚,但也正是这把刀雕刻出了美丽的人生之花。
【知识点】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但不是完全开放的一个题目。说它开放,我学会了,可以写的内容很多,没有什么限制,可由自己所想。说它不是完全开放的,是因为在这个题目中,前面有一限制性的词,那就是“后来”。因此,文章所写应该涉及到自己的某个经历的挫折或失败,在这样的经历或失败之后,自己学会了什么。前面这一背景应与后面学会的内容应该联系在一起。在写作的重点上,“学会”的过程应该是本文重点所写的内容,不能把以前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放大,作为重点来写,从而造成偏题。另外这个题目,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因此,记叙的文体特点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点评】半命题作文也应仔细审题,辨清题意。对题目认真进行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就能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干扰因素。对这些关键词语,一定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准确理解。把握住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要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来拟题。关注细节,以小见大。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