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牛占鼻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由ρ= 可知,ρ甲>ρ乙>ρ丙,故CD错误;
当m乙=10g时,V乙=10cm3,
则ρ乙= = =1.0g/cm3=ρ水,
所以,ρ丙<ρ水,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ρ= 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象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
2.(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D、博尔特和其他运动员跑的路程相等,但博尔特所用时间最少,所以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故A正确,D错误;
B、各选手没有跑完全程,无法得知具体所用时间,无法判断其排名,故B错误;
C、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利用v= 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故选A.
【分析】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少或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但统一的方法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
3.(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答案】B
【知识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此选项不正确;
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此选项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2016八上·栾城期中)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解: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D、雪人变小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要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就要先确定此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即判断该物质由什么状态变化到什么状态.
5.(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故选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
6.(2017·青山模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7.(2017八下·桥东期中)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对手的拉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8.(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体的颜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A、阳光下池塘水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
B、看电影时,光在电影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B错误;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红色的物体能反射红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月季花是红色的,故C错误.
D、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光滑物体表面成像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4)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9.(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 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C.量杯质量为40 g D.6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
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错误,B错误;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误;(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
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10.(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人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错误.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
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光在密度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1.(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答案】B,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u=50cm﹣25cm=25cm,v=90cm﹣50cm=40cm,物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物距u=40cm,由光路可逆可以知道v=25cm,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不能成清晰的烛焰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像距v>2f,2f>u>f,所以20cm>f>12.5cm,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10cm<f,焦点内不成像,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2.(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6:00 B.5:45 C.6:15 D.6:30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
所以实际时间是5:45.
故选B.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
1 / 1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牛占鼻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2.(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3.(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2016八上·栾城期中)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5.(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6.(2017·青山模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7.(2017八下·桥东期中)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池塘水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
B.放映电影时,在幕布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红色月季花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D.近视眼患者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9.(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 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C.量杯质量为40 g D.6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
10.(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人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1.(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
12.(2016八下·麻城开学考)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6:00 B.5:45 C.6:15 D.6:3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由ρ= 可知,ρ甲>ρ乙>ρ丙,故CD错误;
当m乙=10g时,V乙=10cm3,
则ρ乙= = =1.0g/cm3=ρ水,
所以,ρ丙<ρ水,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ρ= 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象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D、博尔特和其他运动员跑的路程相等,但博尔特所用时间最少,所以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故A正确,D错误;
B、各选手没有跑完全程,无法得知具体所用时间,无法判断其排名,故B错误;
C、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利用v= 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故选A.
【分析】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少或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但统一的方法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
3.【答案】B
【知识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此选项不正确;
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此选项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4.【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解: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D、雪人变小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要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就要先确定此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即判断该物质由什么状态变化到什么状态.
5.【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故选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7.【答案】B
【知识点】弹力;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对手的拉力,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体的颜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A、阳光下池塘水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
B、看电影时,光在电影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B错误;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红色的物体能反射红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月季花是红色的,故C错误.
D、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光滑物体表面成像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4)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9.【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①﹣②得:
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A错误,B错误;
代入①得m杯=20g,故C错误;(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液体质量:
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2)当液体的体积V3=6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错误.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
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光在密度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1.【答案】B,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u=50cm﹣25cm=25cm,v=90cm﹣50cm=40cm,物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物距u=40cm,由光路可逆可以知道v=25cm,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不能成清晰的烛焰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像距v>2f,2f>u>f,所以20cm>f>12.5cm,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10cm<f,焦点内不成像,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12.【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
所以实际时间是5:45.
故选B.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