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6℃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
C.人一次脉搏的时间约为4s
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变化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可以达到1.4m/s,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哪种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
A.红光 B.紫外线 C.红外线 D.绿光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因为荧光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才发光,所以只有紫外线才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选B.
【分析】根据荧光物质对光的反应,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3.(2016·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广场舞声音响起,居民区安静“荡然无存”.有人建议在跳舞的广场周围设置用吸声材料制成的板墙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 )
A.不能控制噪声 B.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在跳舞的广场周围设置用吸声材料制成的板墙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
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的下方,故本选项错误;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故本选项错误;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的下方,故本选项错误;
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度,则反射光线有可能射到墙上的F点,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寒冬带着眼镜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预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
故选A.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不符合题意.
B、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所以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光现象.(1)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3)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某小组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做法,正确的做法是( )
A.图甲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B.图乙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C.图甲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D.图乙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甲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因此正确的是图乙;在长度测量中,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在长度测量中,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带保持不变且需要吸热的是( )
A.冰的熔化过程 B.水的凝固过程
C.蜡烛的熔化过程 D.蜡烛的凝固过程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A、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水是晶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D、蜡烛是非晶体,蜡烛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蜡烛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
10.(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小米同学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就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月牙板向后折时,看不到折射光线,但折射光线仍然存在,故A错误;(2)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就此现象可以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尽管B选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以及C选项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都是正确的,但就此现象不能说明,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老师让全班同学测出自己拳头的周长和脚的长度,数据汇总到小明这里,小明发现各人的拳头周长和脚的长度近似相等,得到结论:手大的人脚也长.小明所做的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与论证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明的过程包括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三个环节,其中小明发现各人的拳头周长和脚的长度近似相等,得到结论:手大的人脚也长,这属于分析与论证环节.
故选D.
【分析】一般情况下,探究式学习环节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与反思﹣﹣交流与表达等七个方面.
1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钠﹣铝合金 C.镁﹣铁合金 D.铁﹣铝合金
【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A、由铁的熔点为1535℃,铜的熔点为1083℃,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气化,可制取合金,故A错误;
B、由钠的熔点97.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883℃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钠﹣铝合金,故B错误;
C、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气化,则不可采用此法制取合金,故C正确;
D、由铁的熔点为153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467℃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铁﹣铝合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的温度来解答.
1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不但可以拍照,还能扫描黑色二维码快速登录网页、网上支付或加微信好友,如图所示是手机扫描广告纸上二维码时的情形,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线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手机的厚度小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B错误;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正确;
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则手机的厚度应大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1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60s内物体一直在运动
B.在20﹣4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
C.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快
D.在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AB、物体20s﹣40s内运动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B错误.
C、物体在0﹣20s内运动的速度v1= = =10m/s,物体在40﹣60s内运动的速度v2= = =20m/s,所以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慢,故C错误;
D、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10m/s,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看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没有移动距离,如果移动了距离就说明物体在运动,否则,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2)确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1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N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①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暗盒圆孔大.②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暗盒圆孔和光屏之间会聚,所以光斑要比暗盒圆孔大.③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暗盒圆孔一样大.因此嵌人暗盒圆孔的那个光学器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故选C.
【分析】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来分别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将如图中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填写在如表中相应的空格中
球的直径 体温计的示数 机械秒表的读数
cm ℃ s
【答案】1.60;37.1;99.8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
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球直径的起始刻度线值为2.50cm,终了刻度值为4.10cm,所以球的直径为1.60cm;
由图2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37℃后第1小格,所以温度为37.1℃;
由图3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s=99.8s.
故答案为:1.60;37.1;99.8.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体温计读数时要看清其分度值,根据液柱末端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末端相垂直.(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聆听共老牛与蚊子发出的声音吗?通常情况下 叫声响度较小, 的叫声音调较低;音调较低说明其发声部位振动的 (振幅/频率)较小.
【答案】蚊子;老牛;频率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1)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故蚊子的声音音调较高,而响度较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振幅小;(2)老牛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振幅大,老牛的声音音调较低,是因为老牛发声时其声带振动的频率较小;
故答案为:蚊子;老牛;频率.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2015年12月22日傍晚,南京天空出现了玫红色雾霾的奇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珠;“霾”是指固体小颗粒,其中含有大量的PM2.5(直径≤2.5μm的颗粒物),2.5μm= m.专家说这是傍晚的霞光遇到了雾霾产生的景象,这也说明白光 (是/不是)单色光.
【答案】液化;2.5×10﹣6;不是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
雾霾天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的小液滴往往附着在一些固体颗粒上.这些颗粒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可随呼吸进入人体内,因而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
当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故答案为:液化;2.5×10﹣6;不是.
【分析】(1)要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根据长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3)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1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2016年1月6日,我国地震台网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朝鲜证实进行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生的 (超声波/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 (高/低),这种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 .
【答案】次声波;低;能量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解:
核爆炸可以产生次声,所以可以通过产生对它们进行监测;次声波频率比可听声波低,次声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次声波;低;能量.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大自然的许多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核爆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0.(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司机开车要善于通过观后镜了解车后情况,图示观后镜为平面镜,后车在镜中的像与后车大小 (相等/不相等);当看到后车像在镜中占据空间变大时,说明后车离本车变 (近/远);观后镜也有凸面镜的,凸面观后镜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相等;近;遵循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汽车观后镜如果是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后车在镜中的像与后车大小相等;
当看到后车的像在镜中占据的空间变大时,说明后车离本车越来越近;
汽车观后镜有的是凸面镜,凸面镜是靠光的反射成像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面观后镜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相等;近;遵循.
【分析】汽车观后镜有是平面镜,有的是凸面镜,凸面镜是靠反射成像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可增大视野.
2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会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 (前两空填物体变化名称)形成的;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 .
【答案】升华;凝华;吸热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起;(2)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吸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2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是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上以9秒58的成绩夺冠,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上又以9秒79夺冠,就这两次比赛而言,他在 年跑得快,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 比 .
【答案】2009;路程;时间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百米比赛的路程一定,但他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上和2015年北京世锦赛上所用的时间不同,并且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所用时间少,所以他在2009年跑得快;这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2009;路程;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
2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用照相机通过每隔0.1s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的情况,由图可知小球做的是 (匀速/加速/减速)直线运动,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cm,小球从位置A到位置C的平均速度 m/s.
【答案】加速;0.1;0.07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加速直线运动;(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3)从A到C,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C间的距离为s=1.4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2×0.1s=0.2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 = =7cm/s=0.07m/s.
故答案为:加速;0.1;0.07.
【分析】(1)根据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时的速度的变化确定其运动状态.(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1s,则可知从A至C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v= 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三、解答题
2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根据要求完成如图作图
(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管道前放一平面镜可以使倾斜向下的光线水平射向入眼,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如图乙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同时,还在水面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法线,并用箭头标出各条光线的传播方向.
(3)如图丙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1)过O点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这就是法线,平面镜就在过O点垂直于法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和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OC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1)先通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再根据平面镜过入射点且与法线垂直确定平面镜的位置.(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和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2019年前江苏13个省辖市将全部开通时速200公里的高铁,小李乘坐高铁从南京到徐州,发车时间为上午9:30,到达徐州的时间是11:00,这段路程为330km,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20s车厢出隧道,求:
(1)列车由南京到徐州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多少h?
(2)列车由南京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
【答案】(1)解:高铁从南京到徐州,发车时间为上午9:30,到达徐州的时间是11:00,
所以全程所用的时间:t=11:00﹣9:30=1.5h;
(2)解:由题知,南京到徐州的路程s=330km,
列车由南京到徐州全程平均速度:
v= = =220km/h;
(3)解:高铁在隧道中匀速运动的速度:v′=216km/h=60m/s,
隧道的长度为:s′=v′t′=60m/s×20s=12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出发和到达时间可计算高铁运行时间;(2)已知南京到徐州的路程和时间,由速度公式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3)高铁在隧道中匀速行驶,结合匀速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结合s=vt即可求出隧道的长度
2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的保温瓶主要用于盛装沸热水.小红为研究家用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先在瓶中灌满热水,测量初始水温,过一段时间后再测水温,用同一只水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瓶内水量(mL) 初始水温(℃) 时间(h) 末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1)小红子在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除了保温瓶,测量水量的量杯及及时工具外还有 .
(2)从表中序号为 的数据可以发现,这只保温瓶末态水温与 有关;由此,请你对家人使用保温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答案】(1)温度计
(2)1、3、5;水量;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知识点】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解:(1)因为这里需要知道温度的变化,该实验器材除了保温瓶,测量水量的量杯及及时工具外还有温度计;(2)想判断水温变化与水量的变化时,应该让瓶中水的初温相同,时间相同,但水量不同,故应该选择1、3、5三次试验;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水温的变化与水量有关,水量越大,水温降低越慢,即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1、3、5;水量;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分析】(1)因为这里需要知道温度的变化,所以应该用的温度计;(2)想判断水温变化与水量的变化时,应该让瓶中水的初温相同,时间相同,但水量不同,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然后据上面分析出的水温变化和什么有关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2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室有四种玻璃板:①2mm厚无色透明②2mm厚浅茶色透明③5mm厚无色透明④5mm厚浅茶色透明,在探究活动中应选用序号为 的玻璃板竖立子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后并移动,人眼就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说明: .
(3)为了探究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 (前/后)侧的距离.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3.00 5.00 8.00
(5)实验中如果观察到棋子A的像太暗,可以用手电筒照射 (棋子A/玻璃板前表面)的方法改善效果.
【答案】(1)②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后
(4)前;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棋子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②.(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4)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前侧的距离;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射出的关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
故答案为:(1)②;(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前;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棋子A.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
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5)要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射出的光线会更强.
2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是小阳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阳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中小阳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应沿图中 (A/B/C)所示的方向;
(3)如表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阳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 96 97 98 95 98 98 98 …
(4)改正数据后,小阳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以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为 .
(5)小阳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
【答案】(1)自下而上
(2)B
(3)95
(4)98;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2)读取温度时,视线应该正视刻度,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视线B正确(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11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4)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即沸点是98℃;数据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5)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有余温,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B;(3)95;(4)98;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3)根据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出表格中错误的数据;(4)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5)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
1 / 1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6℃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
C.人一次脉搏的时间约为4s
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
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哪种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
A.红光 B.紫外线 C.红外线 D.绿光
3.(2016·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广场舞声音响起,居民区安静“荡然无存”.有人建议在跳舞的广场周围设置用吸声材料制成的板墙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 )
A.不能控制噪声 B.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
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
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寒冬带着眼镜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预冷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某小组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做法,正确的做法是( )
A.图甲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B.图乙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C.图甲所示的做法,需要多次测量
D.图乙所示的做法,只需一次测量
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带保持不变且需要吸热的是( )
A.冰的熔化过程 B.水的凝固过程
C.蜡烛的熔化过程 D.蜡烛的凝固过程
10.(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小米同学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就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当月牙板向后折时,折射光线消失了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老师让全班同学测出自己拳头的周长和脚的长度,数据汇总到小明这里,小明发现各人的拳头周长和脚的长度近似相等,得到结论:手大的人脚也长.小明所做的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与论证
1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钠﹣铝合金 C.镁﹣铁合金 D.铁﹣铝合金
1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不但可以拍照,还能扫描黑色二维码快速登录网页、网上支付或加微信好友,如图所示是手机扫描广告纸上二维码时的情形,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能反射光线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D.手机的厚度小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
1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60s内物体一直在运动
B.在20﹣4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
C.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快
D.在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
1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N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二、填空题
1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将如图中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填写在如表中相应的空格中
球的直径 体温计的示数 机械秒表的读数
cm ℃ s
1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聆听共老牛与蚊子发出的声音吗?通常情况下 叫声响度较小, 的叫声音调较低;音调较低说明其发声部位振动的 (振幅/频率)较小.
1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2015年12月22日傍晚,南京天空出现了玫红色雾霾的奇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珠;“霾”是指固体小颗粒,其中含有大量的PM2.5(直径≤2.5μm的颗粒物),2.5μm= m.专家说这是傍晚的霞光遇到了雾霾产生的景象,这也说明白光 (是/不是)单色光.
19.(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2016年1月6日,我国地震台网探测到朝鲜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朝鲜证实进行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生的 (超声波/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比可听声波 (高/低),这种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 .
20.(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司机开车要善于通过观后镜了解车后情况,图示观后镜为平面镜,后车在镜中的像与后车大小 (相等/不相等);当看到后车像在镜中占据空间变大时,说明后车离本车变 (近/远);观后镜也有凸面镜的,凸面观后镜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会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 (前两空填物体变化名称)形成的;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 .
22.(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是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上以9秒58的成绩夺冠,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上又以9秒79夺冠,就这两次比赛而言,他在 年跑得快,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 比 .
23.(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是用照相机通过每隔0.1s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的情况,由图可知小球做的是 (匀速/加速/减速)直线运动,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 cm,小球从位置A到位置C的平均速度 m/s.
三、解答题
24.(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根据要求完成如图作图
(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管道前放一平面镜可以使倾斜向下的光线水平射向入眼,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如图乙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同时,还在水面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法线,并用箭头标出各条光线的传播方向.
(3)如图丙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5.(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2019年前江苏13个省辖市将全部开通时速200公里的高铁,小李乘坐高铁从南京到徐州,发车时间为上午9:30,到达徐州的时间是11:00,这段路程为330km,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20s车厢出隧道,求:
(1)列车由南京到徐州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多少h?
(2)列车由南京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
26.(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所示的保温瓶主要用于盛装沸热水.小红为研究家用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先在瓶中灌满热水,测量初始水温,过一段时间后再测水温,用同一只水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瓶内水量(mL) 初始水温(℃) 时间(h) 末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1)小红子在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除了保温瓶,测量水量的量杯及及时工具外还有 .
(2)从表中序号为 的数据可以发现,这只保温瓶末态水温与 有关;由此,请你对家人使用保温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27.(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室有四种玻璃板:①2mm厚无色透明②2mm厚浅茶色透明③5mm厚无色透明④5mm厚浅茶色透明,在探究活动中应选用序号为 的玻璃板竖立子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后并移动,人眼就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说明: .
(3)为了探究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 (前/后)侧的距离.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3.00 5.00 8.00
(5)实验中如果观察到棋子A的像太暗,可以用手电筒照射 (棋子A/玻璃板前表面)的方法改善效果.
28.(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如图是小阳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阳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中小阳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应沿图中 (A/B/C)所示的方向;
(3)如表所示的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阳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 96 97 98 95 98 98 98 …
(4)改正数据后,小阳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以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为 .
(5)小阳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变化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可以达到1.4m/s,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因为荧光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才发光,所以只有紫外线才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选B.
【分析】根据荧光物质对光的反应,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在跳舞的广场周围设置用吸声材料制成的板墙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只有C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的下方,故本选项错误;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故本选项错误;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则反射光射到墙上的E点的下方,故本选项错误;
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度,则反射光线有可能射到墙上的F点,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
故选A.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7.【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不符合题意.
B、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所以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光现象.(1)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3)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8.【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甲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因此正确的是图乙;在长度测量中,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在长度测量中,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9.【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A、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水是晶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D、蜡烛是非晶体,蜡烛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蜡烛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
10.【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在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月牙板向后折时,看不到折射光线,但折射光线仍然存在,故A错误;(2)将呈现折射光线的活动月牙板向后折,发现在月牙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就此现象可以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尽管B选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以及C选项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都是正确的,但就此现象不能说明,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明的过程包括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三个环节,其中小明发现各人的拳头周长和脚的长度近似相等,得到结论:手大的人脚也长,这属于分析与论证环节.
故选D.
【分析】一般情况下,探究式学习环节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与反思﹣﹣交流与表达等七个方面.
12.【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A、由铁的熔点为1535℃,铜的熔点为1083℃,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气化,可制取合金,故A错误;
B、由钠的熔点97.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883℃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钠﹣铝合金,故B错误;
C、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气化,则不可采用此法制取合金,故C正确;
D、由铁的熔点为1535℃,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467℃时,可利用此法制取铁﹣铝合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的温度来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B错误;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正确;
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则手机的厚度应大于摄像头透镜的焦距,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1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AB、物体20s﹣40s内运动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B错误.
C、物体在0﹣20s内运动的速度v1= = =10m/s,物体在40﹣60s内运动的速度v2= = =20m/s,所以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慢,故C错误;
D、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10m/s,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看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没有移动距离,如果移动了距离就说明物体在运动,否则,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2)确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15.【答案】C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①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暗盒圆孔大.②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暗盒圆孔和光屏之间会聚,所以光斑要比暗盒圆孔大.③当在暗盒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暗盒圆孔一样大.因此嵌人暗盒圆孔的那个光学器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故选C.
【分析】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来分别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16.【答案】1.60;37.1;99.8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
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球直径的起始刻度线值为2.50cm,终了刻度值为4.10cm,所以球的直径为1.60cm;
由图2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37℃后第1小格,所以温度为37.1℃;
由图3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分度值为0.1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s=99.8s.
故答案为:1.60;37.1;99.8.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体温计读数时要看清其分度值,根据液柱末端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末端相垂直.(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7.【答案】蚊子;老牛;频率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1)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故蚊子的声音音调较高,而响度较小,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振幅小;(2)老牛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发声部位振动的振幅大,老牛的声音音调较低,是因为老牛发声时其声带振动的频率较小;
故答案为:蚊子;老牛;频率.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18.【答案】液化;2.5×10﹣6;不是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
雾霾天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的小液滴往往附着在一些固体颗粒上.这些颗粒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可随呼吸进入人体内,因而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
当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故答案为:液化;2.5×10﹣6;不是.
【分析】(1)要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根据长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3)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19.【答案】次声波;低;能量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解:
核爆炸可以产生次声,所以可以通过产生对它们进行监测;次声波频率比可听声波低,次声波对人体有杀伤力,这说明它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次声波;低;能量.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大自然的许多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核爆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0.【答案】相等;近;遵循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汽车观后镜如果是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后车在镜中的像与后车大小相等;
当看到后车的像在镜中占据的空间变大时,说明后车离本车越来越近;
汽车观后镜有的是凸面镜,凸面镜是靠光的反射成像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面观后镜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相等;近;遵循.
【分析】汽车观后镜有是平面镜,有的是凸面镜,凸面镜是靠反射成像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可增大视野.
21.【答案】升华;凝华;吸热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起;(2)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吸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22.【答案】2009;路程;时间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百米比赛的路程一定,但他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上和2015年北京世锦赛上所用的时间不同,并且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所用时间少,所以他在2009年跑得快;这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2009;路程;时间.
【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
23.【答案】加速;0.1;0.07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加速直线运动;(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3)从A到C,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C间的距离为s=1.4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2×0.1s=0.2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 = =7cm/s=0.07m/s.
故答案为:加速;0.1;0.07.
【分析】(1)根据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时的速度的变化确定其运动状态.(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1s,则可知从A至C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v= 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24.【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1)过O点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这就是法线,平面镜就在过O点垂直于法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和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OC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1)先通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再根据平面镜过入射点且与法线垂直确定平面镜的位置.(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和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25.【答案】(1)解:高铁从南京到徐州,发车时间为上午9:30,到达徐州的时间是11:00,
所以全程所用的时间:t=11:00﹣9:30=1.5h;
(2)解:由题知,南京到徐州的路程s=330km,
列车由南京到徐州全程平均速度:
v= = =220km/h;
(3)解:高铁在隧道中匀速运动的速度:v′=216km/h=60m/s,
隧道的长度为:s′=v′t′=60m/s×20s=120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出发和到达时间可计算高铁运行时间;(2)已知南京到徐州的路程和时间,由速度公式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3)高铁在隧道中匀速行驶,结合匀速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结合s=vt即可求出隧道的长度
26.【答案】(1)温度计
(2)1、3、5;水量;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知识点】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解:(1)因为这里需要知道温度的变化,该实验器材除了保温瓶,测量水量的量杯及及时工具外还有温度计;(2)想判断水温变化与水量的变化时,应该让瓶中水的初温相同,时间相同,但水量不同,故应该选择1、3、5三次试验;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水温的变化与水量有关,水量越大,水温降低越慢,即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1、3、5;水量;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分析】(1)因为这里需要知道温度的变化,所以应该用的温度计;(2)想判断水温变化与水量的变化时,应该让瓶中水的初温相同,时间相同,但水量不同,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然后据上面分析出的水温变化和什么有关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27.【答案】(1)②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后
(4)前;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棋子A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②.(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4)表中“B到玻璃板的距离”应是B到玻璃板前侧的距离;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射出的关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
故答案为:(1)②;(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前;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棋子A.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
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5)要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射出的光线会更强.
28.【答案】(1)自下而上
(2)B
(3)95
(4)98;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2)读取温度时,视线应该正视刻度,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视线B正确(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11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4)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即沸点是98℃;数据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5)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有余温,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B;(3)95;(4)98;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3)根据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分析出表格中错误的数据;(4)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5)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