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教研片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Ⅰ
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
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 .
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 的 的 像.
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 ,此过程会 (吸热/放热).
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 ,此温度下为什么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
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 叫匀速直线运动.
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太阳光可分解为 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
二、简答与作图题
9.(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自行车的尾灯本身并不发光,它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反光装置.角反射器是由互相垂直的反射光面组成的.当有光照在上面,它能将光反射回来.请在图中的角反射器上画出入射光经两个平面反射的光路.并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方向上有何关系.
1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见图)
1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画出光由空气斜射到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1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画出与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1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为什么还能看到它的颜色?
1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一些小冰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0﹣t1、t1﹣t2、t2﹣t3各时间段内物体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
三、计算题
1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阜建高速全长36km,限速120km/h.一辆汽车从8:50从阜宁出发,9:05驶过该路段.该车是否超速?依据是什么?
1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大桥,测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4s.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四、选择题
17.(2017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1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壶口“冒白气”
C.深秋霜“降”
D.湿手烘干
19.(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2016年12月24日宣布,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如图为某次训练的场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后退的
D.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21.(2018八上·阜宁期末)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
A.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水球内部
C.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五、填空题Ⅱ
2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美丽的大自然中各种神奇景象均蕴含一定的物理道理,白昼变夜的日全食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若仙若幻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栩栩如生的“糖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糖画”是因为光在“糖画”表面发生了 反射.
2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六、解答题
2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 ,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均匀/不均匀).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a/b).
2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凸透镜/凹透镜),这与 (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2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镜的秘密
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感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 ;
(2)如图2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
(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 (成/不成)正比;
(4)如图3所示的制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的眼镜中,所用材料折射率大的是 ;
(5)若图所示的中心厚度相同近视眼镜是由相同材料制作的,则眼镜度数大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故答案为 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根据乐音的三要素来填空.
2.【答案】20Hz~20000Hz
【知识点】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故答案为:20Hz~20000Hz.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
3.【答案】倒立;等大;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等大;实.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u=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4.【答案】红外线;紫外线;相同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适当的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相同.
【分析】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所有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5.【答案】液化;放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
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6.【答案】﹣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解: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50℃时,温度低于凝固点,所以呈固态,因此水银温度计在寒冷的北方不能使用.
故答案为:﹣50℃左右; 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
【分析】准确理解凝固点的含义,当温度高于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呈液体态,当温度低于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呈固态.
7.【答案】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解: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是复杂的,速度或方向也是经常变化的.
8.【答案】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光屏上呈现的七种色光的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9.【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
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
.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10.【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
【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1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折射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在作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13.【答案】答:(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2)由于物体表面反射了某种色光,所以我们还能看到它的颜色.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我们如果要看见不发光的物体,那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一定要进入我们的眼睛;(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14.【答案】0﹣t1为固态,温度上升;t1﹣t2为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t2﹣t3为液态,温度升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t1﹣t2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0﹣t1为熔化前的状态,为固态,冰块在吸热的过程中,内能变大,温度升高;t2﹣t3为熔化后的状态,为液态,水吸热,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0﹣t1为固态,温度上升;t1﹣t2为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t2﹣t3为液态,温度升高.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具有一定的熔点.其熔化图象上有一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
15.【答案】解: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9:05﹣8:50=15min=0.25h,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 = =144km/h,
因为144km/h>120km/h,所以该车超速了.
答:超速了,车辆行驶速度大于限制速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判断该车是否超速,先计算该车的行驶速度,再与限制速度比较即可知道.
16.【答案】(1)解: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路程:
s1=L大桥+L车=360m+1800m=2160m,
火车的速度:
v= = =40m/s;
(2)解: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路程:
s2=L大桥﹣L车=1800m﹣360m=1440m,
由v= 可得,
t2= = =36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大桥长加上火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路程等于大桥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了火车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时间.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运用转换法来研究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是看不见的,把音叉放在水中,通过水的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
18.【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湿手烘干是手表面的是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
1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
【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20.【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辽宁舰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辽宁舰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辽宁舰是运动的并且辽宁舰是后退的,故C正确;
D、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1.【答案】D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透镜另一侧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规律:(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22.【答案】直线传播;折射;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日全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液化.
【分析】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3.【答案】熔化;放出;漫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糖画”是因为光在“糖画”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熔化;放出;漫.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24.【答案】凸;缩小;实;20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cm,人的脸距离凸透镜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缩小;实;20.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5.【答案】(1)秒表;均匀
(2)46
(3)晶体
(4)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用秒表记录加热时间;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4)比较图象丙中的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
故答案为:(1)秒表; 均匀;(2)46;(3)晶体;(4)a.
【分析】(1)实验中需要用秒表记录加热时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4)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
26.【答案】(1)1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凹透镜;近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60cm﹣50cm=10cm.(2)在实验时,应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由图乙可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即物距u=50cm﹣10cm=4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
不移动光屏,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延迟会聚;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是使用凹透镜来矫正的.
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凹透镜;近视.
【分析】(1)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计算出焦距的大小: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解答此题.(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由此分析解答.
27.【答案】(1)乙
(2)C
(3)不成
(4)a
(5)b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由题可知,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在图1中,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甲、乙中时,光线在乙中传播方向改变较大(偏折程度更大),所以折射率较大的是乙;(2)由题可知,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光从丙斜射入丁中时,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C图正确;(3)已知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即:折射率= ;由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定值,则折射率与材料中的光速成反比,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不成正比;(4)由题意可知,眼镜度数相同时,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图3所示的a、b两眼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a边缘与中心的厚度差小于b的厚度差,厚度差越小,折射率越大,故a的折射率大于b的折射率;(5)由题意可知,中心厚度相同、材料相同时,厚度差越大的镜片度数越大;
由相同材料制成中心厚度相同的近视镜,厚度差越大的,眼镜的度数越大,b的厚度差大于a的厚度差,故b眼镜的度数大.
故答案为:(1)乙;(2)C;(3)不成;(4)a;(5)b.
【分析】(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介质中时,折射率大的,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2)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3)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据此分析;(4)度数相同时,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5)中心厚度相同、材料相同时,厚度差越大的镜片度数越大.
1 / 1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教研片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Ⅰ
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乐音的三要素是 , 和 .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故答案为 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根据乐音的三要素来填空.
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 .
【答案】20Hz~20000Hz
【知识点】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故答案为:20Hz~20000Hz.
【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
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 的 的 像.
【答案】倒立;等大;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等大;实.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u=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红外线;紫外线;相同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适当的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相同.
【分析】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所有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 ,此过程会 (吸热/放热).
【答案】液化;放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
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 ,此温度下为什么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
【答案】﹣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解: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50℃时,温度低于凝固点,所以呈固态,因此水银温度计在寒冷的北方不能使用.
故答案为:﹣50℃左右; 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
【分析】准确理解凝固点的含义,当温度高于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呈液体态,当温度低于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呈固态.
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 叫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解: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是复杂的,速度或方向也是经常变化的.
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太阳光可分解为 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
【答案】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光屏上呈现的七种色光的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二、简答与作图题
9.(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自行车的尾灯本身并不发光,它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反光装置.角反射器是由互相垂直的反射光面组成的.当有光照在上面,它能将光反射回来.请在图中的角反射器上画出入射光经两个平面反射的光路.并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方向上有何关系.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
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
.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1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见图)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1.(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画出光由空气斜射到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
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
【分析】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1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画出与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折射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在作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1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为什么还能看到它的颜色?
【答案】答:(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2)由于物体表面反射了某种色光,所以我们还能看到它的颜色.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我们如果要看见不发光的物体,那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一定要进入我们的眼睛;(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1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一些小冰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0﹣t1、t1﹣t2、t2﹣t3各时间段内物体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
【答案】0﹣t1为固态,温度上升;t1﹣t2为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t2﹣t3为液态,温度升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t1﹣t2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0﹣t1为熔化前的状态,为固态,冰块在吸热的过程中,内能变大,温度升高;t2﹣t3为熔化后的状态,为液态,水吸热,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0﹣t1为固态,温度上升;t1﹣t2为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t2﹣t3为液态,温度升高.
【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具有一定的熔点.其熔化图象上有一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
三、计算题
1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阜建高速全长36km,限速120km/h.一辆汽车从8:50从阜宁出发,9:05驶过该路段.该车是否超速?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9:05﹣8:50=15min=0.25h,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 = =144km/h,
因为144km/h>120km/h,所以该车超速了.
答:超速了,车辆行驶速度大于限制速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判断该车是否超速,先计算该车的行驶速度,再与限制速度比较即可知道.
1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大桥,测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4s.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答案】(1)解: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路程:
s1=L大桥+L车=360m+1800m=2160m,
火车的速度:
v= = =40m/s;
(2)解: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路程:
s2=L大桥﹣L车=1800m﹣360m=1440m,
由v= 可得,
t2= = =36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大桥长加上火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路程等于大桥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了火车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全部在大桥内运行的时间.
四、选择题
17.(2017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运用转换法来研究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是看不见的,把音叉放在水中,通过水的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
18.(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壶口“冒白气”
C.深秋霜“降”
D.湿手烘干
【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湿手烘干是手表面的是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
19.(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
【分析】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20.(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2016年12月24日宣布,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如图为某次训练的场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后退的
D.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辽宁舰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辽宁舰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辽宁舰是运动的并且辽宁舰是后退的,故C正确;
D、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1.(2018八上·阜宁期末)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
A.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水球内部
C.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答案】D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透镜另一侧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规律:(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五、填空题Ⅱ
22.(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美丽的大自然中各种神奇景象均蕴含一定的物理道理,白昼变夜的日全食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若仙若幻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折射;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日全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液化.
【分析】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3.(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栩栩如生的“糖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糖画”是因为光在“糖画”表面发生了 反射.
【答案】熔化;放出;漫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糖画”是因为光在“糖画”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熔化;放出;漫.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2)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24.(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答案】凸;缩小;实;20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10cm,人的脸距离凸透镜大于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缩小;实;20.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六、解答题
25.(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 ,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均匀/不均匀).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a/b).
【答案】(1)秒表;均匀
(2)46
(3)晶体
(4)a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需要用秒表记录加热时间;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4)比较图象丙中的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
故答案为:(1)秒表; 均匀;(2)46;(3)晶体;(4)a.
【分析】(1)实验中需要用秒表记录加热时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4)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
26.(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凸透镜/凹透镜),这与 (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答案】(1)10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凹透镜;近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60cm﹣50cm=10cm.(2)在实验时,应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由图乙可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即物距u=50cm﹣10cm=4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
不移动光屏,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延迟会聚;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是使用凹透镜来矫正的.
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凹透镜;近视.
【分析】(1)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计算出焦距的大小: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解答此题.(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由此分析解答.
27.(2016八下·滨海开学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镜的秘密
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感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 ;
(2)如图2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 ;
(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 (成/不成)正比;
(4)如图3所示的制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的眼镜中,所用材料折射率大的是 ;
(5)若图所示的中心厚度相同近视眼镜是由相同材料制作的,则眼镜度数大的是 .
【答案】(1)乙
(2)C
(3)不成
(4)a
(5)b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由题可知,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在图1中,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甲、乙中时,光线在乙中传播方向改变较大(偏折程度更大),所以折射率较大的是乙;(2)由题可知,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光从丙斜射入丁中时,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C图正确;(3)已知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即:折射率= ;由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定值,则折射率与材料中的光速成反比,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不成正比;(4)由题意可知,眼镜度数相同时,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图3所示的a、b两眼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a边缘与中心的厚度差小于b的厚度差,厚度差越小,折射率越大,故a的折射率大于b的折射率;(5)由题意可知,中心厚度相同、材料相同时,厚度差越大的镜片度数越大;
由相同材料制成中心厚度相同的近视镜,厚度差越大的,眼镜的度数越大,b的厚度差大于a的厚度差,故b眼镜的度数大.
故答案为:(1)乙;(2)C;(3)不成;(4)a;(5)b.
【分析】(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介质中时,折射率大的,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2)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3)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据此分析;(4)度数相同时,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5)中心厚度相同、材料相同时,厚度差越大的镜片度数越大.
1 / 1